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學醫,我只報醫學專業,別的不報,同學你認真的嗎?

每年高考結束後,辦公室經常有這樣的對話。

同學:我想學醫,我只報醫學專業,別的不報

老師:同學你認真的嗎?

一、醫療基礎設施薄弱,我們需要更多的醫生,我們需要更多的醫學院。

1、自古以來,醫生與教師皆為救人育人之聖職,被人同稱天使,受人尊敬。

西方國家更是如此,醫生與律師是最頂尖的上流階層,無論是社會地位還是經濟收入都令人嚮往。

我想學醫,我只報醫學專業,別的不報,同學你認真的嗎?


2020年中國武漢新冠病毒一役,醫生這個職業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敬仰,相信會掀起更進一步的從醫潮。

且這次疫情暴露了相比經濟建設成就我們在醫療基礎設施建設上的不足,列幾組數據大家感受一下。

從1978年改革開放到今天40年的時間裡,GDP總量增加240倍,醫院數量只增加了3.55倍。1978年,9293個床位,2018年,33009個,增速遠低於GDP。

但高速公路里程已經突破14.3萬公里,比美國的10萬公里出頭還多將近一半,現在已是高速公路運營里程世界第一大國;高鐵方面,去年底,突破3.5萬公里,約佔全球7成,當然是全球第一了。


我想學醫,我只報醫學專業,別的不報,同學你認真的嗎?


基礎醫療設施非常薄弱,看看武漢就知道了,幾乎是全國支援,才滿足了疫情需要,當然,這是特殊時期,但其實平日裡我們的醫療基礎設施也無法滿足日常所需,不然排隊最多的怎會永遠是醫院呢。

除了北上廣深杭州等東部經濟較發達區域外,中西部的基礎醫療設施相對來說很薄弱。


我想學醫,我只報醫學專業,別的不報,同學你認真的嗎?


因此,疫情結束後急需對基礎醫療進行大規模建設,建議採用PPP模式,調動國有資本、民間資本一起參與,這方面可以借鑑地鐵、高鐵、高速公路建設的諸多經驗。

2、醫學人才隊伍力量薄弱,這個又和第一個問題密切相關,因為基礎醫療設施較少,所以即便我們的高校大規模的培養醫學人才,但是將來學生沒地方就業,發揮不了應有的社會價值,這條閉環就沒辦法形成,因此目前醫學相關院校沒有大規模擴招的現實需求,當然也就不敢放開招生了,但若第一個得到解決了,那麼醫學相關院校必須提前進行人才培養,以便各級醫院進行人才儲備,只有這個良性的閉環形成了,才能真正解決整個醫療體系的短缺問題。


我想學醫,我只報醫學專業,別的不報,同學你認真的嗎?


3、醫學內部專業結構設置及引導方向的不合理必須得到改觀。

首先,設立公共衛生學院的大學太少,要在更多有條件的大學設立公共衛生學院,尤其是綜合性大學,要起到挑頭作用,這次疫情告訴大家控制類似的傳染性疾病大規模傳播靠的是很多學科綜合交叉的能力,而不單單是醫學的力量。目前國內設立公共衛生學院的大學總計不超過90家,且大部分設立的時間很短,比如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是2011年才設立的。

其次,在學生報考時要給予更多正面引導,鼓勵學生報考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也需要在培養體制和就業機制上做一些改觀。

現在的高考學子大部分會選擇臨床、口腔和護理三大醫學專業,其它的醫學專業則不大受歡迎,尤其是公共醫學,主要原因在於需求量小、沒有處方權、收入不如三大專業等等,這些需要在制度層面做一些改觀,否則,即便設置了更多的公共衛生學院,但報考人數太少,那也辦不下去,長期下去只會形成惡性循環。

二、學醫真沒想象的那麼簡單


缺這麼多的醫學院、醫院和醫生,為什麼學醫還那麼難呢?並且學醫的好處那麼明顯,為什麼學醫還那麼難呢?

這裡指的難主要是臨床層面,臨床層面的難和很多因素相關,下面一一分析。

1、學醫耗費時間較長,8年(5年本科+3年研究生)抗戰只是開始,這個過程還沒算規範化培訓的時間。

通常,如果想在某一個領域成為專家,至少需要7年時間深入研究與實踐;所以很多大學生在讀完大學本科,再工作5-8年即可成為某一個領域或專業的佼佼者,當然前提是你真的付出了巨大的精力與資金投入;

相對這一常規真理,醫生這個職業更為苛刻。

中國本科生十大最不好就業專業中,醫學排名靠前,意味著學醫如果僅僅是讀一個本科,基本上是沒有太大機會進入較好醫院,其未來發展也非常有限。

即使你再花費3年時間讀完研究生,也只是具備了基礎的醫學知識和理論,並無實踐經驗來相輔相成。而事實上,醫生這個職業更需要在實戰中不斷總結才能有真正的提升。

我想學醫,我只報醫學專業,別的不報,同學你認真的嗎?


所以,對於學醫從醫一類人來說,5+3完成研究生學歷,只是一個開始,並且這期間你必須全力投入,否則你並沒有紮實的醫學基礎。

現在全國三甲醫院也僅有700餘所,每年新進從業人員名額相對每年數百萬學醫畢業生而言,絕對是九牛一毛,那就意味著你必須在這麼多的人群中脫穎而出,或者你具備非常強的家庭背景和人脈資源,其難度你大可自行評價。

如果你讀碩士期間不能參加規範化培訓的話,畢業後進醫院前三年還得參加規範化培訓,培訓考核合格後,你才是位真正的醫生。(兩種醫學碩士,一種讀研期間可以參加規範化培訓,另一種是不行的。)

我想學醫,我只報醫學專業,別的不報,同學你認真的嗎?


2、學醫耗費精力較多,須和自身性格相匹配

相對於其他行業與領域,醫生這個職業越老越值錢,當然前提是你的經驗和技術不斷地成熟與高明。

所以,它非常需要持續不斷地學習與提升,才能成為較牛的專家。這就意味著,即使你學醫的過程中拼盡了全力,完美地從大學畢業,獲得了不錯的學歷,進入了理想的醫院。

但是,你依然需要持續地學習與提升,才能更進一步完成實習醫生、住院醫生、主治醫生、專家等多個階梯的發展。一句話,醫生需要你耗費的精力極多,不付出不投入產出就不會太多,它要求你耐得住寂寞,對自身要求很高,相對適合性格較為成熟與沉穩的個體。

我想學醫,我只報醫學專業,別的不報,同學你認真的嗎?


3、學醫耗費資金較多,須和自身家庭相契合

由於學醫的時間與精力投入都較多,所以費用也相對其他領域高出不少。

不管是重點還是一般院校,醫學涉及的實踐器材、學習資料等都頗貴,須結合自身家庭綜合考慮。

如果你的家庭迫切需要你來工作分擔,由於學習時間長、學習過程投入高、工作回收並不跨越式發展,那就需要慎重考慮,切勿出現中途再行更改之麻煩。

如果你的家庭能夠支撐,你也從內心中很喜歡這個職業,那當然可以細水長流,深耕細作,未來成功的概率也相對大很多。


我想學醫,我只報醫學專業,別的不報,同學你認真的嗎?


要不,人家怎麼說學醫的和學金融的,要不就是高富帥要不就是白富美呢,這基本可以反襯這類專業對家庭財富和社會資源的要求,當然,比起金融,醫生對資源的要求要低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