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生死关头,永远不留余力拉你一把的是我们的祖国

可能我们这个国家还有一些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但是,每当你遇到危难的时候,狠狠拉你一把的,一定是你的祖国。 

武汉有位作家——方方,从疫情最初到现在,她的日记是坐在独门、独院的别墅里,几乎能够足不出户地写出来的。

大年三十她跟自己隔着十几分钟路程的下一代——女儿送个饭是内心厌烦着淅淅沥沥的雨天,感叹着要去"冒雨送饭了",多矫情的一个母亲啊!

每到生死关头,永远不留余力拉你一把的是我们的祖国

彼时正值过年中,武汉被封城而生产企业停工,靠的都是以前的存货在支撑,存货告罄时医院物资严重短缺,医护人员只有自制口罩。

后来因为病毒蔓延得非常迅猛,外省各地怕引起更大幅度地病毒传播而迟迟不敢复工,靠来自亚洲的马来西亚、日本等国的捐赠,及外省一些企业的存货捐赠才得以维系着口罩的供给。

全国各地年后的复工也只是一小部分企业在恢复生产。

我家人是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大年初三去领取马来西亚捐赠的口罩时,在机场和高速上等待至晚上九点才收到货,

因为物流滞运、高速封锁限制车辆,在逼仄的车中一呆就是大半天,十个小时里不吃不喝意识已经模糊,他们有资格发牢骚的人都没吭一声,

因为没空,第二天要一大早去接外地捐赠的物资并发放给各医院。

医院很忙碌,往往是零零散散地才来领取物资,那领到口罩的欣喜无以言表,有的企业捐赠的即使不是N95口罩,不是医用隔离服,也比没有任何物资强。

每到生死关头,永远不留余力拉你一把的是我们的祖国

住在风景如画、空气清新的东湖绿道旁,方方饥饿吗?有人送青菜,隔几天又有人送饺子。她除了遛遛狗等很少出门,

却说自己"很惨,没有什么N95口罩",于是在日记里发了一通牢骚,当即有人陆续地送来了当时堪称"救命稻草"般比粮食还要珍贵的N95口罩。

她何德何能配用这种稀缺口罩?医护人员在前线打仗尚且紧缺,物资匮乏,有人一个N95口罩多次使用。

到今天为止,我家人的同事都是里面一个医用口罩每天换,外面一个N95则一直没舍得扔掉。

不敢出门,她就打电话给交管局的领导并派来了警官,将自己侄女的儿子帮着回了新加坡。

她的身份毕竟摆在那儿呢!满口的"听医生朋友说"在日记里面出现了几十次,描述时忽视了光明的一面和人性的闪光点。

每到生死关头,永远不留余力拉你一把的是我们的祖国

中国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来救援武汉时,我们作为武汉人有绝望被眼里看到的曙光代替了的感觉。

我有个群,里面有个上海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她告诉了我几次"你不要害怕,咱们上海医疗队出发了"。

但方方一边享用着特权,一边帮着那时的武汉人在泥泞里爬得污垢星星点点时在意识里再补上一只脏脚,踩着武汉人的苦痛来卖文,

给美国等国送去病毒来源于中国的有力"证据"来攻击本已疮痍满目的国家。

外媒还发文说她可以入选"诺贝尔和平奖",她准备在历史上浓墨重彩地留下痕迹,可她除了写点以偏概全的日记外还做过什么啦?

雷神山、火神山以超速度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建造了医院,整个现场的忙碌程度,大家万众一心在一起创造出的"武汉速度"的背后,

是若干个人与背后的家庭在默默地承受着内心对病毒的恐慌、对家人健康的忧心忡忡,未来的迷茫。

这些人依旧无畏地前行着,支持着家人抗击那势如破竹的病毒,

雷神山、火神山的施工队成员只干自己份内的事情,如果医护人员只负责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看病,清理物资呢?

随时运送来的设备谁接受?整晚不停施工的工人由谁来监督?

是那些医务人员轮流换岗来负责搬运和对接工作,不能回住的酒店就直接在车上小咪一会儿,第二天又变得精神翼翼地干了起来。

"忧国忧民"的大道理没有,只有一颗朴素的心在跳动"现在不干这些,死亡人数更会成倍上升!"。

他们中不乏平时养尊处优的领导干部,在现场一起搬运物资,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

当时的感染人数像发射火箭似地呈增长态势,早一天建成医院意味着成百上千颗没床位病人的心在被安抚着。

每到生死关头,永远不留余力拉你一把的是我们的祖国

"你明天真的可以回家休息了?"

"可以轮休了,但就只这两天。过了这两天后仍继续值守医院。放心,最困难的时候都过去了,你照顾好自己和孩子,我就放心了。"

这是值守在雷神山、火神山的医生与家人的一段朴实的对话。从武汉拉起了警报伊始,"战斗"到现在其实仍然没有结束,哪有时间来质疑?

有黑暗肯定没错,这些人在让黑暗消逝不是吗?

"你去医院一定要戴上N95的口罩啊!那不光是发热门诊,更有各种病毒的医疗废弃物垃圾箱。"

"N95口罩?大部分要留给医护人员使用的。没那么可怕!有同事可能感染而去了医院,缺少人手啊,今晚依然值班到十点。"

"现在的医院里病人减少了,真好啊!刚开始的惨烈和一大片地倒下终于过去了。

开个玩笑啊,现在医院的发热门诊没谁敢去,有病也撑着,搞得医护人员又担心会闲出病来了。"

这是某卫生部门的检查人员,没有这些人的监督,在手忙脚乱中医护人员会将医疗废弃物忘记处理和消毒,"二次污染"也会造成感染人数的激增。

一直到现在,依然是一副普通医用口罩,防护服是奢侈品。

领导人员带头在发热门诊的过道中穿梭着检查医用设备、物资和废弃物。

担心底下的检查人员把身体搞跨了,自己掏腰包买了中药让他们补身体。

刚开始的食堂没有多余的食材,这位细心的领导就将豆丝带到单位开小灶,物资不丰富的那时,豆丝真的堪称是美食。

卫健委从疫情开始前夕就每晚加班至十点,各疾控中心每日负责大量确诊区域的消杀、及对流行病病理的研究。

每到生死关头,永远不留余力拉你一把的是我们的祖国

我家人在被调往卫健委时,处理每天大量求助的紧急信件,疫情最初的床位和物资的告急,一天之内根本没时间抬个头哪怕是休息一下颈锥,

内心还要很强大才能接受这生与死之间的冲击,因为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受不了这种每天死亡和确诊人数增加却没床位的状况,

可他们并没有因此对社会失望,而是只想着尽每个人的微薄之力来聚沙成塔。

方方日记的翻译版本以堪比雷神山的速度向海外预售着,这些出版社都是美国、德国在全球都享有盛誉的出版商,她敢说没有别有用心吗?

未经作者授权,法律制度完善的美国是不会出版的。

这些人性的光明一面她通通看不见,打着为民众发声的旗号专挑阴暗面来描述,从她脸上看到的不是和善而是戾气,她发声的是她自己没受到特殊待遇的不满。

方方跟自己女儿只隔着十几分钟的路都吓得不敢出门,从她笔下看不到这些疫情中的人,一直在和家人隔离着,

即使有的人可以每天回家也不能拥抱和挨近亲人,只能远远地看着,既煎熬也满足于自己孩子是健康的。

我很少出门,床位很紧张的初期,我打了好多个电话给社区和街道,现在才敢说出来,我偷偷地几次投诉了有关部门,

因为他们不跟我楼下的邻居安排床位,还公布些确诊病例人数的虚假信息,我质问过他们,也看到他们改后的合作态度。

每到生死关头,永远不留余力拉你一把的是我们的祖国

既然你觉得社会黑暗,那方方,你怎么不去像我这样尽点微薄之力呢?或者你走出别墅,开车去你觉得有需求的地方送点食物也行啊!

我也从心里很感谢志愿者们在最初伸出的援助之手,帮我度过了困境,于是写了篇文章来表达我的无尽的谢意,

让更多的人能看到未来在这些人的齐心协力下是光明的!光明本身就是跟黑暗共存的,不然没有对比哪有发现呢!

很多人每天忙得只睡三、五个小时,哪有那么多的顾虑和对社会的质疑,只知道在病毒面前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不要轻易地倒下。矫情地怨怼真的能换来武汉人的健康?

那么方方也可以去做一下志愿者呀!真正地帮助别人,与其在家写点不符实际的日记,不如出去看一看,

在还有许多医护人员值守的雷神山、火神山那儿住一天、卫健委处理急件或者发热门诊里走一天也行,抑或她去送一下病人到隔离酒店也行。

算了,她还是团一下菜吧!各种群里的消息振得人无暇顾及除了食物以外的事情了。她的菜多数是有专人送来,真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戾气"仙女"呀!

别人都忙得没空去感受负能量了,只有她一人特立独行得满满负能量在身,

可她大言不惭的背后没有推手、没有利益在驱使的话,她能那样坚持60天的时间吗?美国在跟她约稿。

每到生死关头,永远不留余力拉你一把的是我们的祖国

她描述的黑暗面是存在的,但疫情爆发得猝不及防,很多事情根本来不及处理就发生了,当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她一味地放大事实,

让武汉人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消沉的意志代替了,她能安得下心拿稿费和版权费吗?她卖文给美国来对付自己的国家能心安理得吗?


每到生死关头,永远不留余力拉你一把的是我们的祖国


感谢作者‘小静’的来稿~

文章来源于共鸣社区,均为作者真实经历


看完这篇文章后

如果你也与“小静”有相似的经历


分享到共鸣社区网站

用你的成长故事,点亮这个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