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FW-190,德国空军1942年后就已无力支撑!

“库尔特 谭克”这个名字也许很多人都陌生,但如果说起他设计的战斗机的名字:FW190“百舌鸟”,那几乎是二战历史迷们无人不知了,这款结构紧凑的战斗机甚至还是最早的通用战机,经过简单改装后的FW190可以充当对地攻击机使用。

如果没有FW-190,德国空军1942年后就已无力支撑!

在二战爆发前夕的30 年代中期,世界各国都卷入军备竞赛的漩涡中,新型武器层出不穷,而在战斗机领域的竞争也异常激烈。虽然德国空军在1937 年列装了一流的Bf 109,仍然担忧在未来几年内能否保持优势地位。

于是德国航空部在1937年秋季向各飞机制造商下达研制新战斗机的技术规范,当时在整个欧洲范围内,单发战斗机的主流动力选择直列式液冷发动机,因为正面迎风面积小,能够获得流畅的机首线形,减少阻力并提高速度。

如果没有FW-190,德国空军1942年后就已无力支撑!

但是福克-沃尔夫的首席设计师库尔特 谭克提出安装星形空冷发动机的Fw190方案,他认为通过适当的设计能够减轻阻力大的缺陷,并能获得更多的其他优点。

德国航空部虽然起初对Fw190十分冷淡,但是其他公司的设计接连失败,而且德国空军大部分飞机都安装液冷发动机,导致引擎供应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才勉强接受Fw 190。

作为一款单发动机的战斗机,FW190也是少见的同时使用过液冷式与气冷式发动机(不同型号)的设计。曾在一战从军打仗的谭克深知武器可靠性和易维护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他认为飞机不应该只求速度,作战用的飞机还必须要坚固耐用!

如果没有FW-190,德国空军1942年后就已无力支撑!

因此他设计出来的FW190结构非常坚固,能够承受大速度降落的冲击和粗糙地面的颠簸。Fw190 的另一个创新之处是用电力系统取代先前惯用的液压系统,起落架收放、武器控制都以电力驱动,谭克坚信电力系统相比液压系统,不易被敌军火力破坏。

谭克在Fw190的操纵性能上也独具匠心,战机操作简便,全机采用模拟电传操控,飞行员唯一能控制的平衡片就是水平尾翼上那两块,其他发动机转速、进气、混合率都采用自动控制,从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新手驾机的难度,这在德国优秀飞行员损失巨大的情况下是个巨大的优点!

如果没有FW-190,德国空军1942年后就已无力支撑!

每一位驾驶过Fw190的飞行员都对这款战机盛赞有加,1941年Fw190初次投入战斗后很快被证明了其整体性能都比英国皇家空军的喷火战斗机还要优秀。但早期的Fw190A因为增压器以及空冷引擎的技术局限了高空性能,因此不适合担任高空拦截任务。

但这一系列局限都在后续改进型号Fw190D的液冷引擎得以解决,Fw190实战中证明了可以担负多种任务,包括制空战斗、对地攻击、近接支援、目视侦照、战斗机护航、甚至有少数的夜间战斗机与改装后携挂鱼雷的反舰型号。

如果没有FW-190,德国空军1942年后就已无力支撑!

许多驾驶Fw190的德国飞行员后来都成为王牌飞行员,比如声称击落222架敌机的艾里希·鲁道菲尔,还有奥图·基特尔和怀尔特·诺沃特尼也都取得200多场空战胜利,而这些胜利都是他们驾驶Fw190所取得的,有一款顺手且出色的战机是多么的重要!

Fw190从1942年开始投入前线直到战争结束,它也让BF109在德国空军中沦落为辅助战斗机。Fw190的二战总产量超过2万架,当中包括约6000架战斗轰炸机型,期间这架飞机也经过不断改良。

如果没有FW-190,德国空军1942年后就已无力支撑!

FW190后期型号越来越成熟,在优异性能方面和盟军战斗机不相上下,因此也被视为二战期间最优秀战机之一。德国空军得到了FW190“百舌鸟”后犹如加满血,让当时不利的空战局面一定程度上得到改观。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FW190,德国空军1942年后根本无法再支撑数年之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