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2018年中國曆年電影票房,2018年比20多年前增長了60多倍

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不斷繁榮,越來越多人選擇去電影院觀看電影,票房也是越來越高。到 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為609.76億元,和20多年前相比,增長了60多倍。

1995-2018年中國曆年電影票房,2018年比20多年前增長了60多倍


1995年—2018年中國曆年電影票房

在1995年,中國電影票房只有9.5億元,此後一直徘徊在10億元左右,到2005年才達到20億元,之後票房迅速增長,短短十多年時間裡,增長到600多億元。

2018年,中國電影觀影人次為17.16億,全國人口約14億,相當於每人去電影院看一次多電影,和美國、日本、韓國相比還少幾倍,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不過論觀影人次,中國曾經經歷過上個世紀70、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輝煌時期。

1979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達12.56億元,觀影人數達293.1億人次,是歷史的最高峰,平均票價為0.043元。當時中國人一個月的收入是三四十元,去看一次電影幾分錢。因為歷史比較久,數據比較難考證,可能有差錯。當時中國的電影院,大部分都是隻有一個放映廳的,很多連放映廳都沒有,由村集體或公司購買電影放映權,然後在大廣場或屋子裡找塊白布,用一臺攝像機就上映。小編小時候,村裡的廣場就經常放電影,晚上一大群人過來圍觀。因為是20多年前的事了,我現在一點都不知道當時電影放的是什麼內容了。

此後中國電影的觀影人次逐漸下降,到1991年,電影票房收入是23.65億元,觀影人次下降到144億人次,到1993年下降到42.36億人次。

觀影人次之所以下降得這麼多,主要原因是電視和vcd、DVD興起,人們改成在電視或放映廳去看電影。

1995-2018年中國曆年電影票房,2018年比20多年前增長了60多倍


之後中國電影進行一次改革,1993年1月,廣播電影電視部出臺了《關於當前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從此40多年形成的獨家經營、統購統銷的計劃經濟、產品分配的生產流通模式被衝破,製作與發行由此分開來。1994年1月,廣電部、電影局授權中影公司每年引進10部外國分賬片,中國電影得到刺激開始復甦。1994年11月12日,中國引進第一部採用票房分賬形式發行的外國電影《亡命天涯》。從1995年開始,中國的國產電影也以票房分賬的形式發行。

1995-2018年中國曆年電影票房,2018年比20多年前增長了60多倍


老式電影院

在1995年之前,中國電影是由國家制作發行的,主要是在單一影廳的老式電影院放映的,票價低,一張是幾毛錢,改革開放前是幾分錢。這種電影院我在2004年讀高一時去過一次,是學校組織的,票價2元,在縣城的老電影院看的,是一個很大的影廳,可以坐上千個人的那種,裡面很髒,地上有一層垃圾,瓜子、塑料袋、紙皮什麼都有。當時是放一部無聊的紀錄片,根本就沒什麼看點,我現在都不知道放映什麼內容了。

1995-2018年中國曆年電影票房,2018年比20多年前增長了60多倍


現代電影院

當時去電影院看電影,因為票價低,所以是普通的市民的休閒娛樂。到1995年後,開始與國際接軌,落後的電影院改成觀影效果更好的現代影廳,票價也提升上百倍,一張電影票要五十甚至七八十元。當時中國人的月收入只有幾百元,這麼貴的電影,自然是非常少人去觀看。

此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人的收入逐漸增多,現在人均月收入是幾千元,而一張電影票價格下降到平均三十多元,相比於我們的收入這個價格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於是人們恢復了去看電影院的習慣。

從未來二三十年的趨勢看,中國電影票房還將保持高速增長,有專家就預計,到2040-2050年,中國每年電影票房將達到20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