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情地撲向了德國,英美聯軍的“大禮拜”轟炸戰役

譯者注:本文原文發表在2008年12月刊的美國《空軍》雜誌(AIR FORCE Magazine)上,原作者是華盛頓特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的前館長沃爾特•博伊恩(Walter J. Boyne)。博伊恩是位已退役的空軍上校,他撰寫過600多篇有關航空的文章和40本書。譯文所配圖片有改動。

背景概述

“大禮拜”轟炸作戰的正式軍事代號是“論證行動”(Operation Argument)。1944年,英美聯軍展開了長達6天的轟炸攻勢,從2月20日開始,一直持續到2月25日。當時沒人知道,但最終事實證明,“論證行動”將強大的納粹德國空軍推向了不可逆轉的式微邊緣,並使得 1944年6月發動的諾曼底登陸行動成為了可能。也正因為如此,現在每個人都將這次著名的轟炸作戰簡稱為“大禮拜”(Big Week)。

無情地撲向了德國,英美聯軍的“大禮拜”轟炸戰役

美軍第8航空隊的轟炸機正在向位於德國斯圖加特市的滾珠軸承工廠投擲炸彈

“大禮拜”作戰是由那些駕駛著轟炸機和戰鬥機參戰的英勇人物主導的,他們圍繞著一個簡單的目標無情地撲向了德國:消滅敵人的空軍。而在飛行員們的背後,則是一個關於顛覆性的軍事學說、暢通的後勤、大膽的決策和空前的情報蒐集優勢的故事。

無情地撲向了德國,英美聯軍的“大禮拜”轟炸戰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次轟炸任務中,第547轟炸中隊的B-17轟炸機正在投彈

直到二戰結束後,盟軍的指揮官才知道“大禮拜”攻勢的最重要戰果。對最新收集的有關德國戰爭努力的情報進行分析後,結果表明,德國人和美國人對應當進行的空中戰役的規模的看法存在巨大差異,正是這一點凸顯了美國陸軍航空隊的領導者相比於德國空軍領導者所具有的優勢。就美國陸軍航空隊的領導層而言,有以下三個因素值得予以特別注意:

首先,是空戰計劃部在其提出的“1號計劃”(AWPD-1)中所做的出色規劃。正是基於他們的工作,才可以正確估算陸軍航空隊的必要出動規模及其損失。根據長期的經驗,計劃人員在幾天之內就完成了這一重要工作。

其次,是陸軍航空隊方面為彌補以往被忽視的後勤方面的需求而付出的巨大努力。這一工作是在更長的時間內才見效的。

最後,是陸軍航空隊領導層的靈活性。當空中戰役的領導者們意識到,他們的“攻勢學說”是錯誤的後,他們便改變了方向,並迅速採取了新的做法。

無情地撲向了德國,英美聯軍的“大禮拜”轟炸戰役

一支龐大的B-17轟炸機編隊從天空中飛過。通過使用運籌學等方法,盟軍將科學元素注入到了轟炸藝術之中

主要的計劃人員包括駐歐美軍戰略空中力量司令卡爾•“圖伊”•斯帕茨中將,他選擇了一位能幹的組織者——小弗雷德裡克•安德森少將(Frederick L. Anderson Jr.)擔任他的副手。即將被擢升為中將的吉米•杜利特爾也接替了伊拉•埃克中將,擔任第8航空隊的司令官,埃克中將另被任命為地中海戰區盟軍空中力量總司令。內森•特溫寧(Nathan F. Twining)少將被任命為第15航空隊司令。

無情地撲向了德國,英美聯軍的“大禮拜”轟炸戰役

盟軍最高司令德懷特•艾森豪威爾上將正在給美國陸軍航空隊中將卡爾•斯帕茨授勳,後者領導了對德戰略轟炸的計劃工作

“大禮拜”始於1944年2月20日的一次“賭博”,當天的天氣預報是如此地糟糕,以至於號稱“風險計算大師”的杜利特爾中將建議取消這次作戰:他和其他指揮官擔心,成百上千架飛機長時間爬升時的結冰和碰撞可能會造成損失。但斯帕茨將軍並沒有動搖,而是下達了命令。

行動在開始時驚人地順利:第8航空隊派出了1003架轟炸機和835架戰鬥機,英國皇家空軍也提供了16個戰鬥機中隊擔任護航任務。機群向12個指定目標和145個臨時目標投下了總計2218噸炸彈。

行動之前,安德森少將悲觀地擔心,可能會損失200架轟炸機,但事實上只有21架轟炸機被擊落,外加4架戰鬥機損失。轟炸的結果不錯,給萊比錫(前一天晚上剛遭受過英國皇家空軍的轟炸)、伯恩堡和布倫瑞克地區的工廠造成了嚴重破壞。

有三人因為此次任務而榮膺榮譽勳章,其中一人是身負重傷的飛行員小威廉•勞利(William R. Lawley Jr.)中尉,他設法將自己那架被打壞的B-17飛回了英國,救下了七名受傷的機組人員的性命。另外兩人都是戰死後被追授的,他們是球型炮塔機槍手阿奇博爾德•馬蒂斯(Archibald Mathies)中士和領航員沃爾特•特倫佩爾(Walter E. Truemper)少尉。這兩人都是在飛行員陣亡或受傷致殘的情況下將他們的B-17轟炸機飛了回來,試圖挽救受傷的機組人員的性命。不幸的是,特倫佩爾少尉和馬蒂斯中士在嘗試著降落時身亡。

無情地撲向了德國,英美聯軍的“大禮拜”轟炸戰役

小威廉•勞利中尉是“大禮拜”行動後獲得榮譽勳章的三名空勤人員之一

德國空軍的反撲

1944年2月21日,盟軍再次派出了861架轟炸機和679架戰鬥機,但這次轟炸的結果遠不能令人滿意,這主要是由於意外的雲層覆蓋所致。2月22日,美軍第8航空隊又出動799架轟炸機發起了攻擊,但只有255架飛機的任務被認為是“成功的架次”。有兩個轟炸機師在飛行途中被召回,其中第2轟炸機師是由於無法在飛往德國的途中建立起連貫的編隊,而第3轟炸機師則是由於在爬升過程中發生了多次碰撞事故。

在這一天,第8航空隊共有41架轟炸機被擊落,佔真正執行任務的兵力的17%以上;再加上第15航空隊損失的14架飛機,使當天的飛機損失總數增加到了55架。

無情地撲向了德國,英美聯軍的“大禮拜”轟炸戰役

第15航空隊的B-17機群正在飛向一處要轟炸的目標

德國空軍也對施加在他們身上的巨大壓力進行了反撲。他們從漫長的東線戰場抽調戰鬥機來捍衛納粹德國的領空。他們採用了新的防禦戰術,包括在轟炸編隊飛向目標的途中發起攻擊,而不是在美軍轟炸機飛至目標上空和返航時試圖將其擊落。

第二天,即2月23日,天氣依舊未見好轉,但在2月24日,羅斯托克、施韋因富特、哥達和艾森納赫被選為重要目標。這些城市中有生產梅塞施密特Bf 110戰鬥機、福克-沃爾夫Fw 190戰鬥機和減摩軸承的主要工廠。

戰損和報廢使第8航空隊的轟炸機數量減少到了505架,其中451架成功地出擊了。美軍再次遭受了沉重的損失,他們損失了44架轟炸機。同時,第15航空隊在對奧地利斯太爾公司的攻擊中也損失了17架轟炸機。

美軍對施韋因富特的轟炸效果不錯,但德國人已經開始執行他們的疏散計劃了。德國的許多工廠已經不再是以往的那些高價值攻擊目標了,但防禦者仍然讓空襲一方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無情地撲向了德國,英美聯軍的“大禮拜”轟炸戰役

美軍第8航空隊摧毀了施韋因富特約75%的滾珠軸承產能,並給當地的工業、鐵路和城市社區造成了嚴重破壞

2月25日,盟軍方面迎來了好運氣,這一天的天氣預報表明,德國和整個歐洲境內的幾乎所有目標都將迎來好天氣。梅塞施密特飛機工廠再次成為主要的空襲目標,第8航空隊空襲了雷根斯堡、奧格斯堡、斯圖加特和富爾特,第15航空隊則被命令前去轟炸雷根斯堡-普魯芬寧境內的目標。

疲於招架的納粹德國空軍在迎戰第15航空隊時集結起了其主要兵力,在盟軍為執行轟炸雷根斯堡的任務而出動的176架重型轟炸機中,有33架被擊落。第8航空隊則成功地出動了738個空襲架次,損失了31架轟炸機。

由此,“大禮拜”攻勢剛剛開始就結束了,其結束和開始得一樣迅速。盟軍方面評估認為,納粹德國空軍已經充分“退化”了,是時候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目標上了。在行動期間,第8航空隊的重型轟炸機總共執行了3300次任務,而第15航空隊的重型轟炸機則執行了500次任務。他們共投下了將近1萬噸炸彈。

根據不同來源的情報,美軍轟炸機的損失數從194架到247架不等。第8航空隊、第9航空隊和第15航空隊的戰鬥機共出動了將近3700個架次,僅損失了28架戰鬥機。英國皇家空軍麾下的轟炸機司令部也出動了2351個架次,投彈量達9198噸,損失了157架轟炸機。

無情地撲向了德國,英美聯軍的“大禮拜”轟炸戰役

一大群美軍第8航空隊的B-17轟炸機正在飛向目標。“飛行堡壘”通過空襲德國境內的鐵路編組站和封鎖其他目標來達到阻斷德軍向前方輸送燃料和其他補給品的目的

盟軍方面宣稱,行動期間共擊落了600架敵人的戰鬥機,這遠遠超過了實際擊落的數量,但確實給風雨飄搖的德國空軍造成了沉重打擊。同盟國的領導者們對擊落的德軍飛機的實際可信數量感到滿意,這些德軍飛機有在空戰中被擊落的,有被摧毀在機場上的,還有被摧毀在工廠中的。然而,與德國空軍的戰鬥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德國空軍正變得越來越弱小,戰鬥力也越來越差,但卻從來沒弱到“無害”的程度。

從許多方面來說,“大禮拜”攻勢的開展恰逢德國空軍達到其頂峰:從東部前線抽調的德國空軍戰鬥機及高射炮部隊的數量和戰鬥力都在增加;德國空軍部隊得到了老兵的良好帶領;到行動發起前為止,新手飛行員在前往作戰部隊時仍在接受訓練;與新來者的比例相比,經驗豐富的領導者的數量仍然足夠多,這就讓德國空軍可以承受較嚴重的人員傷亡。

儘管在“大禮拜”行動期間蒙受了巨大損失,但在整個1944年春季,德國空軍仍然有實力削弱英國轟炸機司令部的夜間空襲。饒是如此,德國空軍無法克服的一個基本事實是:它的規模太小了,無力應對美軍現在正在進行的大規模空中戰役。因此,只要對比一下德國和美國在戰爭初期所做出的決定,就能明白“大禮拜”行動的結果在那時就已經註定了。

無情地撲向了德國,英美聯軍的“大禮拜”轟炸戰役

對德夜間戰略轟炸

在確立合適的軍事學說時,只有四個人將他們在航空兵戰術學校開展的訓練提煉昇華成了“1號計劃”(AWPD-1)。他們大膽地表示,陸軍航空隊將需要250個戰鬥大隊、105647架飛機和2164916名官兵來贏得戰爭。事後來看,這些數字的準確率高得驚人。哈羅德•喬治(Harold L. George)中校、小海伍德•漢塞爾(Haywood S. Hansell Jr.)少校、勞倫斯•庫特(Laurence S. Kuter)少校和肯尼思•沃克(Kenneth N. Walker,1943年被追授榮譽勳章)中校當年在撰寫這些文件時都是些陸軍校級軍官。

後勤工作也必須予以優先考慮,而且許多個月以來,生產整架飛機這一目標比生產足夠數量零部件的優先度更高。許多軍官都在努力糾正這種狀況,但是休•克納爾(Hugh J. Knerr)少將發揮了最大的影響。克納爾少將與不少人關係不和,但他了解後勤工作,從而使第8航空隊得以建立起重要的補給系統、維修站和具有統計意義的報告系統。他還極大地推動了“大禮拜”以及隨後在1944年和1945年開展的大規模轟炸作戰的成功。

無情地撲向了德國,英美聯軍的“大禮拜”轟炸戰役

在轟炸完德國之後,這架B-17轟炸機正在英格蘭的一處機場加油並重新掛彈,照片攝於1944年

與美軍形成了鮮明對比的是,德軍領導層完全不瞭解所需的飛機和裝備數量。這種忽視從希特勒就開始了,一直蔓延到德國空軍元帥赫爾曼•戈林和德國空軍參謀長漢斯•耶順內克上將身上。耶順內克上將可以說是德國空軍領導高層傲慢無知的典型代表,他在1942年還高興地表示,他不知道每月戰鬥機的產量“多達”300餘架該怎麼辦。

戈林任命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王牌飛行員恩斯特•烏德特上將擔任德國空軍的裝備生產總監,這進一步限制了德國空軍的生產和研發工作。受毒品、酗酒和失敗的困擾,烏德特在作出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錯誤決定後,於1941年11月17日自殺。耶順內克上將也在1943年自殺——希特勒在1945年和戈林在1946年也幹了同樣的事情。

就德國空軍的有利方面而言,能力非凡的空軍元帥艾爾哈德•米爾希為恢復生產和維護活動而徒勞地戰鬥著,並在較小的程度上恢復了德國空軍的後勤。如果米爾希能坐到戈林的那個位置上,則盟軍想打贏空中戰役要困難得多。德國的戰爭計劃人員的目光是短淺的,他們希望以一支規模約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空軍一半的空中力量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無情地撲向了德國,英美聯軍的“大禮拜”轟炸戰役

在1944年2月24日開展的“大禮拜”轟炸作戰中,正在空襲施韋因富特的B-17轟炸機。在“大禮拜”行動期間,該市在兩天之內遭受了三次轟炸

在美國,當羅斯福總統呼籲每年要生產5萬架飛機時,航空工業立即對此作出了積極的回應。諷刺的是,在專制的納粹德國,當阿道夫•希特勒呼籲航空工業每年生產5萬架飛機時,卻沒有幾個人把他的話當回事。更具破壞性的是,在優先級方面,德國空軍通常比陸軍或海軍更低。

儘管美國陸軍航空隊的轟炸是精準的,但德國人對機器設備在高爆彈攻擊下表現出來的堅固性感到驚訝(燃燒彈爆炸造成的毀傷更大)。德國人還發現,即使是比較複雜的設備也可以轉移到比較原始的工廠中,並在短期內恢復生產能力。

不再是一場對抗

疏散和後期的動員使德國的飛機產量幾乎與盟軍的轟炸努力同步增長。1944年,德國的飛機產量達到了4萬架的峰值,但是到那時,已經沒有飛行員或燃料可以有效地運用這些裝備了。

當然了,德國空軍仍然能夠經濟地使用其不斷式微的部隊,並偶爾發起一些強悍的反擊;他們還設法引入了一系列新式武器,包括噴氣式戰鬥機和火箭動力戰鬥機。饒是如此,德國空軍此時已經被盟軍的消耗戰拖得疲憊不堪。受戰損、訓練困難和燃料短缺的困擾,他們已經無力與美軍第8航空隊展開對抗了。

無情地撲向了德國,英美聯軍的“大禮拜”轟炸戰役

一架共和P-47“雷電”戰鬥機正在攻擊一架德國空軍的雙發梅塞施密特Me 110戰鬥機,照片可能是由後面這架飛機的照相槍拍攝的

此時,盟軍的戰鬥機在戰場上空四處遊獵,掃射著一切可以活動的物體。飽受摧殘的德國民眾敬畏地注視著成百上千的美國陸航轟炸機在地面閱兵方隊的頭頂上高高地飛過他們的家園,陽光從拋光的鋁質蒙皮表面反射出來,閃閃發光。美國陸軍航空隊原先掌握的空中優勢此時已經變成了空中主宰,而空中主宰在戰爭的最後幾周更是變成了空中霸權。

“大禮拜”攻勢的直接影響很重要,但這次英勇的行動的兩個最重要的影響是後來才出現的。首先是給德國的飛機產量造成的影響。“大禮拜”攻勢迫使德軍指揮高層加快了對其飛機工廠的“去中心化”。“大禮拜”攻勢給德國的飛機生產造成的直接損失估計為兩個月的產量,由此導致的“去中心化”又導致了四個月的產量損失。

更重要的是,廣泛的“去中心化”使德國所有的交通幹線(公路、鐵路、運河甚至自行車道)成了盟軍遠程戰鬥轟炸機的合適目標。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與美國陸軍航空隊的軍事學說相反,是戰鬥機而不是轟炸機發起了至關重要的最後一擊,從而使德國的戰爭生產活動徹底癱瘓。

無情地撲向了德國,英美聯軍的“大禮拜”轟炸戰役

被美軍第9航空隊摧毀的鐵路橋和火車頭

曾經高傲的德國空軍在計劃階段就輸掉了這場戰爭。納粹德國那些迂腐守舊的領導者們幾乎完全沒有其美國陸航同行們的視野,他們完全錯誤地估計了打贏空中戰爭所需要的部隊數量和質量。“大禮拜”攻勢證明了這一點,這是完全成熟的納粹德國空軍與完全成熟的美國陸軍航空隊之間的戰鬥。

原文附:為“大禮拜”奠定基礎

早在1943年1月召開的卡薩布蘭卡會議上,伊拉•埃克少將就呼籲開展代號為“直射”(Pointblank)的聯合轟炸機攻勢,這為“大禮拜”行動奠定了基礎。

聯合轟炸機攻勢的目的是逐步摧毀德國的軍事工業和經濟體系,破壞德國人的抵抗意志。美國陸軍航空隊將在白天對目標發起精確的打擊,而英國皇家空軍則繼續開展夜間轟炸行動。“直射”攻勢計劃分四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為期3個月,最終將在1944年春天結束。

無情地撲向了德國,英美聯軍的“大禮拜”轟炸戰役

第8航空隊指揮官伊拉•克拉倫斯•埃克將軍(照片中他的軍銜還是准將),他曾呼籲建立一個專門研究敵人目標的單位,其任務是提供對指定目標的詳細分析

隨著時間的推移,地面戰役分走了第8航空隊手頭上的資源,這也引發了對埃克的計劃的不滿。盟軍制訂了更為精細的戰略,即“論證行動”,旨在針對德國中部和南部地區的最高優先級目標發起集中空襲——這些地區有生產飛機、飛機零部件和滾珠軸承的工廠。英國皇家空軍亦繼續在空軍上將阿瑟•哈里斯的指揮下開展其夜間區域轟炸戰役,哈里斯的目標是讓德國的勞動力變得“無家可歸”。

直到1943年,美國陸軍航空隊還堅信,全副武裝的轟炸機編隊可以在沒有戰鬥機護航的情況下成功地衝向目標。然而,1943年8月17日對施韋因富特和1943年10月14日對雷根斯堡的空襲共損失了120架飛機,這最終證明了美國陸航這一信念的破滅。德國空軍令人信服地證明,一旦飛出盟軍戰鬥機的護航範圍,就猶如碰上了“死線”。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遠程護航戰鬥機。

無情地撲向了德國,英美聯軍的“大禮拜”轟炸戰役

B-17“空中堡壘”轟炸機及為其提供護航的P-51“野馬”遠程戰鬥機

到1943年年底,亨利•“哈普”•阿諾德將軍明顯對戰況感到不滿意。阿諾德以他的明確指示而聞名,1943年12月27日,他向第8航空隊即將離任的司令埃克中將和即將上任的新任指揮官吉米•杜利特爾少將澄清了一些事情。在向他們二人保證他們現在有足夠的資源可供使用後,阿諾德寫道:“因此,我向你們傳達的個人信息是,消滅敵人的空軍,無論在哪裡發現他們——在空中、地面上和工廠裡,這是必須做到的。”

阿諾德對“足夠的資源”的保證並不完全正確,因為第8航空隊此時才剛剛開始擁有數量足夠多的維修站、補充替換人員和飛機;而第15航空隊正在組建之中,尚無法與第8航空隊相提並論。P-51“野馬”式遠程護航戰鬥機是滿足阿諾德的要求的一大基本要素,但該機此時才剛剛在歐洲投入使用。

更重要的是,美軍領導層對指揮官的要求高於英國人或德國人。舉個例子,當阿諾德對埃克失去信心時,儘管他們之間有著牢固的私人關係,但阿諾德還是毫不猶豫地解除了埃克的職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