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小米熊學術會論壇兒童語言專家:孩子是不是語言遲緩這樣看

​“兒童言語語言障礙發病率高,5-8%

的兒童罹患言語語言障礙,且有大於1/3的患兒會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

在第二屆重慶小兒神經與行為發育疾病診療康復國際論壇上,深圳市兒童醫院言語治療科主任楊峰教授向大家介紹了兒童言語語言障礙的臨床診療思路。

兒童語言障礙有7個報警信號

家長需把握這些關鍵時期

“有的家長用‘貴人語遲’或者‘金口難開’來安慰自己,其實這是不對的。”楊峰教授說,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比同齡人說話遲,應該提早引起重視,不要存有僥倖心理認為長大了就好了。

因為0-3歲是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如果6歲以後再來重視這件事情,改變的可能性就不大了,語言發育的損傷將會伴隨一生,讓孩子長大後在教育、社會交往等方面都可能有明顯缺陷,而且很難再改善。

那麼,如何做到早期診斷呢?


重慶小米熊學術會論壇兒童語言專家:孩子是不是語言遲緩這樣看


楊峰教授提醒,兒童語言發展障礙有這些警報信號

0-1歲時對聲音缺乏反應,表現過於安靜,與養護者眼神接觸少;

2歲時無任何單字詞語出現;

3歲時仍然無法使用簡單句;

4歲時還有較多發音錯誤,說話內容不易理解;

5歲時還沒有敘事能力,不會講簡單故事;

2-5歲期間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的口吃;

2-5歲期間語言能力出現明顯退步。

“其中,3歲時無法使用簡單句是紅燈信號。”楊峰教授說,當家長髮現孩子有這樣的情況,就一定要看醫生了。

全面評估是關鍵

找準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孩子說話說不清楚就一定是語言障礙嗎?對某個詞語說不準確一定需要治療嗎?”楊峰教授解釋說,其實不一定。對於語言障礙的評估,一定要做到一個字——“全”。

“評估一個孩子是否有語言障礙,需要從孩子的溝通能力、語前能力、構音能力、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心智能力、社交能力等多方面來綜合判斷。”

楊峰教授說,醫生需要根據家長的主訴,區分孩子的具體情況,再結合其他檢查,才能綜合判斷孩子是否是語言障礙,以及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語言障礙,應該怎麼治療。


重慶小米熊學術會論壇兒童語言專家:孩子是不是語言遲緩這樣看


楊峰教授表示,孩子出現語言障礙主要分為內因和外因

內因即先天性的原因,如:

聽覺器官異常,聽不到聲音便無法接受語言刺激,很難達成高度的語言發展;

大腦發育異常,如腦癱,常伴有語言和智能障礙;

構音器官異常,包括肺、喉、面部、口部肌肉,硬顎、顎嚥肌、舌、下頜等,可能會造成語言的發育障礙。

此外,智力發育遲緩、自閉症等,也會有語言發育遲緩的現象。

外因即後天原因,如:

老年人帶孩子,由於老年人精力體力不夠,和孩子的互動不夠,並且過度的保護侷限了孩子對外的探索,限制了語言的發展;

語言環境問題,有的家庭語言環境複雜,比如說有方言、有普通話,甚至有外語。這會讓孩子產生混亂,語言的發育就可能會有遲緩;

電子產品引發的問題,當今社會過度使用電子產品,讓孩子失去雙向有效互動,且有的產品的語言輸入不一定符合孩子的年齡,容易造成誤導。

是患兒整體溝通能力的提升

“言語治療的終極目標不是讓幼兒開口說話,而是幼兒整體溝通能力的提升。”說到這裡,楊峰教授為我們舉了一個例子。

曾有某機構號稱能在幾個月內讓有語言障礙的孩子開口叫“媽媽”,有的家長將孩子送去接受了培訓,果然,幾個月後孩子真的會叫“媽媽”了,但問題來了,孩子只會叫“媽媽”,但並不清楚“媽媽”是誰,於是對所有的人都一樣的叫“媽媽”。這豈不成了一個笑話!


重慶小米熊學術會論壇兒童語言專家:孩子是不是語言遲緩這樣看



楊峰教授介紹,正確的言語治療是“全語言治療”,“全語言”即完整的、整體性的語言,全語言治療是指讓兒童全方位學習聽、說、讀、寫的觀念。

也就是說,像上面提到的那樣的孩子,治療的目標不只是讓他開口叫“媽媽”,還要讓他知道“媽媽”是誰,更要提高他的整體溝通能力。

來自四川的多多(化名)已經3歲了,沒有正常語言,不聽指令,認知非常差。經過小米熊兒童醫院醫生的檢查評估,認為多多不說話是由於精神發育遲緩造成的。

結合醫院6T“測-評-醫-教-心-康”管理體系,通過電生物理療、認知訓練、感統訓練等一系列的診療和康復訓練,5個月後,多多會主動表達感情和需求了,不僅話多了起來,認知也大幅度提高,可熟練地說出卡片上的水果、動物名稱。

除了讓孩子接受規範的治療,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外因造成的兒童言語語言障礙呢?


重慶小米熊學術會論壇兒童語言專家:孩子是不是語言遲緩這樣看



楊峰教授建議:

首先,父母應該儘可能自己帶孩子,多和孩子互動,營造語言學習的環境;

其次,在多種語言的家庭,建議只說一種語言,如果長輩們的普通話說不好,可以只說方言,不要變來變去;

第三,給孩子使用電子產品時,要注意內容的篩選,語言的輸入水平要符合孩子的年齡,每次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每天不超過2次,並且家長要共同參與,和孩子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