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出了个“钱学森”!顶尖科学家弃美回国,美国:不能让他走

“如果这样,20或30年后,当我从清华退休时,我会很满意的。”他想要把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他的所想所见都讲出来,让更多学生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家长们可以通过书籍让孩子认识到科学,书籍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朋友,《第一次遇见科学》,它主要打造适合中国3-14岁幼儿系统性科学启蒙图书。

中国又出了个“钱学森”!顶尖科学家弃美回国,美国:不能让他走

爱育儿的小蜂蜜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这句话用在钱学森身上最适合不过了!

说到钱学森,大家无不以投出敬佩的目光,在国家危难时刻,钱学森放弃了美国的前途和待遇,毅然选择了回中国深造,而他为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全国人民都会铭记于心。

中国又出了个“钱学森”!顶尖科学家弃美回国,美国:不能让他走

钱学森在中国获得了无数的成就,任哪出来一项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钱学森回国之后成为了中国科学院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为中国的原子弹、导弹推进了至少25年之久!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如今中国的经济能力越来越强,如今中国又出了一个“钱学森”,他的经历如出一辙,放弃了美国富裕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国报效国家。

中国又出了个“钱学森”!顶尖科学家弃美回国,美国:不能让他走

施一公少年天才

施一公出生于1967年,河南郑州人士,他从小就表现出超强的学习能力,而且头脑非常聪明,上学之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由于施一公毕业时的成绩过于突出,被校方保送到了清华大学受教,在此期间,施一公学习十分刻苦,最终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施一公从清华毕业之后,就开启了赴美的旅程,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读,由于学习的天赋和能力突出,在美国也备受关注,一直到了30岁那一年,施一公得到了普林斯顿大学提供的实验室和启动资金,毕业之后,他成为了一名威望的生物学家,在国际上都有了一定名誉。

中国又出了个“钱学森”!顶尖科学家弃美回国,美国:不能让他走

施一公心向祖国

施一公回国之前说过:“我回来,就是要拉进中国和世界顶级之间的差距。”

施一公在2008年拒绝了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中心的邀请,更是拒绝了美国给出的上千万美元,毅然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国家,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回到了清华大学之后,施一公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当中,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施一公在清华大学打造了生命科学研究实验室,并成为了世界上顶尖研究机构。

回国后的第3年,施一公获得了塞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2014年获得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奖励他过去15年为研究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而且施一公是首次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他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中国的科学家不比任何国家的差。

中国又出了个“钱学森”!顶尖科学家弃美回国,美国:不能让他走

施一公育人为先

施一公回国后辨明:“我回国最根本目的是为了教书育人。”

施一公回国之后,不仅仅要为国家作出科研贡献,最重要的是为了中国的教育问题,他曾经表示过,如果我只是为了科研的话,普林斯顿大学是我最适合做研究的地方了,我完全没有必要回到清华大学。

可见施一公回到清华的目的不仅是做科研。他说过,回国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教书育人,他认为当代大学生身上缺少理想和拼搏努力的精神,最重要是没有一个好的科学思维。施一公想如果能正确去引导孩子,中国一定会出现很多的科学家为国家做贡献,以建设国家为动力驱使孩子一步步前进。

中国又出了个“钱学森”!顶尖科学家弃美回国,美国:不能让他走

科学思维算是中国教育的一种缺失,像日本、德国等等国家就很注重科学研究,这也就为什么世界上将近一半的诺贝尔科学奖都属于这两个国家。

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要从小时候开始,家长是否觉得科学是难以理解?深奥?遥不可及的?

其实不是这样的,尤其是对于3-10岁的孩子,只要父母稍微有点用心,是完全有能力去初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96个科学主题,涵盖4大科学领域,帮助有远见的家长共同培育,了解获取知识的方法,让孩子拥有辨别、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