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老這件事是由時間決定的,還是由心態決定的?

問:2019年就快結束,又到了大家給自己的年齡+1的時候了,雖說每一歲都有每一歲的成長,而在時間流逝這件事面前,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態度。有人覺得,時間的自然法則本來就不可逆,變老這件事完全由時間決定。也有的人覺得變老這件事可以由自己決定,找對抗老方法,保持積極心態,當你用更主動的態度和方法來對待自己時,時間也只不過是個符號而已。

答:時間的自然法則不可逆,從長遠來看確實如此。只不過,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年輕與否確實由你的心態做主。這「一定的時間範圍」,可以長達是幾十年。這要你真的認為自己不老,你就可以幾十年不老,你信不信?

這個問題真的很有趣。實際上,心理學確實有關於「變老是不是由心態決定」的研究,而且可以說答案几乎是肯定的:衰老更多的是一種心態變化。誰儘早明白了下面這個道理,就一定可以延緩自己的衰老。

我先說結論,再說說相關的心理學實驗。結論就是:人的心理和行動具有強烈的互相影響的關係,衰老是一種被自我灌輸的概念。

假設你現在30來歲,某一天特別累,嘗試記憶一段50字的話卻怎麼都記不住,這時候你會想:老了老了,記憶力大不如前了,想當年我15歲的時候,幾分鐘記上百字的信息毫不費力。你關於自己記憶力變差的下意識解釋是:因為我老了。而實際上呢?真實原因只是你當時太累了,你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完成這次記憶。當你這次把記憶力變差的原因歸結於自己老了之後,你就真的會認為自己老了,這種暗示會在之後再遇到記憶變差、行動遲緩的情況時不斷加強,在這種行為和心理的互相反饋下,你就真的會變老。一切衰老的症狀都會在你身上出現:記憶變差、行動遲緩、視聽能力下降、反應遲鈍。

「衰老是一種被自我灌輸的概念」,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埃倫·蘭格設計的一個心理學史上的著名實驗——返老還童實驗。

返老還童實驗:相信自己不老,就真的可以不老

1979年,在匹茲堡的一個老修道院裡,蘭格教授和學生精心搭建了一個「時空膠囊」,這個地方被佈置得與20年前一模一樣。他們邀請了16位老人,年齡都在七八十歲,8人一組,讓他們在這裡生活一個星期。他們剛出現在蘭格的辦公室時,大都是家人陪著來的,老態龍鍾,步履蹣跚。

這一個星期裡,這16位老人都沉浸在1959年的環境裡,他們聽上世紀50年代的音樂,看50年代的電影和情景喜劇,讀50年代的報紙和雜誌,討論卡斯特羅在古巴的軍事行動,美國第一次發射人造衛星。他們都被要求更加積極的生活,比如一起佈置餐桌,收拾碗筷。沒有人幫他們穿衣服,或者扶著走路。

其中,實驗組被要求的言行舉止必須努力讓自己生活在1959年,而控制組被要求用懷舊的方式談論和回憶1959年發生的事情。

實驗結果是,兩組老人的身體素質都有了明顯改善。一個星期後,他們的視力、聽力、記憶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血壓降低了,平均體重增加了3磅,步態、體力和握力也都有了明顯的改善。

但是相比之下,實驗組,即「行為上生活在1959年」的老人進步更加驚人,他們的關節更加柔韌,手腳更加敏捷,在智力測試中得分更高,有幾個老人甚至玩起了橄欖球。局外人被請來看他們實驗前後的照片,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麼多年來,關於這個實驗的質疑從來沒有停止過。畢竟,這是一個田野實驗,因為缺乏實驗室的控制,一個結果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釋。

事實上,直到今天,蘭格教授仍然難以解釋,那一個星期裡,這些老人的大腦和身體之間到底發生了怎樣的交互。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老人在心理上相信自己年輕了20歲,於是身體做出了相應的配合。

推薦閱讀:《生命的另一種可能:關於健康、疾病和衰老,你必須知道的真相》,埃倫·蘭格

佛羅里達實驗:受到衰老的暗示,就真的會變老

再說一個關於啟動效應

的實驗,你可以體會一下人的自我暗示有多麼強大,關於衰老的自我暗示有多大影響,哪怕是無意識的。

心理學家約翰·巴奇和他的同事們讓紐約大學的數位學生從一個包含5個單詞的詞組中(例如“發現、他、它、黃色的、馬上”)挑出4個單詞來重組句子。其中一個小組的學生重組的句子中有一半都含有與老年人相關的詞彙,例如佛羅里達州、健忘的、禿頂的、灰白的或者滿臉皺紋的(注:佛羅里達州的人口老齡化很嚴重)。

當他們完成這項任務時,又被叫到大廳另一頭的辦公室裡去參加另一個實驗。從大廳的一頭走到另一頭是這次實驗的關鍵所在。研究者悄悄地測量了他們所用的時間。正如巴奇預料的那樣,那些以老年為主題造句子的年輕人比其他人走得要慢得多。這個實驗後來成了心理學史上的經典實驗。

這些關於衰老的自我暗示催生了衰老的行為,即緩慢行走。這個過程的發生是無意識的:這些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誰也沒有提及自己注意到這些詞有什麼共同點,而且他們堅持認為自己在實驗中看到的詞對實驗後的行為沒有產生影響。

雖然衰老和死亡隨著時間流逝是必然發生的事情,但事實上我們持有什麼樣的想法和心態,確實可以大大延緩或加速衰老的進程。

腦神經科學證據顯示,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其大腦活躍程度與20多歲的年輕人並沒有區別。他們在短期記憶力、抽象推理能力以及信息處理速度等方面的能力都不應差於年輕人。

所以,下次再遇到自己記憶力變差、行動遲緩的時候,不要再暗示自己:唉,我老了。因為如果你這樣想,就真的會變老。

變老這件事是由時間決定的,還是由心態決定的?


歡迎加入顏路發起的圈子「心理學與我們的人生」。這裡不止於分享真正有用的心理學硬核知識,還會在以問答的方式分析和解決人生的具體衝突和難題。一起加入交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