大漠狂沙的七劍,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小時候我們總有一個願望,就是快快長大,長大之後卻又總忍不住回首過往。

驀然間韶華易逝,青春不再,距離我們那個熱血沸騰的少年時代已經很多年。

還記得那些個佯作俠客拿著木劍或者偽劣的形似塑料品四處吆喝砍殺的喧鬧黃昏麼?

還記得藏在抽屜裡躲在被窩裡看得情難自己恨不得立馬投身“江湖”的武俠書麼?

大漠狂沙的七劍,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如今,黃昏變成了他鄉。當年拿著木劍打鬧的手,也紛紛拿起了筆和鼠標,而那個黃金武俠時代早已經比我們的青春夢和俠客夢更加遙遠。

星空遼闊,我很想在夜色裡高唱兩句並喝上一杯,但是無論如何,不得不承認,“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梁羽生,論知名度不如金庸,論豪情氣概不如古龍,但毫無疑問,他是新派武俠小說的開山祖師。

相比金庸古龍,梁老為人所熟知的的武俠代表作品較少,主要有《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萍蹤俠影錄》、《雲海玉弓緣》等。當然這也與梁老武俠作品翻拍較少有關。

大漠狂沙的七劍,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大陸拍攝的梁老的武俠作品,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七劍下天山》。如今十多年沒有看到那麼震撼的武俠劇了。大漠狂沙的七劍,塞外悲歌的七劍,英雄氣概的七劍,俠義情懷的七劍,以其近年來武俠劇絕跡的真實、滄桑和質樸,慢慢且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不下天山戀紅塵,下得紅塵望天山,真正悟道的晦明禪師雖然預知了結局,也阻止不了他的劍法卓絕的弟子們歷練紅塵的心。

雖然這部電視劇情節人物改編較大,但改編後的七劍,是一個引人思索和唏噓的七劍。他塑造了幾個比原著中更為複雜而出彩的角色:楚昭南,傅青主,韓志邦,少年凌未風,納蘭明慧,劉鬱芳,,,這些人的個性和命運,讓我們思索什麼是英雄?什麼是真正的俠?什麼是真正的義?

是什麼讓楚昭南這個天山英雄走上反叛之路?是什麼讓穆郎和鬱芳一別十六載後相逢不相識?是什麼讓納蘭明慧捨棄天山劍客的愛情在王侯府中鬱郁終老?到底是人性的弱點還是紅塵的無奈?抑或是兩者的結合,讓我們不得不捨棄?

楚昭南——恨不起來的英雄,難以稱俠的大俠

大漠狂沙的七劍,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楚昭南,看了整個39集七劍,也沒覺得楚昭南是個見利忘義的人,他一直都是以英雄的姿態存在的,除了劍法卓絕外,謀略也是超凡。

與飛紅巾的對手戲相當精彩,寥寥幾句“游龍劍只用來對付敵人”就讓本已撥劍相向的飛紅巾平息怒火;謊稱明慧在其手中,讓納蘭秀吉投鼠忌器並完全將納蘭秀吉掌控在手中的戲也堪稱經典。得知納蘭明慧嫁給多格多是試圖阻止更多戰事時斥其幼稚時非常有氣概。試圖劇中劇外都令許多人費解的詐降也絕不是他大腦構造有問題的表現,膽識過人的楚昭南低估了多格多,高估了紅槍會。

低估敵人是驕傲的人的通病,高估了一心要拯救卻幾次三番得不到諒解的紅槍會,讓楚昭南驕傲的心受到了致命傷害。逼死總舵主,誤殺劉精一,本不是什麼致命的過錯,在紅槍會眼裡卻是。大義如總舵主三言兩語便相信了楚昭南,寧願自盡身死以成全英雄的大業,愚蠢如紅槍會眾人卻絕對不去原諒這個為了他們和眾多百姓不再受苦而幹冒大險的英雄。

大漠狂沙的七劍,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這裡提出質疑,別人不相信也罷了,以傅青主的通透,以飛紅巾的境界,竟然也不能理解他,看來這個編劇為了把楚英雄往火坑裡推,是鐵了心要楚英雄高處不勝寒,體會頂峰的絕端寂寞了。

楚昭南,能成為英雄,卻不是大俠。他一心要殺多格多,與其說是肩上擔負的責任太重,毋寧說是他自己的個人英雄主義的夢想作祟。一人功成,而讓別人身死,在楚昭南的心裡是天經地義的,英雄所做的往往是常人做不了的,英雄所犧牲的人也是常人不能理解的,他到最後都認為是世人錯了,是師父錯了,他自己沒有錯。這些想法,連偷藥救人都覺得可恥的韓志邦和穆郎、劉鬱芳不會有,莫問劍下從不殺生的傅青主不會有。後者我才覺得是這個劇裡刻畫的最好的真正的“俠”。

大漠狂沙的七劍,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如果說全劇唯一看出楚昭南弱點的地方,就是火化綠珠之後,重整旗鼓的他一路跟著塞外商賈箱子上鑲嵌的鏡子對鏡剃鬚,那個微笑,那份認真,傷了我為綠珠唏噓不已的心,也是能證明他最後深陷紅塵的關鍵細節了,這就如洪承疇兵敗落魄,為皇太極所囚,四面悲歌之時仍不忘彈掉衣衫上的塵土一樣,這樣的人,註定出不了世,更悟不成道。這個驕傲的絕世劍客的心中,自己的自尊和驕傲比什麼都重要,太過驕傲的人都太容易受傷。楚昭南的所作所為,只是遵從他的內心罷了,救的了別人,救不了自己,於是他放棄了拯救別人,專心的依照自己的內心,做自己。

到底是世間的不信任、被人遺棄的痛苦,正義的不被理解讓這個完美主義的英雄叛走他途還是他的太過完美主義,個人英雄主義的追求讓他離正義越來越遠呢?換言之,楚昭南的離去,到底是時代的悲劇,社會的悲劇還是個人宿命的悲劇呢?

楊雲驄——大俠從來都不是他的理想,平凡也從來不是他的錯誤

大漠狂沙的七劍,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是王學兵一直沒有演出這個天山劍客的過人之處還是編劇設置的本就是一個平凡的俠客?楊雲驄是一個太過平凡的俠客,面對大漠上最讓人心動的女人烈焰般的熾熱深情,他仿若不知,面對心愛的女人失去下落,面臨險境,他和普通人一樣失去判斷力,甚至失去理智,面臨剛和自己有肌膚之親的女子離他而去,他竟一點也不追問,輕輕易易的放她回去,須知這一別,天涯兩茫茫,再相見時,也時間太少,時機不對,誤會太多,再也沒有時機互訴衷腸。

下天山,是師父和大師兄主張的,帶明慧逃離沙漠之鷹營帳是聽大師兄的,明慧走後回到沙漠之鷹並肩作戰是聽明慧的。他生命中的大事,都是別人代他決定的。

大漠狂沙的七劍,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得知明慧嫁作他人婦的楊雲驄的落魄失意證實了這個平凡的俠客的多情,這個簡簡單單的人,要的只是簡簡單單的幸福,為了愛痛苦,再也振作不起來,如果早些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為什麼不在有機會的時候去爭取呢?這歸咎於他的懦弱和缺乏霸氣。此時的他想不到身逢亂世,異族侵入,百姓疾苦,他顧不了那麼多,他沒有那麼多理想,所以傳說中的天山劍客,一代英雄楊二俠,就這樣無聲無息地猝死在錢塘江畔了。救助從來都不是他的理想,平凡也從來不是他的錯誤,錯的是亂世中的貧苦百姓對俠客的夢想和希冀。名冠天下的天山劍客楊二俠,只想做一個簡簡單單愛的男人。

傅青主——前塵諸般愧疚,今我心一片淨土

大漠狂沙的七劍,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傅青主的造型讓人“驚豔”。許久都沒有在熒幕上看到這麼深具俠客風骨的劍俠了,他的臺詞更讓人驚豔,從“莫問前塵有愧,但求今生無悔”到“我不管朝代更迭,我只關心百姓是不是在受苦”。

從出場至終,他都是最通透的,最堅定的,偏偏最堅定的大俠卻有著最不堪的過去。再看看這個劇中多次提到的”我們回到天山去”,相對於紅塵中的無奈,人世的無常, 人性的無奈, 天山是塵世的淨土,想回到天山的楚昭南和綠珠沒能回去,楊雲驄和納蘭明慧沒能回去,留戀塵世不捨鬱芳的穆郎不得不回去,而從沒提到回到天山的傅青主,卻在心靈深處,真正地回去了,“前塵諸般愧疚,今我心一片淨土”。

這樣一個透徹的老人,應該有更大的力量,他汲取了前七劍中的失敗,後七劍中的人他終於可以保證一個不少地帶回淨土了吧?

劉鬱芳——鄰家有女初長成

大漠狂沙的七劍,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七劍的四個女子都是人間極品,七劍中的女子,除了鬱芳,劇中的三人,綠珠、明慧、飛紅巾都不似這個人世間的女子,她們都一樣的聰慧非凡,也一樣的“決絕”,對於感情,要麼就要完完整整,徹徹底底,要麼就捨棄。在整體上人物處理唯美化、極端化的七劍裡,鬱芳是難得真實,她的生逢亂世本領不濟的壓力,她對英雄的仰慕,她在三個男人間的微妙感情,都是那麼熟悉。

也許有人說她不夠美麗,不夠氣質,但她的愛和恨都恰如我們自己曾經經歷的一樣真實,這個普通的女孩子,真的非常普通,又比普通人多許多義,許多奉獻。她的形象,慢慢滲透你的心。

穆郎——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大漠狂沙的七劍,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喬振宇的出演為當年無心鑄大錯的翩翩少年郎增色不少。穆郎的純,穆郎的體貼,穆郎的善解人意,穆郎的翩然風姿,讓他成為七劍裡最獨特的風景,他雖然年齡最小,卻多次扮演心理輔導員的角色,看他對楊雲驄的一番真心話,對志邦的真心話,對鬱芳的真心話,無不讓人對這個純淨的貼心少年真心喜愛。“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是對那葵花地練劍的少年,割血相喂的少年,心上人婚宴上獨立高樓的少年的最好表達。

編劇、音樂、導演統統都贊,裡面幾個配角也比較出彩,不少經典的片斷,傅青主和鈕鈷祿一段對話,楚昭南和飛紅巾的對手戲,明慧和多格多的對手戲,穆郎和鬱芳的“滴血送藥”“葵花地練劍”,綠珠的“天山來的人,你相信什麼”,綠珠挖去別的男人的印記,鮮血隨花飄逝那段,還有華昭問穆郎的“你會和什麼樣的人到老………….你覺得我們老師怎麼樣”這段,都超讚。

大漠狂沙的七劍,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音樂方面最讚的是飛紅巾的歌,姑且稱作大漠紅巾,建議大家可以去聽一下,背景是“馬蹄聲聲,塵沙飛揚 ”,不用再評飛紅巾了 ,那首歌是對她最好的詮釋。

但是,七劍的七個人物的處理顯然筆墨不均衡,武元英的形象過於模糊,缺乏突出的人物特點,有提煉不起來的感覺。楊雲驄設置的過於簡單,俠義精神完全沒有體現,天山的二師兄,光靠憨厚是征服不了世人的,更征服不了觀眾。在原著中大多數人物都經過境界拔高處理的時候,偏偏弱化了楊雲驄,不禁讓人憤憤。

大漠狂沙的七劍,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張潮在《幽夢影》裡說:“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間大不平,非劍不足以消之。”我知道這句話又文人又烏托邦。我還知道坐在城市裡守著電腦喝茶的我,說接下來的這句話非常非常傻,可我還是要說:

願人人心中長存俠客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