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索玛花开 亿元产业拔地而起

4月的大凉山,遍地生机盎然。在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四开乡好谷村,连绵的标准化种植大棚整齐排列。在大棚内,无土栽培的蔬菜长势正旺,成熟的草莓鲜嫩欲滴。这里是昭觉县重点打造的产业扶贫项目——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

作为以高山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同时开展产地加工、农旅结合建设的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园区,自2018年落地以来,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就像一朵盛开的索玛花,为当地带来脱贫奔康、乡村振兴的希望与动力。

​智慧农业索玛花开 亿元产业拔地而起


现代农业园落地,亿元产业拔地而起

“再过一个月,园区内第一批种植的150亩包菜将迎来成熟季,届时,这片以生态农业理念为指导,采用智能水肥一体系统等现代种植模式培育而成的包菜将会进入北京、深圳、重庆、广州等地的农产品市场,端上大都市的餐桌!”4月15日,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总经理赵继飞高兴地告诉记者,看着来自深山彝区的高品质蔬菜将被运往全国各地,非常兴奋。

为何要选择在贫困山区发展现代农业?赵继飞告诉记者,这得益于昭觉县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空气、水源等自然资源好,很适合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

​智慧农业索玛花开 亿元产业拔地而起


“昭觉县还是凉山州东部5县的交通枢纽,拥有乐西、西昭等在建高速,以及正规划的从昭觉到普雄的货运铁路,多个区位优势,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保障。”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陈远智告诉记者。

与优质的区位和自然地理条件形成反差的是,当地农户普遍缺乏现代化耕作技术,思想意识落后,导致农田产出低、收益低,贫困现象严重。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等背景下,当地政府意识到,只有通过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产业支撑才能从根本上带动农户增收,实现脱贫奔康的目标。

2018年6月,一个总体规划建设5000亩,计划投资3.25亿元,包括智能玻璃温室、育苗室、培训中心、种植大棚、露地蔬菜基地等设施,实现水肥一体与农业物联网全覆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落地昭觉县四开乡好谷村。

从去年夏天第一批蔬菜从园区卖出,到现在园区已销售各类蔬菜6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1800余万元。“园区建成后预计每年蔬菜年产量达到3.75万余吨,按照市场均价1.5元/斤计算,产值超过1亿元。”赵继飞说。

​智慧农业索玛花开 亿元产业拔地而起


建立多元益贫机制,贫困户增收还能创业


这段时间,园区内占地300亩的西门塔尔肉牛种养循环基地正在扩建,种植园区正开沟起垄,准备种植番茄、辣椒等多种蔬菜,工人们正在园区里忙碌。

提供就业岗位,是园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方式之一。赵继飞告诉记者,现在园区内每天就有150人务工,几乎都是来自周边的农户,其中贫困户有60人左右。

“目前,园区内长期用工岗位58个,累计发放工资143.57万元,人均收入24753元;短期用工岗位350余个,累计发放工资182万元,人均收入5200元。”赵继飞说,待园区全部建成后,可提供长期岗位300余个,短期岗位1000余个,可实现农户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智慧农业索玛花开 亿元产业拔地而起


在土地流转收入方面,目前,园区以完成5000亩土地流转,带动包括1200户贫困户在内的约3000户农户,每户实现年增收1300余元。

作为昭觉县重点项目,涪昭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的不仅仅是周边贫困村的增收致富。赵继飞介绍,园区还鼓励县内其他贫困村入园发展,目前,已经有好古、洛尔、甲古、尔主等4个贫困村入园发展飞地经济,惠及贫困户335户、1339人。“同时,我们还依托技术、销路等优势对火普、梭梭拉达、各莫井、俄尔阿莫等6个村级产业示范点进行托管经营,实现销售收入90余万元,惠及贫困户486户、1905人。”

对于当地贫困户来说,实现脱贫奔康不只依靠务工、土地流转收入,如今,在当地,“创业”已经成为贫困户间的热门新词。据了解,园区依托县人社局、农业农村局及省农科院等单位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农技专家工作站,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本地创业人才。园区建设以来每年培训农户1000余人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余人,乡村农技人员7人。

赵继飞介绍,目前已有8名贫困户,通过园区培训后回家自主创业,开展越夏蔬菜种植,实现亩产值8000余元,户均增收2.2万余元。

审核:闻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