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願之人間佛教踐行功德

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聲音;心清了,才能照見萬物的實性。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汲汲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停下來,笑看風雲;坐下來,靜賞花開;沉下來,沉靜如海;定下來,靜觀自在。心靜則清,心定則恆。心境平靜無瀾,萬物自然得映;心靈靜極而定,剎那便是永恆。——勝塵大師

三願之人間佛教踐行功德

勝泉大師與勝塵大師就如同太虛大師的化身,一個致力於學問鑽研,一個致力於佛法弘揚。早在1986年大勢至菩薩聖誕之日,勝塵大師和李黃恩居士教導濟慈上人“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學佛者可以互相交流、促進,不要執著於關起門避世的修行,要學太虛大師將佛法送到世間,貼近大眾生活,更要學習趙樸初居士將學佛與愛國愛教支持社會主義建設聯繫起來的入世學佛精神”。

三願之人間佛教踐行功德

濟慈上人從1980年臘月因半個火燒而懵懂落髮接觸佛法到1981年正月十二知佛法之妙用而在勝塵大師駕前虔誠重新求授披度學佛開始,就把“親近名師、廣聽言教、服務眾生、利益他人”當做自己出家修行的日常功課及出家弘法本願。學佛之餘將學佛者組織起來參與義務勞動,在秋忙假、麥忙假時期召集學佛者幫助勞力不足家庭搶收搶種、撿麥子拾玉米補給生活,春耕時期組織學佛者積極參與鬆土施肥、拾糞灌溉,並在學校成立“善人聚會學習營”,專門負責培優補差、義務勞動、幫扶接濟等事。

三願之人間佛教踐行功德

國家落實宗教政策後,許昌市許昌縣(現建安區)陳曹鄉七女村麥茬寺、小召鄉屯裡村的古觀音寺和斜店村的聚賢寺的恢復成為了勝塵大師的心病,非常想將三寺一併恢復開放,但因緣不具,塵公1988年舍報往生了,在塵公往生後,濟慈上人一邊上學一邊聯合信教大德申請恢復古寺,向宗教行政機關申請復建麥茬寺、古觀音寺、聚賢寺,古觀音寺和聚賢寺得到陸續開放,麥茬寺至今因遺址難尋未能復建。古觀音寺開放後,濟慈上人等到白馬寺通過妙民法師等大德高僧的推薦,禮請印穩法師回許駐錫,濟慈上人亦受古觀音寺合寺僧眾的邀請將“許昌縣七女小學善人聚會學習營”帶到了開放的古觀音寺,並經趙樸初先生允許於1998年農曆九月十九日在古觀音寺舉辦了首屆“人的佛教”座談會,與會善士一致認為“佛教本身就是人的佛教,不是為鬼神等迷信活動撐腰的死人佛教,佛教是積極的佛教、是高尚的佛教、是自利利他的佛教”,並將“善人聚會學習營”更名為“許昌縣古觀音寺人間佛教踐行功德總會”,趙樸初居士出任終身顧問、古觀音寺住持上印下穩法師任首任會長、濟慈上人任常務副會長、劉漢雲居士(現今的隆正法師)任秘書長、程金髮居士、李金安居士、周懷安居士、程金鳳居士(現焰慧法師)、李同嶺居士為常務理事。

三願之人間佛教踐行功德

以“許昌縣古觀音寺人間佛教踐行功德總會”的名義開戰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請戲下鄉、組織蓮友服務敬老院、陽光助學、扶老助樂、扶貧助困、舉辦論壇、朝參少林寺相國寺乾明寺、行腳方城縣大乘山等等。但隨著上印下穩法師離開古觀音寺、濟慈上人到北京讀書,“許昌縣古觀音寺人間佛教踐行功德總會”的活動越來越少,徒有其名。直至1994年濟慈上人赴南華禪寺求授三壇大戒遇到通孝老和尚的高徒心寂法師,“人間佛教踐行功德總會”的相關活動要開展了起來,只是“許昌縣古觀音寺人間佛教踐行功德總會”變成了“四川巴中人間佛教踐行功德總會”了,濟慈上人信奉“佛教無界限、無地域,天下佛教徒是一家”的修行理念,在四川南江縣常住期間,不忘河南許昌的陽光助學、扶老助樂、扶貧助困的受益者,並繼續選擇幫助他們,並積極的在南江縣開展人間佛教研究、交流工作。特別是劉漢雲居士在昌明大和尚駕前出家到九華山求學常住後,人間佛教踐行功德總會的精神又影響到了九華山西苑禪寺、百歲宮。

三願之人間佛教踐行功德

2010年2月10日濟慈上人應緣在河南鄭州儷睿吉祥圖書館講授《佛說阿彌陀經》時,分享人間佛教踐行心得的因緣,引起聽聞的仁寬法師、李東輝善士、王淑華善士、胡秀蓮善士、李茜善士、謝應超善士、郭紅梅善士的興趣,並決定拜訪長居許昌的周懷安善士、程金髮善士、李同嶺善士,並與幾位大菩薩一道,決定重組人間佛教踐行功德總會,並決定把重組的人間佛教踐行功德總會依然放在許昌古觀音寺,並獲得了古觀音寺住持妙靜大和尚的同意,將秘書處設在離古觀音寺不遠處的李凱先生故居。

三願之人間佛教踐行功德

2010年農曆四月初八浴佛節後,舉辦了新時代人間佛教踐行首次座談會,與會專家、學者、法師、居士一致認為“人間佛教踐行”,就是積極支持佛法走進人群、走入人群、服務人群,強調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以普渡眾生為己任,努力把出世的佛教改造為入世的佛教,把佛教的出世法與世間法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努力契合現代人的心理和精神需要,關注人生,服務社會,並在隨應時代的不斷除舊創新中賦予佛教以新的活力,開拓佛教在現代社會中發展的新途徑。在這次座談會上,濟慈上人開示,踐行人間佛教,必須堅持“慈悲、智慧、圓融”,必須將人間佛教菩薩路上的“惜福、簡樸、平等、包容、勤學與擔當”的品德落實在日常修行中,必須把“三願七給精神”落實其中。

三願之人間佛教踐行功德

積極復建“財功德佛中華唯一道場、大勢至菩薩應化道場、騎龍觀音菩薩應化道場、旃檀功德法系祖庭”夏邑中國洪佛寺,努力申辦人間佛教研究會,堅持人間佛教的“和善、和樂、和順、和睦、和諧”六願精神和踐行“感恩、奉獻、惜緣、包容、尊重、分享”的六行波羅蜜是人間佛教踐行功德總會新時代不更之重心,現辦公地點設在夏邑中國洪佛寺,秘書處設在許昌僖牙寺,聯絡處設在鄭州市淨苑精舍。

三願之人間佛教踐行功德

人間佛教踐行功德總會一年舉辦多次人間佛教文化研討會、論壇會、交流會。並組織了青少年生命禪學和國學啟智營,開辦了般若戒幢學佛院,積極走進都市以精舍為載體幫助都市人修身養性、追求人生真諦,以苦為師、以戒為師、常行精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