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技话题:全域高精度数字土壤、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基建、新冠肺炎致命“风暴”、遏制血管斑块、学习AI


1

我国首次创建全域高精度数字土壤


近日,中国农科院发布消息称,该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科研团队,历时21年牵头完成了覆盖我国全域的高精度数字土壤。这是我国迄今最完整和精细的土壤资源与质量科学记载。


所谓数字土壤,就是数字化的土壤,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模拟、重现土壤类型、土壤养分等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特征。当日发布的中国高精度数字土壤,包含九大图层,具有多要素、高精度、时空维度特征,能以1公顷为单元提供各地多项土壤资源与质量理化性状。


——《中国青年报》


2

中国首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基建建设攻克第一个难关


今日科技话题:全域高精度数字土壤、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基建、新冠肺炎致命“风暴”、遏制血管斑块、学习AI

▲HEPS效果图(夜景)。中科院高能所 供图


4月14日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台、也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其工程建设自两个月前全面复工以来,各单体均取得不同程度进展,其中第一阶段的防微振基础换填混凝土浇筑工作已全部完成,计划从4月下旬开始进行后浇带施工,全部完成防微振地基基础。


HEPS工程团队称,防微振换填基础是HEPS项目的重要关键技术,基础施工的完成,标志着HEPS项目的基建建设已经攻克第一个难关。未来,HEPS工程各参建单位将继续努力,高质量建设好这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中国新闻网


3

治本之道 糖原或能阻控新冠肺炎致命“风暴”


4月14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我国学者找到调控细胞因子(炎性因子)风暴新方法的研究论文。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体内,经常观察到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目前控制手段有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免疫细胞的糖原代谢通路可控制细胞因子风暴的产生。


——《科技日报》


4

遏制血管斑块 声动力技术助力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通过自主研发的“巨噬细胞靶向声动力疗法”,能遏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的表达和分泌,促使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率增加,并抑制其增殖、迁移和小血管新生能力,防范斑块内异常增生的新生血管。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田野主任及团队姚剑挺、高维伟等人完成的一项课题,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基础与转化科学》上。


专家评价说,此项研究揭示了声动力疗法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机理,为减少在体斑块新生血管和缩小斑块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为今后临床成果转化奠定了应用基础。经检索查新该科研成果为国际首报。


——《科技日报》


5

深度学习AI可扫描心脏血流


今日科技话题:全域高精度数字土壤、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基建、新冠肺炎致命“风暴”、遏制血管斑块、学习AI


英国《自然·机器智能》杂志4月13日发表的一项医学与人工智能(AI)研究中,瑞士科学家介绍了一种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几秒之内扫描心血管血流。这个深度学习模型有望让临床医师在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扫描的同时,实时观察血流变化,从而优化诊断工作流。


四维(4D)核磁共振扫描可以用来重建心血管血流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特征,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些扫描通常需要20分钟的处理时间,意味着扫描过程中,无法对做成像进一步评估。加速这类扫描,就能在患者接受扫描的同时完成实时评估,不仅能节省临床医师的时间,还能减少患者的不适。


——《科技日报》


6

天文学家发现一颗大型小行星正在悄悄“靠近”地球


今日科技话题:全域高精度数字土壤、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基建、新冠肺炎致命“风暴”、遏制血管斑块、学习AI


4月15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称,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近日宣布,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2020 GH2将在美国时间本周三凌晨悄悄“靠近”地球,甚至比月球还要接近地球,但最终会安全的“绕行”过我们的星球。


一直以来,NASA在追踪约20,000颗近地小行星,而由于像2020 GH2这样被发现的小行星,这个数字在不断增长。


上周六,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发布了该小行星确认被发现的消息。


——环球网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习近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