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2018年中国历年电影票房,2018年比20多年前增长了60多倍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不断繁荣,越来越多人选择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票房也是越来越高。到 2018年,中国电影票房为609.76亿元,和20多年前相比,增长了60多倍。

1995-2018年中国历年电影票房,2018年比20多年前增长了60多倍


1995年—2018年中国历年电影票房

在1995年,中国电影票房只有9.5亿元,此后一直徘徊在10亿元左右,到2005年才达到20亿元,之后票房迅速增长,短短十多年时间里,增长到600多亿元。

2018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为17.16亿,全国人口约14亿,相当于每人去电影院看一次多电影,和美国、日本、韩国相比还少几倍,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不过论观影人次,中国曾经经历过上个世纪70、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辉煌时期。

1979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达12.56亿元,观影人数达293.1亿人次,是历史的最高峰,平均票价为0.043元。当时中国人一个月的收入是三四十元,去看一次电影几分钱。因为历史比较久,数据比较难考证,可能有差错。当时中国的电影院,大部分都是只有一个放映厅的,很多连放映厅都没有,由村集体或公司购买电影放映权,然后在大广场或屋子里找块白布,用一台摄像机就上映。小编小时候,村里的广场就经常放电影,晚上一大群人过来围观。因为是20多年前的事了,我现在一点都不知道当时电影放的是什么内容了。

此后中国电影的观影人次逐渐下降,到1991年,电影票房收入是23.65亿元,观影人次下降到144亿人次,到1993年下降到42.36亿人次。

观影人次之所以下降得这么多,主要原因是电视和vcd、DVD兴起,人们改成在电视或放映厅去看电影。

1995-2018年中国历年电影票房,2018年比20多年前增长了60多倍


之后中国电影进行一次改革,1993年1月,广播电影电视部出台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从此40多年形成的独家经营、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产品分配的生产流通模式被冲破,制作与发行由此分开来。1994年1月,广电部、电影局授权中影公司每年引进10部外国分账片,中国电影得到刺激开始复苏。1994年11月12日,中国引进第一部采用票房分账形式发行的外国电影《亡命天涯》。从1995年开始,中国的国产电影也以票房分账的形式发行。

1995-2018年中国历年电影票房,2018年比20多年前增长了60多倍


老式电影院

在1995年之前,中国电影是由国家制作发行的,主要是在单一影厅的老式电影院放映的,票价低,一张是几毛钱,改革开放前是几分钱。这种电影院我在2004年读高一时去过一次,是学校组织的,票价2元,在县城的老电影院看的,是一个很大的影厅,可以坐上千个人的那种,里面很脏,地上有一层垃圾,瓜子、塑料袋、纸皮什么都有。当时是放一部无聊的纪录片,根本就没什么看点,我现在都不知道放映什么内容了。

1995-2018年中国历年电影票房,2018年比20多年前增长了60多倍


现代电影院

当时去电影院看电影,因为票价低,所以是普通的市民的休闲娱乐。到1995年后,开始与国际接轨,落后的电影院改成观影效果更好的现代影厅,票价也提升上百倍,一张电影票要五十甚至七八十元。当时中国人的月收入只有几百元,这么贵的电影,自然是非常少人去观看。

此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收入逐渐增多,现在人均月收入是几千元,而一张电影票价格下降到平均三十多元,相比于我们的收入这个价格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于是人们恢复了去看电影院的习惯。

从未来二三十年的趋势看,中国电影票房还将保持高速增长,有专家就预计,到2040-2050年,中国每年电影票房将达到2000亿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