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世界水發展報告》:到2030年,全球將缺水40%

近年來,極端天氣現象頻頻發生,氣候變化風險陡增。3月23日,聯合國發佈最新一期《世界水發展報告》,警示氣候變化將影響滿足人類基本需求所需水的供給、質量和體量,從而損害數十億人享有安全飲用水和衛生設施的基本權利,呼籲各國為應對這一挑戰作出更具體的承諾。聯合國

《世界水發展報告》是聯合國水機制關於水和衛生問題的旗艦報告,今年的主題是“水與氣候變化”。通過加強水資源管理來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對實現可持續發展至為關鍵。

原文 :聯合國發佈最新一期《世界水發展報告》——水與氣候:為可持續的繁榮世界提供支撐

圖片 |網絡

水管理對社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在過去一百年中,全球用水量增長了六倍,並且由於人口增加、經濟發展和消費方式轉變等因素,全球用水量仍以每年約1%的速度穩定增長。

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缺水40% | 社会科学报

荷蘭環境評估局數據顯示,在全球範圍內,地下水消耗率在1960年至2000年翻了一番。2030水資源組織評估得出的結論是,在照常運作的情況下,到2030年,全球可能面臨40%的水資源短缺。然而,氣候變化以及風暴、洪水和乾旱等極端事件的頻率和強度日益增加將使目前已經面臨“水資源緊張”的國家處境更加惡化,並將目前尚未受到嚴重影響的地區置於類似境地。水管理不善更會加劇氣候變化對水資源和整個社會的影響。

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缺水40% | 社会科学报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自2014年以來,極端天氣事件一直是全球第一或第二大可能性風險,就其影響而言,水危機一直位居前五名。歐洲科學院科學諮詢理事會的數據顯示,在最近十年中,全球洪水和極端降雨事件激增了50%以上,現在的發生率是1980年的四倍。氣候預測高度表明,極端降水事件在許多地區將變得更加強烈和頻繁,而且熱浪將更頻繁地發生並持續更長時間。前者將增加全球洪水的風險,而後者將使乾旱更加嚴重。這些風險在地理上分佈不均,對於處於各個發展水平的國家中的脆弱人群和社區而言,風險通常更大。

由於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水資源方面,因此世界許多地區缺水情況的加劇對氣候提出了重大挑戰。由於水體溫度升高、水中溶解氧減少以及淡水水體自淨化能力降低等因素,水質將遭受不利影響。水體富營養化是影響可用水供應的最普遍問題之一,僅在美國,由富營養化造成的破壞估計成本約為每年22億美元。洪水或乾旱期間汙染物的聚集將增加水汙染和病原體汙染的風險。除了糧食生產受到衝擊,疾病、經濟損失和水資源緊缺導致的流離失所嚴重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同時,多種生態系統面臨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威脅。

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缺水40% | 社会科学报

聯合國環境署指出,在過去的一百年中,世界估計已經失去一半的自然溼地,因此失去了大量的淡水物種。《拉姆薩爾溼地公約》估算,溼地的損失率是森林的三倍。

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大部分影響將在熱帶地區凸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位於這一地區,小島嶼國家甚至可能遭受毀滅性的打擊,其中一些甚至可能會從地圖上消失。由於山地冰川和雪蓋的存在,山區也特別容易受到影響,而世界上幾乎所有地方的山地冰川和雪蓋都呈現消退趨勢。

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缺水40% | 社会科学报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預計,21世紀幾乎所有地區的積雪、冰川和多年凍土都將繼續消退。儘管冰川的加速融化可能會在局部暫時增加水流量,但冰川覆蓋的減少往往會導致更多的可變河流流量和長期基礎水流量的減少,以及高峰水流量的季節性變化。

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缺水40% | 社会科学报

同時,據世界衛生組織保守估計,水和衛生設施不足每年在全球造成近200萬可預防的死亡,其中最大的負擔落在5歲以下的兒童身上。在千年發展目標期末(2000-2015年),全球人口的91%使用了改善的飲用水源,68%的人口使用了改善的衛生設施,分別有22億和42億人仍缺乏這些優質服務。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所定義的更高水平安全供水和衛生服務,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跨界合作應對氣候變化至關重要

全球淡水流量的60%跨越國界,跨界合作對於採取有效措施應對氣候變化至關重要。國家對水資源開發、利用、保持和保護的監管是水治理的基本支撐。

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缺水40% | 社会科学报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

氣候變化對非洲水資源的影響已經很嚴重,非洲南部近期的降雨減少就證明了這一點。人口增加的影響在非洲大陸尤為明顯,據預測,非洲人口到2050年將增長超過10億,這將加劇水資源壓力,特別是在城市化地區。對於許多非洲國家來說,能源對其實現經濟轉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義。它可以為促進區域合作以應對水-能源-氣候紐帶關係的挑戰提供催化劑,並可能促進對區域性電網的投資開放,以及能源交易體制機制的形成。

歐洲、高加索地區和中亞

氣候預測表明,北歐地區降水將增加,而南歐地區降水將減少。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著重指出,該地區在灌溉、水力發電、生態系統和人類居住等方面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跨境流域、技術和資金援助可以從較富裕的國家流向較貧窮的國家,實現上下游共享。但是,即使有資金支持,跨境水資源管理也潛在地面臨著政治方面的困境。這表明需要在政治方面找到一個有效的切入點,並圍繞該切入點開展合作。在某些情況下,氣候變化本身可能就是有效激活合作機會的關鍵要素。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

氣候多變性和各種極端事件已經嚴重影響了該地區。快速城市化、經濟發展和不平等是給水系統造成壓力的主要社會經濟驅動因素。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數據,該地區超過8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區,乾旱與拉丁美洲城市就業和勞動收入的減少有關。例如,2014年尋求進入美國的危地馬拉人數量顯著增加,同時,中美洲乾旱走廊出現了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的乾旱情況。眾多發展戰略很少提及跨境水-氣候問題,這表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在跨境水資源合作方面正面臨著更廣泛的挑戰。

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該地區極易遭受氣候引發災害和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這給貧窮和脆弱群體造成了不成比例的負擔。僅在2017年8月,強烈的季風降雨就影響了孟加拉國、印度和尼泊爾的4000萬人,奪去了近1300條生命,並使110萬人失去家園。氣候變化和對水日益增長的需求,將對該地區地下水資源造成更大壓力。據亞洲開發銀行數據,到2050年該地區的地下水使用量可能會增加30%。亞洲的跨境流域迫切需要在投資、信息,以及機制(如治理、能力和夥伴關係)等領域開展區域間合作。

西亞和北非

整個區域對氣候變化的脆弱性是中度到重度,並且大致從北到南逐漸增加。最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地區是非洲之角、薩赫勒地區和阿拉伯半島的西南部地區,這些區域包括該地區的幾個最不發達國家。儘管它們受氣候變化的影響程度各不相同,但都顯示出較低的適應能力。世界銀行已將西亞和北非確定為因面臨氣候變化而加劇的水資源短缺,而最有可能遭遇經濟威脅的地區,到2050年其成本將佔GDP的6%。

水管理的前進道路

鑑於水和氣候在不同經濟部門和整個社會中具有跨領域的特徵,需要在各個層面上解決取捨和利益衝突,以便協商形成綜合、協調的解決方案。這就要求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採取公平、廣泛參與,多個利益相關方協商的方式開展水治理。

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缺水40% | 社会科学报

“適應”和“減緩”措施是管理和減少氣候變化風險的補充策略。適應策略包括自然、工程和技術方面選擇的組合,以及社會和體制措施,以減輕氣候變化的危害或利用氣候變化帶來的有利機會。適應策略選項存在於所有與水相關的部門,應在可行的情況下開展研究和應用。減緩策略包括人為干預措施,以減少溫室氣體(GHGs)的排放或增加其收集。儘管每個與水相關的主要部門都有減緩措施,但很大程度上尚未得到認可。

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缺水40% | 社会科学报

發展、消除貧困和可持續性的挑戰,以及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挑戰,關係錯綜複雜,特別是與水相關的方面。

在《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通常情況下,水是實現不同“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未被意識到的但必不可少的關聯因素。因此,無法適應氣候變化,不僅會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6(“水”目標)造成威脅,還會危及大多數其他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儘管《巴黎氣候變化協定》本身並未提及水,但水幾乎是所有減緩和適應戰略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大多數“國家自主貢獻”(INDC)中,保護水資源被確定為適應行動的第一要務,並且直接或間接地與所有其他優先領域相關。同樣,《仙台減輕災害風險框架》本身幾乎沒有提及水,儘管水與所有優先行動相關,並且是所有七個目標的核心。鑑於水在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中的作用,水可以在“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等政策框架中發揮關聯作用。

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缺水40% | 社会科学报

當前的資金水平並不足以實現國際社會所公認的水和衛生設施普及和可持續管理目標。例如,在2016年,減緩措施佔氣候資金的93.8%,但水工程投入僅佔該資金的百分之一。但兩種樂觀前景正有助於增大水項目獲得利用氣候資金的機會。首先,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水和衛生設施項目的實施有利於減緩氣候變化影響。其次,人們對氣候變化適應措施的投入越來越重視。世界銀行估計,改善水資源管理可以使世界某些地區的經濟增長加快6%。此外,與水有關的各種氣候變化倡議還可以帶來共同利益,例如創造就業機會、改善公共衛生、減少貧困、促進性別平等和改善生計等。水與氣候領域之間需要加強合作的需求,已經遠遠超出了科學研究領域。通過水將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結合起來,是一個多贏提議,以期為所有人實現一個可持續的繁榮世界提供支撐。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702期第1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環境危機其實是一場資本主義危機 | 社會科學報

聯合國報告:科學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現在就是未來!| 社會科學報

我們低估了氣候災難 | 社會科學報

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缺水40% | 社会科学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