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縣醫院手術室程偉曉‖援鄂隨想-寫在武漢解封之際

程偉曉,女,31歲,涉縣醫院手術室護士,是河北省第六批、邯鄲市第三批援鄂隊員。從2月15日接到援漢通知,到3月18日離開武漢,跨越800多公里,為期30多天的援鄂工作畫上了圓滿的句號。4月8日是武漢解封之日,她感慨良多,隨筆以下文字。

新年伊始,荊楚大疫,疫情在前,使命在胸。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我跟所有醫務工作者一樣,是一名戰士。既然選擇了醫護這個職業,國有難,必勇赴!沒有錚錚誓言,只等一聲令下,便吹響援鄂的號角。

涉縣醫院手術室程偉曉‖援鄂隨想-寫在武漢解封之際


“有國才有家,你不站崗,我不站崗,誰來保衛咱祖國,誰來保衛家”小時候只是單純覺得閻維文老師的歌好聽,長大後才真切體會到歌詞所表達的家國情懷,是啊,沒有大家的安寧,哪來小家的幸福!“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突如其來的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挺身而出、逆向而行、馳援武漢,是英勇的中華兒女面對高傳染性的病毒做出的選擇。在抵達武漢的當日,恰巧遇到寧夏、吉林等其他省份的醫療隊陸陸續續彙集於武漢,看著慢慢變大的支援隊伍,那一刻我心潮澎湃,激動萬分,深切體會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在方艙醫院,我和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護理同仁一起並肩作戰,雖然厚重的防護服下看不到彼此的面孔,模糊的護目鏡下卻能看到大家戰勝疫魔的那種堅毅的眼神,“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在祖國人民需要的時候穿上又重又厚的防護服,臃腫的身軀下,被汗水浸溼的雙手,被口罩勒出的血印,是我們的榮光!在這裡醫護人員和患者共同抒寫了超越地域的感人故事,我看到了全國上下一家親的溫暖,明白了護理工作沒有轟轟烈烈的輝煌,卻充滿了簡單而又平凡的關懷。

同時我也感受到在災難面前中華兒女相互扶持的民族大愛。從衝鋒在前、英勇奮戰的廣大黨員幹部到白衣執甲、逆行出征的醫務人員;從聞令而動、勇挑重擔的人民子弟兵到廣大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快遞小哥,他們都不辭辛苦、不分晝夜地奮戰在自己的崗位上,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守護著武漢,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抗疫工作貢獻出一份力量,去保衛武漢這個英雄的城市,各行各業的同胞用實際行動踐行“國有難,召必回,戰必勝”這句英雄的誓言!

涉縣醫院手術室程偉曉‖援鄂隨想-寫在武漢解封之際


涉縣醫院手術室程偉曉‖援鄂隨想-寫在武漢解封之際


隨著疫霾的慢慢散去,武漢已經迎來了屬於它的春天。短暫的抗疫經歷,將成為我人生中最寶貴的經歷。我也感受到武漢和武漢人民在這次疫情中所付出的犧牲,全國人民不會忘記,歷史也不會忘記。今天的武漢,一切正在復甦,英雄的武漢人民抖落一身風塵,露出燦爛的笑容。這一刻我發自內心的笑了,為武漢人民,也為自己是一名援鄂隊員而自豪!

回首這一段日子,要感謝很多人:感謝一直陪伴的隊友;感謝涉縣醫院給予我們的硬核保障;感謝冒雨接送我們的上下班的司機師傅;感謝武漢人民在節日裡送我們溫馨的小禮物;感謝各級領導對我家人的關懷;感謝科室主任護士長和同事們的鼓勵,也感謝疫情報道人員的辛苦付出,讓家人更直觀的瞭解我們的工作生活,感謝家人的支持。正是因為有了你們背後默默的付出,才使我能夠在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快速的成長。

涉縣醫院手術室程偉曉‖援鄂隨想-寫在武漢解封之際


最要感謝的是我強大的祖國,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在種花家!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我們中華兒女前進的步伐,我們必將走向勝利與輝煌!(資料來源於涉縣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