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典讲诗词-《竹石》


诗文典讲诗词-《竹石》

原诗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故事

清朝时有一个很著名的组合叫“扬州八怪”,指的是八个很有名的画家,他们的画立意新颖,与众不同。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叫郑燮,也叫郑板桥。郑板桥的人生很坎坷,三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家里十分的贫困,但他读书十分刻苦,还特别喜欢绘画,后来他就到扬州城里,靠卖画为生。

诗文典讲诗词-《竹石》


郑板桥一边卖画一边读书,终于在四十四岁的时候考上了进士。后来,他被派到山东潍县做县令,他体察民情,赈灾救民,当地的百姓都十分拥戴他,不过他却并没有得到晋升,反而在六十一岁的时候,因为为民请命而得罪了上级,被免去了官职。

诗文典讲诗词-《竹石》


没了官职的他又回到扬州卖画。一次,他去山中写生,无意间发现在一块大石头上长出几根竹子,竹子的根须牢牢的抓在石头上,奇怪它们是怎么长出来的呢?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在石头上有一条缝,竹子就是从这里长出来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竹子的生命力可真是顽强啊!

诗文典讲诗词-《竹石》


他不禁想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不也和这竹子一样吗?既然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都生存下来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管它是什么风,尽管吹吧,他会像这竹子一样坚强挺立下去。


诗文典讲诗词-《竹石》

郑板桥把竹子的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都体现在了他的画中,他的竹石图流传到今天也成了价值连城的珍宝。


语言学习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历史背景

郑燮是清代书画家、诗人。他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是“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他的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长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诗文典讲诗词-《竹石》

常识积累

竹子,又名竹。品种繁多,有箭竹等。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茎为木质,是禾本科的一个分支,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种子被称为竹米。有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竹子原产地在中国,也称之为中国的文物标志。


诗文典讲诗词-《竹石》

诗句理解

这首诗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两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这首诗借物喻人,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思想情操。


写作应用

在一个问题解决之前,应采取慎重态度。一旦看准并决定之后,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切不可见异思迁,见好就收。如果十件事都做半截,就不如把一件事都做到底。(摘自宋德福《坚持抓下去全年抓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