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地標⑦丨百步亭社區:等待“開閘”後的正常生活

4月6日,百步亭社區居民林雪梅第一次下了樓。常去“過早”的熱乾麵館還沒開門,超市門口排著長隊,最熱鬧的是小區門口的快遞點,人們隔著攔網接過大米、夏天的衣服和鮮活的小龍蝦。

這個擁有十幾萬居民的武漢超大型社區,封閉至今已經58天。武漢解封后,管控也在延續。從早期備受爭議的“萬家宴”、到個別小區被拋棄的傳言。疫情期間,百步亭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

這裡的居民,有人確診新冠肺炎治癒後回到小區,有人靠幫忙訂菜交了“新朋友”,也有人盼著解封后,重新把小吃店開起來。

曾榮獲首屆”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的百步亭社區,也是疫情下武漢社區的縮影。

解封地标⑦丨百步亭社区:等待“开闸”后的正常生活

4月3日,溫馨苑居民陳浩(化名)正在跟社區新認識的朋友聊天。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車多了,人也流動起來了”

路過一個紅路燈時,稍稍堵了幾分鐘,林雪梅鬆了口氣,“至少車多了,人也慢慢流動起來了。”

66歲的林雪梅在百步亭住了大半輩子,竟一下子緩不過神來。社區里老人多,很多人都互相認識,往日裡每個下午,大家都會湊在一起跳舞、散步。

疫情改變了這種穩固了十幾年的交流方式。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小區裡連人影都很少,老鄰居們只是偶爾打打電話聊聊天。

回想封城後的日子,林雪梅的生活被隔斷成24天、14天、19天。斷開的節點分別是在方艙醫院治療、在康復驛站恢復和在家隔離。

一切源於一次普通的家庭聚餐。1月15日,林雪梅一家和親家公一起吃了團圓飯。吃飯時,親家公說自己正感冒,不能喝酒。但誰也沒有想到,幾天後,親家公突然病情加重去世,隨後檢測結果顯示是新冠肺炎。

“吃完飯當天我就覺得不舒服,胸悶,咳嗽。當時還沒有說人傳人,也就沒有往其他方面想。” 林雪梅說。

不久女婿和親家母被查出雙肺感染,送到了社區隔離點。老伴也出現低燒,林雪梅預感自己可能已經感染了,但一直排不到核酸檢測的名額。

百步亭一位社區書記鄧慧告訴新京報記者,那時候社區每天只有一兩個檢測名額,很多都在排隊。她曾在五分鐘內接了兩個詢問檢測名額的電話,其中還有一位是她的朋友,但鄧慧還是帶著歉意掛斷了電話。

2月8日晚上9點多,林雪梅突然呼吸困難,女兒再次聯繫社區,最終協調到一輛救護車,把林雪梅送到武漢中心醫院後湖院區。醫院的核酸檢測結果顯示,她和老伴都是陽性。當天,武漢市共確診新冠肺炎患者1379例。

林雪梅被方艙醫院收治,老伴因病情較重被送去了武漢同濟醫院。

在方艙醫院的第一夜,林雪梅失眠了。“一家四個大人都躺在醫院裡,根本睡不著。”第二天,重慶醫療隊的一位醫生查完床,臨走時跟林雪梅說了句,“阿姨,加油”。

林雪梅至今仍想好好感謝那位醫生。 “那個語氣溫柔得不得了,我到現在都記得。”

解封地标⑦丨百步亭社区:等待“开闸”后的正常生活

4月3日,百步亭溫馨苑小區,市民正排隊取快遞。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小區封閉後,大家的互動反而增加了”

2月10日,武漢宣佈全市範圍內所有住宅小區實行封閉管理,百步亭社區也落了閘。

這天,住在百步亭溫馨苑的居民陳浩打算回江夏老家,喂完狗走到小區門口時,保安告訴他,不能出去了。

之後的63天裡,陳浩第一次嚐到了飢餓的滋味。“平時我吃飯靠外賣解決,家裡除了狗糧,什麼吃的也沒有。”小區封閉,外賣也停了,那時候社區的團購和愛心菜還沒有大規模開展。由於消息突然,社區一時間也買不到物資。

陳浩“厚著臉皮”向社區要了一點紅薯。因為不知道要封閉多久,陳浩把紅薯擺在桌上,規劃著一天吃幾個才最合理。

同樣彈盡糧絕的還有同小區的李然,雖然早就採購了大米、牛奶,但一家四口也陷入了“無菜可吃”的尷尬。好在很快社區組建了團購群,幫居民買菜買肉。冰箱終於不空的時候,恐慌的情緒也消失了。

因為物資調撥困難,每天每戶只有一個搶購名額。“我們小區6000多戶,還有很多人搶不到,肉更難搶。”

陳浩搶了幾次,有了心得,在看到有很多人在群裡說搶不到後,他主動在團購群裡說,可以幫忙代搶,隨後就有很多素不相識的居民加了他的微信。

陳浩的微信和電話很快傳遍小區, “都是不認識的,有的是家裡有小孩的,有的是老人不會用微信的。”每天上午8點開始,陳浩連上廁所都要盯著手機屏幕,“名額一放出來馬上下手”。

陳浩慢慢的成了小區的“網紅”,一些鄰居知道他還單身,張羅著給他介紹女朋友。“這也算是一個意外收穫吧。”陳浩笑著說。

很快,吃飯就不再是人們關注的問題,社區物資的供應穩定下來。

4月3日,陳浩認識了“新朋友”。兩人隔著窗戶聊天,聊最近宣佈的高考延期、百步亭什麼時候解封和一些家長裡短。

“我在這個小區住了20年,甚至連樓上樓下的鄰居都不認識,但是封閉之後,大家的互動反而增加了。”陳浩重新審視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小區,感慨不已。

在百步亭悅秀苑社區工作站服務了兩年多的彭曉覺得,百步亭跟其他社區最大的區別不是規模,而是居民的多元化。小區既有廉租房,也有商品房,協調工作很難。

她對接700多戶居民,在小區封閉管理之後,她一度擔心會不會有居民不理解,甚至衝崗,但在耐心溝通之後,這些事情沒有發生。 “這兩個多月對我最大的改變是心態上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強了。”

4月7日,彭曉聽說銀行開門之後,一大早就去銀行,排了三個多小時隊,幫一位空巢老人取了兩萬元現金。“老人催了一週,我跑了好幾個取款機都取不了那麼多錢。他可能都不相信我會一直記得這件事。 ”

解封地标⑦丨百步亭社区:等待“开闸”后的正常生活

4月3日,百步亭安居西路,居民在銀行外排隊等候辦理業務。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等待重啟的商鋪

封城期間,藥店是百步亭為數不多的一直營業的地方。

李盈所在的藥店,很長一段時間,口罩等醫療物資緊缺。“中間斷貨兩個多月,很多人來問,但是也沒辦法,後來乾脆寫上口罩售罄。”

眼下,藥店恢復了口罩供應,她把新到的一批口罩擺在最顯眼的位置,老遠就能看到。

最近,社區的文具店也陸續開門。洪晨的文具店開在百步亭育才可立小學旁邊,儘管每月租金過萬,但他的生意一直不錯。停業的兩個多月來,洪晨每天都很焦慮。“一個是生意上的損失,還有就是突然不工作,在家不知道幹嗎。” 直到最近,疫情平緩,他每天營業一個小時,情緒才稍稍好轉。

3月19日,武漢市宣佈,無疫情小區居民每戶可派一人外出購物2小時。 4月3日,買完口罩後,王誠還有一個多小時的“放風時間”,但他打算直接回家。“武漢人嗓門大,愛熱鬧,但現在大家心照不宣地安靜了很多。可能大家都需要時間緩一緩。”

百步亭第二居委會的社區工作人員姚凌每天要幫600多戶居民採購物資,還要負責境外返漢人員的工作。她希望小區儘快開閘解封,去江灘轉轉,“好好感受一下這個城市”。

儘管早已治癒,但林雪梅家至今還保持著分開吃飯的習慣,各自用自己的餐具,連洗碗的抹布都是分開。劫後餘生的她,覺得活著是一件無比珍貴的事情。回到家第一次跟女兒聊天,儘管隔了兩米遠,但她還是說了很多,叮囑女兒“不要熬夜,在家也要鍛鍊”。

4月8日,武漢宣佈解封。林雪梅站在窗前望了望遠處,那個熟悉的武漢要回來了。

(文中林雪梅、鄧慧、陳浩、李然、李盈、洪晨、彭曉、姚凌均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王飛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