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來不用花唄的姑娘

花唄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慷慨地給予你想要的一切,又暗中標好了昂貴的價格。

每次看到身邊的人,在花唄還款日東借西湊,手忙腳亂;我都想起實習時,那段辛苦窮忙的日子。

還有那個跟我一起擠公交吃小龍蝦,卻從來不用花唄的姑娘。

01.

畢業前的實習,我進了廣州的一家新媒體公司。

剛從學校走出來的我,即將在市中心高樓林立的CBD,開啟一段全新的生活。

我站在辦公樓下的那個路口,望著通向四面八方的街道,和各自奔走的人群,覺得一切都是新的——未知的不安、熱烈的情緒,同時流過我的全身。

第一天上班,我早早到了辦公室。一整個上午,我的屁股都黏在座位上,期待又不安地看著同事們,揹著包、拿著早餐和咖啡,從我身邊走過。

新媒體公司有一點好,那就是小姐姐們特別多。

那些從來不用花唄的姑娘

內心的不安,逐漸被時間沖淡。我加了她們的微信,卻幾乎不曾聊天——她們的朋友圈過於光鮮,讓我不敢再走近細看。

午飯時跟同事們聊天,工作上追追熱點;日子一久,這些事教會了我,如何辨認包包的品牌——

三十歲不到的內容總監,背的是大牌LV;旁邊文案組的女同事是輕奢MK,裡面裝滿了眼鏡和化妝品;而呆在角落化著淡妝的小米,是辦公室女性裡唯一一個不拎包的。

她只有個miniso的手提袋,每天帶飯來公司吃;下午茶小姐姐們點了喜茶奈雪的時候,她卻一個人獨自坐在電腦桌前。

那種感覺就像,“有錢人的世界是什麼樣?有錢人的世界此刻與我無關。”

有一天下大雨,我在樓下的車站左等右等,車卻遲遲沒有來。

最後,我等來了不拎包的小米。打完招呼才知道,我們居然住在同方向,我只比她多兩站而已。

那些從來不用花唄的姑娘

第一次聊天的內容很簡單,卻意外地投緣。

她也來自農村,也都跟我一樣選擇留在一線城市打拼。

後來只要正常下班,我們都會坐在車裡聊上一路,我跟小米成了朋友。

有一天回家,她看見車窗外的廣告牌,低頭說了句:“我也好想擁有一臺iPhone X啊。”

而我突然想起,文案組的同事今天剛用花唄入手了一個,在辦公室侃侃而談的場景。

那一天我們聊了很久,我第一次送她回家。

我們在巷子口的一家腸粉店坐下,小米跟我聊起了理想:

“我不追求背LV和香奈兒,但我想擁有人生中第一臺iPhone,換掉用了兩年的oppo;

我不追求出門就打車的生活,但我想住在公司附近,上班不用再擠公交;

我不追求奢侈的溫泉酒店和出國旅行,我更希望家人和我過上充實滿足的小日子……”

那些從來不用花唄的姑娘

那些從來不用花唄的姑娘

沒想到小米會跟我說這些,我吃了一驚。我趕忙安慰她說:“沒關係,可以用花唄付款的。”

她搖了搖頭。“我沒有花唄。”

這下我更驚訝了。

小米往嘴裡吃了幾口腸粉,繼續說起來:

“我有個大學室友,一個小城市來的姑娘;為了還花唄,吃了兩個月的泡麵。問我借的錢,拍畢業照那天,都還沒能還我。

本來她跟我一樣,生活簡單又樸素,吃食堂上早課;

可是後來交了幾個有錢的朋友,便想著過上和她們一樣,偶像劇般的生活。

有一次她買了一個三千塊的包包,接下來很多天,寢室的空氣裡都是泡麵的味道,還有電話裡她跟父母的爭吵。

之後我就關閉了花唄,我不想用一時的物慾,透支了以後的人生。

那些從來不用花唄的姑娘

02.

世界從來就是不公平的。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任性的資本;無視慾望和現實的高牆,最終只會碰得頭破血流。

有的人大手大腳,有整個家庭替她買單;有的人衝動消費,卻只能自己支付賬單。

很多人拼命起跳,夠著的卻只是別人的腳尖;而每一次“要對自己好一點”的想法,卻將生活推向更糟糕的窘境,無法回頭。

越是得不到的,越想擁有;越想緊緊抓住,越落得一地雞毛。

滿足慾望的路看不到盡頭,得到了“最好的”,還會有“更好的”;我們得到的是滿足,失去的卻是生活的主動權。

我還記得那天小米說的:

好的東西誰不想擁有呢?但我一直相信,真正的生活,是在能力範圍內享受到最好的。

我覺得有句話說得很對:

「比平庸更講究,比奢華更自由,不必等到一切準備就緒,但也不能透支未來全部幸福。我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那些從來不用花唄的姑娘

實習結束回到學校之前,我請小米吃了一頓小龍蝦。

“比你每天帶的飯要好吃吧?”我問,雖然我並沒有嘗過她做的飯菜。

她只是笑笑,繼續埋頭折騰起盤子裡的小龍蝦。

在她的身上,我從不曾看到「假精緻」;那一桌汁水四濺的,是我們粗糙但真實的青春。

去年小米路過深圳,回請了我一頓小龍蝦;餐桌上她告訴我跳槽後,升任內容總監的消息。

我真替她高興,因為我看到她的手機終於換成了iPhone X。

“沒用花唄,全款買的。”

我第一次覺得,不用花唄居然也是件這麼酷的事情。

那些從來不用花唄的姑娘

03.

我們最好的生活狀態,或許就是可以經得起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

身邊有的人確實領先我們一點,走得比我們更快一點。甚至比你更年輕的,每天只要直播兩個小時,就比你辛苦上班下班,掙得還要多得多。

於是我們開始驚慌、害怕,在自己的時區裡亂了方寸;討厭起那個擠出租屋、被上級罵、被生活打敗的自己。

那些從來不用花唄的姑娘

當下的每一份付出和努力,我們總是急於看到回報,總想找到一條捷徑走。

花唄正是打通了當下到未來之間的那一段路程,把這條「捷徑」擺在了我們面前。可它給予我們當下的幸福,卻讓未來的你來償還。

可怕的從來不是沒錢,而是讓出生活的主動權。

20多歲,是虛榮的年紀,也是最好的時光。我們一無所有,卻有著金錢也換不來的無限可能。

我們也不必硬撐,只是大多數普通人中的一個,擁有不起眼的人生;追求不合時宜的虛榮,只會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真正解決痛苦的辦法,是對當下的自己多一點耐心,不對物質求之過急。

花錢和消費,換來的只是一時的存在感;而那些困擾我們的問題,99%都能靠多掙點錢來解決。

給當下多一份耐心,給未來多一點信心。請堅信黑夜翻面過後,會是新的白晝。

“那些20歲時買不起的東西,我們可以30歲再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