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不仅能摆脱口罩的束缚,还能解锁“古今同频”智慧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矛盾正成为城乡规划必须正视的首要问题,其中单体数量远大于城市数量的乡村,成为各路规划师展现才华的重要舞台。”

伴随着多年经济急速发展,造成城市快速地向乡村扩张,并不断向乡村索取资源,而乡村发展则处在暂停键的附近徘徊,资源利用率低、人口流失、用地空置、乡村特色文化消失等矛盾问题。

乡村不仅能摆脱口罩的束缚,还能解锁“古今同频”智慧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目的是平衡这种失速的结构,重新构建双向交流的通道。在这一过程中,乡村游憩空间作为一个桥梁,担负起沟通城乡的重责。

相比传统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乡村游憩空间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地域标签化。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到,“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也就是说乡村人的“老根是不常动的”,这就形成了乡土社会。

千差万别的地域孕育了各具特色的乡村风格,作为设计师只有对当地的资源刨根问底,用非常巧妙的方法去创造它,然后才能把原有的乡村资源留下,满足旅游和休闲带来的各种需求。

乡村不仅能摆脱口罩的束缚,还能解锁“古今同频”智慧

如何让游客在乡村游憩空间中获得真实、完整的乡村体验,许多操盘手、规划师不断的在试图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来回答,但是很难。

乡村游憩空间不仅仅是空间的体验,最重要的是把乡村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大美儿童世界作为乡村游憩空间重塑的典型代表,来看一看它是如何在乡村创造出最美妙的乐园。

乡村不仅能摆脱口罩的束缚,还能解锁“古今同频”智慧

大美儿童世界对乡村游憩空间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首宋词简单明了的几句便道出了中国传统乡间劳作、亲子、自然环境等场景,围绕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真实反馈原汁原味的生活

在大美儿童世界的操盘实践中突出了教育属性的自然乐园,真正激活了乡村休憩空间的魂。

乡村不仅能摆脱口罩的束缚,还能解锁“古今同频”智慧

自然为本:遵循《清平乐》中空间肌理营造,融入自然,打造无边界、无围墙式教育,以颜色设计和环境规划借势周边环境为基本落脚点。

乡村不仅能摆脱口罩的束缚,还能解锁“古今同频”智慧

韩建翠溪谷大美儿童世界——位于北京房山大山脚下的儿童游乐园,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场地广阔。

乐园为体:研究各年龄段儿童的喜好,摒弃“拿来主义”,用现代手法重新演绎传统营造,自主设计拓展儿童身心的体验项目。

乡村不仅能摆脱口罩的束缚,还能解锁“古今同频”智慧

教育为魂:从入园到结束的每一个环节皆透露着教育特性,在游玩体验中唤醒对乡村的认知。这种认知散落在乐园原创无动力设施中,把传统文化与儿童的好奇心、家长的似曾相识结合,只为在自然中做一个真实的游憩空间。

乡村游憩空间的重塑以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的游憩场景为目标,从尊重乡村自然肌理、延续乡村文化肌理及迎合人的游憩需求的层面出发,聚焦打造乐园式空间纽带,注入教育属性,让儿童及其背后的家庭找寻故乡的家教乡风民俗。

——蓝海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