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狂沙的七剑,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小时候我们总有一个愿望,就是快快长大,长大之后却又总忍不住回首过往。

蓦然间韶华易逝,青春不再,距离我们那个热血沸腾的少年时代已经很多年。

还记得那些个佯作侠客拿着木剑或者伪劣的形似塑料品四处吆喝砍杀的喧闹黄昏么?

还记得藏在抽屉里躲在被窝里看得情难自己恨不得立马投身“江湖”的武侠书么?

大漠狂沙的七剑,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如今,黄昏变成了他乡。当年拿着木剑打闹的手,也纷纷拿起了笔和鼠标,而那个黄金武侠时代早已经比我们的青春梦和侠客梦更加遥远。

星空辽阔,我很想在夜色里高唱两句并喝上一杯,但是无论如何,不得不承认,“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梁羽生,论知名度不如金庸,论豪情气概不如古龙,但毫无疑问,他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

相比金庸古龙,梁老为人所熟知的的武侠代表作品较少,主要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当然这也与梁老武侠作品翻拍较少有关。

大漠狂沙的七剑,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大陆拍摄的梁老的武侠作品,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七剑下天山》。如今十多年没有看到那么震撼的武侠剧了。大漠狂沙的七剑,塞外悲歌的七剑,英雄气概的七剑,侠义情怀的七剑,以其近年来武侠剧绝迹的真实、沧桑和质朴,慢慢且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不下天山恋红尘,下得红尘望天山,真正悟道的晦明禅师虽然预知了结局,也阻止不了他的剑法卓绝的弟子们历练红尘的心。

虽然这部电视剧情节人物改编较大,但改编后的七剑,是一个引人思索和唏嘘的七剑。他塑造了几个比原著中更为复杂而出彩的角色:楚昭南,傅青主,韩志邦,少年凌未风,纳兰明慧,刘郁芳,,,这些人的个性和命运,让我们思索什么是英雄?什么是真正的侠?什么是真正的义?

是什么让楚昭南这个天山英雄走上反叛之路?是什么让穆郎和郁芳一别十六载后相逢不相识?是什么让纳兰明慧舍弃天山剑客的爱情在王侯府中郁郁终老?到底是人性的弱点还是红尘的无奈?抑或是两者的结合,让我们不得不舍弃?

楚昭南——恨不起来的英雄,难以称侠的大侠

大漠狂沙的七剑,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楚昭南,看了整个39集七剑,也没觉得楚昭南是个见利忘义的人,他一直都是以英雄的姿态存在的,除了剑法卓绝外,谋略也是超凡。

与飞红巾的对手戏相当精彩,寥寥几句“游龙剑只用来对付敌人”就让本已拨剑相向的飞红巾平息怒火;谎称明慧在其手中,让纳兰秀吉投鼠忌器并完全将纳兰秀吉掌控在手中的戏也堪称经典。得知纳兰明慧嫁给多格多是试图阻止更多战事时斥其幼稚时非常有气概。试图剧中剧外都令许多人费解的诈降也绝不是他大脑构造有问题的表现,胆识过人的楚昭南低估了多格多,高估了红枪会。

低估敌人是骄傲的人的通病,高估了一心要拯救却几次三番得不到谅解的红枪会,让楚昭南骄傲的心受到了致命伤害。逼死总舵主,误杀刘精一,本不是什么致命的过错,在红枪会眼里却是。大义如总舵主三言两语便相信了楚昭南,宁愿自尽身死以成全英雄的大业,愚蠢如红枪会众人却绝对不去原谅这个为了他们和众多百姓不再受苦而干冒大险的英雄。

大漠狂沙的七剑,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这里提出质疑,别人不相信也罢了,以傅青主的通透,以飞红巾的境界,竟然也不能理解他,看来这个编剧为了把楚英雄往火坑里推,是铁了心要楚英雄高处不胜寒,体会顶峰的绝端寂寞了。

楚昭南,能成为英雄,却不是大侠。他一心要杀多格多,与其说是肩上担负的责任太重,毋宁说是他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梦想作祟。一人功成,而让别人身死,在楚昭南的心里是天经地义的,英雄所做的往往是常人做不了的,英雄所牺牲的人也是常人不能理解的,他到最后都认为是世人错了,是师父错了,他自己没有错。这些想法,连偷药救人都觉得可耻的韩志邦和穆郎、刘郁芳不会有,莫问剑下从不杀生的傅青主不会有。后者我才觉得是这个剧里刻画的最好的真正的“侠”。

大漠狂沙的七剑,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如果说全剧唯一看出楚昭南弱点的地方,就是火化绿珠之后,重整旗鼓的他一路跟着塞外商贾箱子上镶嵌的镜子对镜剃须,那个微笑,那份认真,伤了我为绿珠唏嘘不已的心,也是能证明他最后深陷红尘的关键细节了,这就如洪承畴兵败落魄,为皇太极所囚,四面悲歌之时仍不忘弹掉衣衫上的尘土一样,这样的人,注定出不了世,更悟不成道。这个骄傲的绝世剑客的心中,自己的自尊和骄傲比什么都重要,太过骄傲的人都太容易受伤。楚昭南的所作所为,只是遵从他的内心罢了,救的了别人,救不了自己,于是他放弃了拯救别人,专心的依照自己的内心,做自己。

到底是世间的不信任、被人遗弃的痛苦,正义的不被理解让这个完美主义的英雄叛走他途还是他的太过完美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的追求让他离正义越来越远呢?换言之,楚昭南的离去,到底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还是个人宿命的悲剧呢?

杨云骢——大侠从来都不是他的理想,平凡也从来不是他的错误

大漠狂沙的七剑,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是王学兵一直没有演出这个天山剑客的过人之处还是编剧设置的本就是一个平凡的侠客?杨云骢是一个太过平凡的侠客,面对大漠上最让人心动的女人烈焰般的炽热深情,他仿若不知,面对心爱的女人失去下落,面临险境,他和普通人一样失去判断力,甚至失去理智,面临刚和自己有肌肤之亲的女子离他而去,他竟一点也不追问,轻轻易易的放她回去,须知这一别,天涯两茫茫,再相见时,也时间太少,时机不对,误会太多,再也没有时机互诉衷肠。

下天山,是师父和大师兄主张的,带明慧逃离沙漠之鹰营帐是听大师兄的,明慧走后回到沙漠之鹰并肩作战是听明慧的。他生命中的大事,都是别人代他决定的。

大漠狂沙的七剑,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得知明慧嫁作他人妇的杨云骢的落魄失意证实了这个平凡的侠客的多情,这个简简单单的人,要的只是简简单单的幸福,为了爱痛苦,再也振作不起来,如果早些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为什么不在有机会的时候去争取呢?这归咎于他的懦弱和缺乏霸气。此时的他想不到身逢乱世,异族侵入,百姓疾苦,他顾不了那么多,他没有那么多理想,所以传说中的天山剑客,一代英雄杨二侠,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猝死在钱塘江畔了。救助从来都不是他的理想,平凡也从来不是他的错误,错的是乱世中的贫苦百姓对侠客的梦想和希冀。名冠天下的天山剑客杨二侠,只想做一个简简单单爱的男人。

傅青主——前尘诸般愧疚,今我心一片净土

大漠狂沙的七剑,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傅青主的造型让人“惊艳”。许久都没有在荧幕上看到这么深具侠客风骨的剑侠了,他的台词更让人惊艳,从“莫问前尘有愧,但求今生无悔”到“我不管朝代更迭,我只关心百姓是不是在受苦”。

从出场至终,他都是最通透的,最坚定的,偏偏最坚定的大侠却有着最不堪的过去。再看看这个剧中多次提到的”我们回到天山去”,相对于红尘中的无奈,人世的无常, 人性的无奈, 天山是尘世的净土,想回到天山的楚昭南和绿珠没能回去,杨云骢和纳兰明慧没能回去,留恋尘世不舍郁芳的穆郎不得不回去,而从没提到回到天山的傅青主,却在心灵深处,真正地回去了,“前尘诸般愧疚,今我心一片净土”。

这样一个透彻的老人,应该有更大的力量,他汲取了前七剑中的失败,后七剑中的人他终于可以保证一个不少地带回净土了吧?

刘郁芳——邻家有女初长成

大漠狂沙的七剑,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七剑的四个女子都是人间极品,七剑中的女子,除了郁芳,剧中的三人,绿珠、明慧、飞红巾都不似这个人世间的女子,她们都一样的聪慧非凡,也一样的“决绝”,对于感情,要么就要完完整整,彻彻底底,要么就舍弃。在整体上人物处理唯美化、极端化的七剑里,郁芳是难得真实,她的生逢乱世本领不济的压力,她对英雄的仰慕,她在三个男人间的微妙感情,都是那么熟悉。

也许有人说她不够美丽,不够气质,但她的爱和恨都恰如我们自己曾经经历的一样真实,这个普通的女孩子,真的非常普通,又比普通人多许多义,许多奉献。她的形象,慢慢渗透你的心。

穆郎——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大漠狂沙的七剑,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乔振宇的出演为当年无心铸大错的翩翩少年郎增色不少。穆郎的纯,穆郎的体贴,穆郎的善解人意,穆郎的翩然风姿,让他成为七剑里最独特的风景,他虽然年龄最小,却多次扮演心理辅导员的角色,看他对杨云骢的一番真心话,对志邦的真心话,对郁芳的真心话,无不让人对这个纯净的贴心少年真心喜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是对那葵花地练剑的少年,割血相喂的少年,心上人婚宴上独立高楼的少年的最好表达。

编剧、音乐、导演统统都赞,里面几个配角也比较出彩,不少经典的片断,傅青主和钮钴禄一段对话,楚昭南和飞红巾的对手戏,明慧和多格多的对手戏,穆郎和郁芳的“滴血送药”“葵花地练剑”,绿珠的“天山来的人,你相信什么”,绿珠挖去别的男人的印记,鲜血随花飘逝那段,还有华昭问穆郎的“你会和什么样的人到老………….你觉得我们老师怎么样”这段,都超赞。

大漠狂沙的七剑,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音乐方面最赞的是飞红巾的歌,姑且称作大漠红巾,建议大家可以去听一下,背景是“马蹄声声,尘沙飞扬 ”,不用再评飞红巾了 ,那首歌是对她最好的诠释。

但是,七剑的七个人物的处理显然笔墨不均衡,武元英的形象过于模糊,缺乏突出的人物特点,有提炼不起来的感觉。杨云骢设置的过于简单,侠义精神完全没有体现,天山的二师兄,光靠憨厚是征服不了世人的,更征服不了观众。在原著中大多数人物都经过境界拔高处理的时候,偏偏弱化了杨云骢,不禁让人愤愤。

大漠狂沙的七剑,豪情只剩了,一襟晚照

张潮在《幽梦影》里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足以消之。”我知道这句话又文人又乌托邦。我还知道坐在城市里守着电脑喝茶的我,说接下来的这句话非常非常傻,可我还是要说:

愿人人心中长存侠客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