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醫生遇害:刺向醫生的刀,劃破的是菩薩的心

楊文醫生,一位有著27年臨床工作經驗的醫生,凌晨、在工作崗位上被患者家屬用刀殘忍殺害。

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感到的,是從頭到腳的不寒而慄。我自然也為殺人行兇感到膽寒,為良醫隕落、將有更多生命得不到挽救感到痛心,但是最讓我心哀難抑的,是這個時代的巨嬰,頂著一顆終生無知的腦袋,彷彿天經地義。說句刻薄的話,巨嬰們活著的每一刻,都在威脅著我們所依賴的社會資源。


我看到網上還有這樣的評論:

楊文醫生是好醫生,她給那些壞醫生背了鍋。那些醫死了人的壞醫生才該死。


這世上當然幹什麼的都有壞人。但是當冠以「醫生」這個稱謂的時候,我希望有些人能弄清楚一些常識之後再談論好人壞人。

我覺得,在這樣一個震驚輿論的殺醫事件背後,應該有更多的人站出來普及和傳播一些常識——關於醫學,關於醫生和病人的關係。

我不想談什麼醫療條件、醫療資源、醫療體制等客觀問題,我甚至都不想從醫學從巫到醫治死多少人的歷史談起,我只想談一點最最基礎的常識。

楊文醫生遇害:刺向醫生的刀,劃破的是菩薩的心

要理解醫學天然的不確定性


到了醫院不就是為了花錢治好病?醫生不就是應該治好病?

巨嬰們從來不會理解什麼是不確定性。在原本複雜的世界裡,他們把一切都看成非黑即白。而偏偏醫學又是不確定性極高的學科。

即使到了高年資階段,葛文德依然認為醫學中最大的困惑還是不確定性。病人因為無法確診而惶恐不安,醫生因為不能確診而左右為難,醫療費用因為不確定性的探究而節節攀升,社會輿論因為不確定性而質疑醫學的科學性。在形形色色的不確定性煎熬中,醫生應該轉變自己的態度,不把呈現確定性作為職業的唯一價值,轉而以友善與共情去安撫惶惑的病人和躁動的家屬。——《醫生的修煉:在不完美中探索生命的真相》

一位常年戰鬥在一線的醫生往往遇大病無數,他們從長期臨床經驗中能感悟到的那種對不確定性的敬畏,是所有患者的福音。但是一名患者或家屬一生卻遇不到幾回大病,如果不巧是個巨嬰,往往在醫學結果的不確定性面前危險係數極大。

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要接納臨床的複雜性,預設一份豁達,才能體驗技術征服、超越後的愉悅;才能體驗到醫術是心術;才能真正接受醫學不可先知、不可全知的不確定性。

醫生,是挽救生命的最後一道屏障——但也僅此而已。想要一個全知全能的神?不如早點去投胎。

楊文醫生遇害:刺向醫生的刀,劃破的是菩薩的心

你的敵人是疾病,不是醫生


生老病死是生命過程,是疾病而不是醫生奪走了一個人的生命。醫生能做到的,往往是「偶爾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醫患關係的實質不是商家和消費者,而是盟友啊。中國外科泰斗裘法祖老先生打過一個比方:

我們當醫生的,就是把病人一個一個背過河。


醫生和患者都想把病治好,但是湍急河流面前,誰也不知道能否到達彼岸,何時能到達彼岸。

而且,醫生和患者永遠是共同決策,共擔風險。所有的決策都是經過患者或家屬同意的,怎麼能把鍋扣到一個能給出選項、給出專業建議的人頭上?

患者在同意醫生的建議之前,自然應該多方查證,謹慎決策。但是請記住,任何一個醫療決定,也是患者或家屬自己的決定。一個成年人,應該為自己的決策負責。這一點巨嬰顯然理解不了,當然也做不到。


楊文醫生遇害:刺向醫生的刀,劃破的是菩薩的心

醫生也是普普通通的人


醫生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是的。再怎麼巨嬰心態,也請這些人想想,這種恐怖行為的輿論壓力下,如果你女兒明天就要填報志願,你會不會讓她去學醫?

那麼,你知道目前社會的醫療資源壓力嗎?你知道現在的醫生缺口嗎?具體的數據,我不想說了。而且,你知道這種事情之下,有多少醫生心裡會怎麼想嗎?

刺向醫生的刀,劃破的是菩薩的心啊。

楊文醫生遇害:刺向醫生的刀,劃破的是菩薩的心

最後,說給巨嬰的幾句話


一個人擺脫巨嬰心態,是一個隨著成長而不斷放棄某些執念的過程。讓我們來看看,從出生到死亡這個過程,一個人應該不斷放棄些什麼,才能逐漸走向心智成熟:


1.無需對外界要求作出回應的嬰兒狀態

2.無所不能的幻覺

3.完全佔有(包括性方面)父親或母親(或二者)的慾望

4.童年的依賴感

5.自己心中被扭曲了的父母形象

6.青春期的自以為擁有無窮潛力的感覺

7.無拘無束的自由

8.青年時期的靈巧與活力

9.青春的性吸引力

10.長生不老的空想

11.對子女的權威

12.各種各樣暫時性的權力

13.身體永遠健康

14.最後,自我以及生命本身


這是《少有人走的路》中列出的一個人應該隨著心智成熟不斷放棄的14樣心態。實際上還應該有更多。

只有放棄舊的、過時的觀念和習慣,才能渡過危機,順利進入人生的下一階段。不少人不敢面對現實,或者無法放棄早已過時的東西,所以無法克服心理和精神的危機,只能止步不前,不能享受到新生帶來的歡悅,也不能順利地進入更加成熟的心智發展階段。——《少有人走的路》


放棄某個階段的固定思維,是一個非常痛苦的瞬間。然而,本該進入下個階段卻遲遲不肯放棄原來的思維,卻是整個人生漫長痛苦的開始。這樣的人,活著是一場災難,於人於己都是。


楊文醫生一路走好。願天堂不再有這種沒有常識的巨嬰。願更多人能因你而具備對醫生、對醫學、對醫患關係應有的常識。

楊文醫生遇害:刺向醫生的刀,劃破的是菩薩的心


最後,給大家推薦幾本好書:

阿圖·葛文德醫生的醫學三部曲:

1.《醫生的修煉:在不完美中探索行醫的真相》

2.《醫生的精進:從仁心仁術到追求卓越》

3.《最好的告別:關於衰老與死亡,你必須知道的常識》

如果你是一名醫生,心緒還沒從這個事件中緩過來,我也推薦你讀一下葛文德的這三本書,或許有療傷的作用。我在讀的過程中,感到的是滿滿的醫學的真實與溫暖。


4.《薄世寧醫學通識講義》:一個正常人應該具備的醫學常識和醫療決策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