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楊:托起生命的朝陽

托起生命的朝陽

董杨:托起生命的朝阳

如果說,嶄新的生命來自於母親的分娩,那麼,護佑新生命風雨中成長的就是兒科的醫護人員。他們的身上,既蘊藏著母性的溫暖慈愛,更體現出“保護神”的科學嚴謹與責任擔當。

董楊,保山市人民醫院兒科醫生,30多年來一直奮戰在兒科臨床一線,親手診治了數以萬計的患兒,用精湛的醫術與高尚的醫德鎮定撫慰了無數個擔驚受怕的心靈,點燃了千家萬戶生活的信念與希望,她被患兒及家長親切地稱為“董媽媽”。

她篤信:醫術是立足之本救人之道

在日常工作中,董楊注重加強醫學基礎知識與技能的鞏固訓練,積極學習其他學科相關知識,努力鑽研業務,積極開展新的治療技術及病種診治。近5年來,她結合臨床工作實際,帶領兒科全體醫護人員在保山市科技局科研立項2項,帶領科室開展了兒童肺功能檢測及腦電圖檢查、碳13呼氣試驗、一氧化氮檢測、皮膚點刺試驗、用一次性注射器代替骨穿、腰穿針、兒童血鉛測定等技術的臨床應用等11項新技術,在權威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20餘篇;兒童血鉛測定、腦囊蟲現狀分析兩項獲保山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填補了我市此項技術空白,為我市兒科醫療事業及兒童的健康成長做出了貢獻。

她認真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每天堅持查房,每週一次專家門診,按時參加會診,積極參與急危重症患兒的搶救工作,認真完成市級兒童死亡評審、殘疾兒童鑑定等工作。與科室醫護人員團結協作,圓滿完成年住院病人6千餘人次、門診就診5.7萬人次。多年來,她堅持坐門診,為爭取多看幾個病人、讓患兒及時得到診治,甚至養成了少喝水、少上衛生間的習慣。

她積極參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尤其在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間,堅持在臨床一線,細心診查每一位患者,親自進行腰穿、骨穿等多項操作。疫情期間,她多次完成到縣鄉二級醫院指導診療的任務,熱心參與保山市關愛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體檢及心理健康宣教等活動,受到衛生主管部門的好評。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董楊堅守臨床一線,還主動到中心血站為抗疫前線義務獻血。

她還擔任保山市人民醫院兒科教研室副主任及大理大學醫學部校外班兒科教學任務,承擔大理大學本科、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本科、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成教部和保山電大臨床醫學專業實習生以及本地進修醫師的帶教工作和助理全科醫師的培訓工作,年帶教助理全科醫師10餘名、實習及進修醫生20餘名,被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及大理大學聘為兼職教授,被評為保山市人民醫院優秀教師。她每年組織開展省、市級繼續教育講座1至2次,經常下到縣、鄉級衛生機構幫扶當地的醫療衛生工作,受到同行好評。

她堅信:治好一個患兒就是拯救一個家庭

我國著名兒科專家盛錦雲說過:“我們相依為命,誰都缺不了誰,這就是醫生和病人的關係,永遠不能切斷”。董楊在兒科臨床一線,在30年來的每一天,都與患兒及其家長“相依為命”,忠實地踐行著“醫者仁心”的醫德。她始終認為良好的醫德是醫務工作者的靈魂,是營造友善和諧醫患關係的溫暖陽光。

董楊的包裡經常裝有很多紙條,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患兒的姓名及聯繫方式,她牽掛著出院患兒的病情及用藥情況。農村山區的留守兒童多,爺爺奶奶多數不識字,她怕耽誤孩子的病情,一有時間就做電話隨診,以解決患兒家長偏僻路遠、詢醫問藥的困難。其中對昌寧縣雞飛鄉大山深處的一名哮喘患兒,她一直隨診了7年多,男孩上中學後,曾打電話告訴董醫生將來想學醫,當一個像“董媽媽”一樣的兒科醫生,治癒更多的患兒。她還對怒江州貢山縣的癲癇患兒隨診了6年,停藥複診痊癒時,孩子的母親激動地拉著董醫生的手說:“如果沒有遇到你,沒有你6年來持之以恆的幫助,自己真的都沒有信心再堅持治療下去,孩子可能也就沒有了”。董楊常說:“醫生雖然又苦又累,甚至還要擔風險受責罵,但病人的信任及治癒後家長、孩子的笑容,就是自己一直痴心不改、砥礪前行的動力。”

為患兒墊付醫藥費和伙食費,成了董醫生的家常便飯。次數多少、金額多少連她自己也記不清了。有一次,一個名叫陸阿乾的施甸縣布朗族婦女來到兒科,堅持要還董醫生10多年前幫她墊付孩子的醫藥費,弄得她一臉茫然。

隆陽區辛街鄉龍洞村的一個剛滿週歲的嬰兒氣管被花生卡住,情況危急需做支氣管異物取出,可當時兒科設備不齊,怎麼辦?董楊急得滿頭大汗,緊急聯繫耳鼻喉科和麻醉科的主任,在有關科室的通力協助下,直到次日凌晨4點才做完手術,使這一幼小的生命轉危為安。

都說醫生是“種了別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當患兒一聲又一聲親熱地叫著“董媽媽”時,自己的兒子卻委屈地哭喊著“我沒有媽媽,同學都說我是單親孩子……”原來,多年來,董楊一心撲在患兒身上,根本顧不得照顧自己的兒子。放學了,兒子自己來到科裡獨自一人在辦公室寫作業;開家長會,她從來沒去過近在咫尺的學校,都是孩子的爸爸“又當爹又當媽”;小學畢業了,兒子想跟媽媽一起去旅遊,可她哪有時間?只好讓孩子跟團去北京參加夏令營;夫妻倆也從未一起出過遠門,直到因為孩子留學,董楊才抽了個空,跟丈夫一起乘機去辦有關手續……

而最令董楊終身遺憾的是對不起母親。她幼年喪父,一直是母親含辛茹苦地把她拉扯大,供她上學直到工作。可在母親病重出院、住院反反覆覆的半年多時間裡,作為醫生的女兒就在同一個醫院,卻抽不出時間陪在母親身邊照料盡孝,只得聘請護工,直到母親去世……這是她內心深處的苦痛,並且永遠無法彌補。每當下班回到家中,夜深人靜時凝視著母親的遺容,董楊的心中總會百感交集、愧疚難當,傷心的淚水潸然而下……

“長路奉獻給遠方,江河奉獻給海洋;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我的親人?”這首名為《奉獻》的歌,董楊很喜歡,它唱出了自己的心聲,更唱出了廣大醫務工作者的高尚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