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回望|特殊的扶贫对象

本文刊载于《农村青年》杂志2020年第2期

特殊的扶贫对象

文|宋以柱

来安乐镇挂职副镇长之前,高伟是市财政局办公室副主任。2019年年初,全市实施精准扶贫,市委要派出扶贫指导小组,符合条件的,直接挂职乡镇任副书记或者副镇长。

高伟心慌了,顾不上和朋友撸串闹啤酒了。他爷爷做过县长,所以高伟直接去找爷爷,那意思是不想去。爷爷听了,笑着看了看他,说好吧,我来想办法。

挂职人员中却还是有他,毕竟他符合挂职条件:副科级,第一学历本科。带着无奈,也带着一点新奇,他到了县里,又到了一个叫安乐镇的镇上。这个县恰好是爷爷待过的县。

刚到镇上,啥都新鲜。等全镇的贫困户一一落实到位,再上报到县里,县里落实好一对一帮扶人,帮扶人到镇上去村里再到户上,与被帮扶的贫困户接上头,时间已经过去快3个月了。市里允许1个月回家一趟,但这3个月,高伟只回了市里一趟。高伟这才知道,在乡镇上工作,即使是周六周日,只要有工作等着,双休日就自动取消。当然,现在乡镇的生活条件也好了,有食堂,有单人宿舍。生活虽不那么精细,但也不至于叫苦。3个月,不足100天,高伟瘦下来5斤多,身上的臃肿少了,身子轻快了,倒觉得身心舒坦了。

那次回家,爷爷笑眯眯地看了看高伟,说:“安乐镇的后峪村,有一位老人,叫王玉成,曾经帮助过我,抽个时间替我去看看他。”说完给了高伟一盒茶叶,让他带着。高伟看了看爷爷,欲言又止。

高伟再次想起爷爷嘱托的这事,心里咯噔一下,爷爷的意思是不是把王玉成列为扶贫对象呢?要是家里真有难处还好说,要是......高伟把这事拖到了七月份。他买了一箱牛奶,装了一桶辣酒,兜里装了一千元钱——万一这个王玉成家里穷,他也好应对,毕竟是帮助过爷爷的人。

后峪村的书记对高伟说:“老王啊,那可是个好人,就住在红旗水库边上。哪儿也不去,对村里的事很关心,好管一管闲事。”村里的路七拐八弯,上坡下坡,好在全部用水泥硬化了。高伟走得气喘吁吁。好久,村书记往下一指,喏,就是那里了。先是看到一片宽阔的水面,水色幽蓝,波纹荡漾。书记手指的地方,在水库西边的一个高地上,有两间砖房,砖房一侧,是一个很小的石墙草屋子。老王就住在这里。

书记说,前几天上边来人,说这两间砖房是违章建筑,得拆除。这一段时间,老王正打听住的地方呢。

高伟问:“他在村里没有别的房子吗?”书记看了他一眼,像是怀疑他此行的目的,然后问:“你不知道老王是谁?你爷爷没有告诉你?”

高伟赶忙停住脚步。书记笑了一下说:“老王在这儿(原来叫公社) 干过公社书记,后来到县里干过县长。”他指着水库说 :“这就是他干公社书记时,和全公社社员一块挖的水库。现在,水库上游下游2万多亩果树,全指着这一水库的水。老县长退休后,就在水库边上安家了,说是要当义务水库管理员。”

“每年汛期前,上边都拨来上百万的钱用于水库大坝和下边水渠的维修、加固。这时候,是老县长最忙的时候,钱、工程发包、验收,他都要过问。也多亏了他啊,十几年了,别的乡镇在资金使用上,大大小小都出过事。就咱们安乐镇,一点问题没有。”

高伟和村书记都到房子跟前时,恰好老王慢悠悠地从水库下走上来。看见村书记,先打了个招呼。

不等村书记介绍高伟,老王又急着说:“库里的水位下降了不少。前几天,下游几个村的村民要求放水抗旱,你也得去镇上问问。这座水库是抗旱保田的,不是承包出去养鱼的。”

书记把话岔开去,介绍了高伟。高伟赶忙向前一步:“老县长,我爷爷问您好。”

“电话都打来好几次了,你怎么才来看我?”老县长没有一点责备的意思,说完先哈哈哈笑起来。他一手掐着腰,一手指着水库说:“你爷爷修水库摔断腿,是我把他背到公社医院的。”不等笑完,他又收住笑容说:“挂职副镇长,也是镇长,你回镇上和书记镇长说说,赶紧放水抗旱,不然要出问题了。”

老王回头又对村书记说:“在村里给找一个小院子,我要租过来住着。我看着好多院子都闲着呢。”

又过去了一个月。镇级扶贫工作进入正轨,知道爷爷的救命恩人不是贫困户后,高伟就很想再和老县长拉拉呱,忽又想起来老县长租房子的事,就打电话给后峪村的书记,那边哎呀一声:“忘了告诉你了,老县长受伤住院了。”

“这是怎么回事?”高伟的脑海里出现抢水的画面,这是他的猜测,却是真的。

“下边的村民来开闸放水,和承包水库的老板打起来了。老县长挤在人群中间想把这事揽下来,人太多太乱天又有点儿黑了,就把他挤到水闸下面去了,摔断了左腿,现在正在县医院骨科呢。”

高伟拿着电话愣住了。

镇长过来,对他说:“走吧,一块儿去县医院看个病人。”


校审|刘朱婴 李 军 李志国

终审|姜万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