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心靈雞湯拖垮的年輕人

前言:不可否認,我們活在一個屬於雞湯的年代。


那些被心靈雞湯拖垮的年輕人


2011年,韓寒作為電影導演的處女座《後會無期》上映,電影質量略顯青澀,但其中的一句臺詞當時特別打動我。

我從小聽了很多大道理,可依舊過不好我的生活。

如今將近十年過去了,這句臺詞聽起來依然是一句上等的時代語錄。

這是一件很耐人尋味的事情。

那些被心靈雞湯拖垮的年輕人


是啊,不止十年前,哪怕是十年後的今天,新一代的年輕人依然在接受著一輪又一輪的“大道理”,然後像每一代年輕人一樣,在青春犯錯、在中年懊惱、在暮年追憶……

看到這裡很多人似乎想笑,但實際上我們大部分人的一生何嘗不是如此?

那些被心靈雞湯拖垮的年輕人

中國人受傳統文化影響,可能是全世界最願意“聽話”的一個民族。

從兒時老師的諄諄教導,到成年後被各種“雞湯”洗腦。思維形成的慣性讓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容易被周圍的言論影響。

然而,哲學原理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

我們不否認,一部分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受到了好的影響,因地制宜,朝著正確的人生方向邁進。

然而,更多的人,也在這其中失去自我判斷的能力,同時也失去自我個性。

那些被心靈雞湯拖垮的年輕人


即使在今天,這種事依然隨時可見。

打開抖音或是微信朋友圈,隨便劃一劃,你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這樣的標題:

《只有逆風的方向,才會驅動你飛的更高》

《你生活的品質,由你自己的細節決定》

《新時期的愛情,我的灑脫我做主》

……

你會發現,這些讀起來讓你感覺腎上腺頗為舒爽的文章太多了。

然而,當你仔細停下來思考的時候,你會發現,大部分看似充滿能量的文字,似乎並不對每個人都管用。

或者說,那只是屬於一部分的雞湯。

別人用了,錦上添花,你用了,適得其反。

那些被心靈雞湯拖垮的年輕人



我的一個朋友幾年前在深圳做HR,她跟我講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16年她面試了一個剛剛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面試還沒開始的時候發生了一件讓她覺得甚是“有趣”的事情。

面試是在一個大辦公室進行的,當時大學生一進門的時候,不知道從地下哪個地方找到了一張小紙條,然後把小紙條小心翼翼地拿起來扔進垃圾桶才坐下來。

我問朋友:這是你們設計的環節?

朋友笑了笑:沒有,保潔阿姨沒來得及掃而已。

然而,很明顯,大學生把這個當成了重要的環節。之後的面試過程中,對於面試的提問大學生答非所問,但他表現出來的神情卻是非常自信。

朋友說她感覺非常無奈,大學生顯然是受到了網上很多雞湯文所謂的“細節決定成敗”之類的說教。但顯然,他忽視了問題的核心,在職場中,排在首位的顯然並不是這些,而是你的工作態度,你的業務能力等等。

這種撿紙條的行為顯然無法從根本上決定根本問題。

那些被心靈雞湯拖垮的年輕人


我發現這個時代的人們總是更願意去相信別人。

怎麼講呢?就是對於自己的命運和抉擇是持懷疑態度的,這大部分是由於內心世界不夠豐富,亦或者說是內心世界很豐富在思想境界太低。

於是,那些充斥在網上的雞湯文就成了生活指南。

實際上大部分雞湯文並不是不好,而是在網絡環境的衍變中漸漸變得特別“斷章取義”。

比如之前所說的“細節決定成敗”,過分的強調只會讓你總是把注意力停留在對事物的細枝末節上,而忽視了整體的發展。


那些被心靈雞湯拖垮的年輕人


另一個我身邊的例子,多年前我曾經關係頗為不錯的一個異性朋友。

長相甜美,家庭條件和工作也都頗為不錯,但如今已經過了而立之年,卻依然名花無主。

朋友之前也談過幾個,但她都在短時間內以不合適為由拒絕。曾經有人問及原因,她說在她的認知中,細節永遠是最重要的。

那些被心靈雞湯拖垮的年輕人


什麼是感情中的細節。

舉個例子。比如男生今天本來應該接她,但因為事忘了,她就會把這事牢記在心。再有男生假如心情不好,亦或是忙於工作沒有及時陪她,她還是會把這歸結於對她的重視不夠。

“一個細節就能看出來他到底愛不愛你,一點小事他都做不好的人一般都不會給他第二次機會。”這是她曾經對身邊人說的一句話。

結果,就是大部分男生,只見了她幾面就被果斷PASS掉。



迴歸到話題本身,現在的人們為什麼這麼愛看雞湯呢?

原因很簡單,我們大部分人都想從雞湯中獲得認同感。

現實而言,大部分雞湯的本質其實就是在某個節點觸動你心裡的那個節點而已,它起的作用更多的是“應和”,而不是“糾正”。

舉個例子,“不打無準備之仗”和“車到山前必有路”這兩句都算是有名的諺語,我們假設一個人準備乾重要的事情。這時候,假如她看到的是第一句,他就會盡心準備,而如果看到了第二句,則大概率會被大腦中那種天生的惰性“認同感”影響。

而如今大多數的心靈雞湯,抓住的就是人的這種心理。


那些被心靈雞湯拖垮的年輕人


回到之前的一個例子吧,那位許久不曾聯繫的女性朋友如今依然獨身一人,這麼多年她也不斷錯過了很多不錯的男孩。

偶爾看到她發的微博,似乎也很懊惱自己的生活,但看起來同樣的故事似乎依然週而復始地發生著。

不過這個世界似乎就是這樣,總是用雞湯拖垮一代年輕人之後,再接著去拖垮下一代人。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