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傳出大消息,知名士怒懟:忘了范冰冰的事?

綜藝限薪令”的“靴子”終於落地。

11月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管理通知,明確綜藝節目嘉賓片酬。通知稱,全部嘉賓總片酬不得超過節目總成本的40%,主要嘉賓片酬不得超嘉賓總片酬的70%,電視綜藝和網絡綜藝都需符合上述規定,且節目上線前要向總局報備嘉賓姓名、片酬、成本佔比等信息。

資深傳媒研究人張國濤說,“從影視圈到綜藝市場,這其實更像一套組合拳,是對圈內明星整體高片酬的一種管控。”

也就是說:不管是《極限挑戰》的黃磊、孫紅雷等六兄弟,還是《奔跑吧》的鄧超、陳赫等兄弟姐妹團都在限薪範疇之內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網站公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中要求:

堅決糾正高價邀請明星、競逐明星的不良現象。

各電視上星綜合頻道19:30-22:30播出的綜藝節目要提前向總局報備嘉賓姓名、片酬、成本佔比等信息。

每個節目全部嘉賓總片酬不得超過節目總成本的40%,主要嘉賓片酬不得超過嘉賓總片酬的70%。

廣電總局傳出大消息,知名士怒懟:忘了范冰冰的事?


可見,今後明星們賴以賺錢的兩大渠道—

影視劇和綜藝節目,全都進入了限薪的階段。

這也預示著明星們的日子再也沒有以前那麼好過了!

(一)

為什麼很多明星以前愛上綜藝節目?

歌手薛之謙曾赤裸裸的表示,“

趁著現在紅,能撈一筆是一筆。”

一句話道出了多少明星最真實的想法!

實際上,比起待在劇組裡風吹雨打,時不時還要吊威亞、被拳打腳踢,上綜藝節目可就輕鬆多了。

討喜的人設,安排好的臺詞,再隨意玩下不在乎輸贏的遊戲,便能拿到不菲的報酬。

倘若是名氣大的明星,只要人來到現場動動口說上幾句,就有無數人搶著買單。

比如今年復出參加《幻樂之城》的王菲,就曾被傳其加盟費用為3億元。

雖然此後該價位被否認,但王菲卻直言"

以前不知道綜藝這麼好賺。"

廣電總局傳出大消息,知名士怒懟:忘了范冰冰的事?


而除了天價片酬外,綜藝節目還是明星們快速吸粉的好機會。

粉絲即意味著經濟價值。

粉絲多了,越來越多的代言就會找上門,附帶著再去演電視和電影的時候,還能要上更高的片酬。

有媒體就曾報道,黃子韜在參加完《真正男子漢2》後,電視劇片酬從原來的兩三千萬元直接飆升至7000萬元;

張藝興在參加《極限挑戰》後,電視劇的片酬也達到了8000萬元。

(二)

客觀的說, 明星參加綜藝節目本無可厚非,畢竟大家真的有這方面的需求。

現在的年輕人,工作、生活壓力都較大,勞累了一天,自然想躺在沙發上看看不用費腦的綜藝節目。

尤其是能看到明星不一樣面的節目,更是滿足了大家的好奇心,非常受歡迎。

正因為此,各大衛視都非常重視綜藝節目的播出。

根據《2017年騰訊娛樂白皮書·綜藝篇》統計,2017年省級衛視週末晚間檔季播綜藝共105檔,其中大半節目都需要大量明星的參與。

然而,明星、尤其是有觀眾緣的明星就那麼多。

不得已,各大製作方只能靠不斷的漲片酬來吸引有市場價值的明星加入。


結果,惡性循環之下,明星片酬猶如做火箭般飆升。

而一檔綜藝節目預算的錢,若大都裝到了明星嘉賓的腰包,那麼,創意、剪輯、後期製作等環節都是能省則省。

這也導致了現在的很多綜藝節目,除了有養眼的嘉賓外,毫無營養價值,甚至還有不少直接被傳出有抄襲他國綜藝之嫌。

最可怕的是,因為身邊充斥著太多追求眼球效應、滿是浮誇之風的節目,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的價值觀和消費觀遭到了嚴重扭曲。

就在前幾天,有媒體曝出有兩個十二三歲的宿遷女孩結伴離家出走。

在出發前,其中一名女孩給父母留下了這樣一封信,稱“爸爸媽媽,我要去北京當練習生了!等我火了,會經常回來看你們的……”

小小年紀,因為看到了明星們在各檔節目中的光鮮形象,

結果夢想的不是當科學家、老師,而是當明星,這實在是令人唏噓。

廣電總局傳出大消息,知名士怒懟:忘了范冰冰的事?


顯然,娛樂市場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了。

我們來來看看官媒披露的內幕:國內綜藝節目按量級大小可分為“S級”“A級”“二線”和一般節目等類型,“S級”藝人片酬單集可達500萬元,以一季節目10期到13期來計算,藝人作為常駐嘉賓的總節目片酬超5000萬元“A級”節目總片酬在2000萬元上下,“二線”節目為數百萬元,一般節目為數十萬元。“這些片酬一般都是稅後價,實際上綜藝節目邀請這些明星還得負擔高昂的稅費。”

資深娛評人宋子文說,“綜藝限薪令”對節目製作方來說,肯定是利好消息,“製作方一邊承擔著明星嘉賓高片酬的壓力,一邊又要把控節目的質量,如果綜藝市場高片酬的現象得到改善,無疑移走了壓在製作公司身上的一座大山”。

這次,有關部門決定移走這座大山。

弔詭的是,對於“綜藝限薪令”,竟然有一群腦殘表示反對。理由也有意思。惹得知名時評人石述思直接怒罵:估計是明星的助理親友在網上帶節奏:明星不偷不搶全靠市場給錢,憑啥限薪?

廣電總局傳出大消息,知名士怒懟:忘了范冰冰的事?


石述思說:真是健忘,范冰冰的事呢,不偷?再說了,一個如此浮躁的娛樂市場全靠明星的知名度和過度營銷撐著,爛片爛劇如雲,還掙得盆滿缽滿,捎帶腳緋聞醜聞頻現吃相難看,高薪合情合理?當然背後原因很多,但明星限薪一點不冤,希望依法依規推進。娛樂市場不能救中國文藝—法治的市場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