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绘画艺术水平有多高?自称不学而通,其中蕴含怎样玄机

作为士大夫,苏轼至大至美,崇高得几乎无以复加。世人皆知苏东坡是文坛巨匠,词作北宋一级大咖,殊不知,他的画作水平相当高超,只因才华太广泛、他的文章和诗词甚至书法,将他的画作艺术掩盖不少,本文就着重谈谈谈苏东坡的绘画水平。

苏轼二十一岁,已中进士,人格魅力、文采风流令他一直是天下关注的焦点人物。他非常忙碌,要做官、要议论、要交游、要应酬、要赋诗、要撰文。因此,虽少小知画,“不学而得用笔之理”,但丹青于他,却多属消遣。即令如此,他的绘画题材仍然宽广,画墨竹、树石,也画山水、人物,甚至还画草虫、禽鸟等。除墨竹一种外,苏东坡的绘画都没有师承。他能够自出新意,独树一帜,靠的是天赋、修养、意趣和襟怀。他画的是文人画,不是画师画。

苏东坡的绘画艺术水平有多高?自称不学而通,其中蕴含怎样玄机

苏东坡画像

对墨竹,苏东坡情有独钟。他去访友,若“候人未至”,便在人家的粉墙上“扫墨竹”, 不是画,而是“扫”,自然是既快捷又灵逸。在苏东坡的时代,有位画墨竹的大师,叫文同(公元1018 ~ 1079 年),字与可,官至湖州(在今浙江)知州,虽死在赴湖州任的路上,但仍世称“文湖州”。文同很风雅,集诗、词、书、画“四绝”于一身,是苏东坡的从表兄和挚友,苏东坡的墨竹便师法于他。东坡自称: “吾为墨竹,尽得与可之法。”但苏东坡才气纵横,豪情充盈,又受不得格范局囿,故所画又区别于文同。照宋人的说法,就是“运思清拔,其英风劲气来逼人,使人应接不暇,恐非与可所能拘制也”。东坡本人也以独出心裁夸耀,其诗曰:“东坡虽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 苏东坡性诙谐、好幽默,朋友也愿同他调侃。文同的墨竹声名太大,持缣到其家中求画的人踏破了门,文极烦恼,把画缣投到地上,骂道:“我要用它做袜子。”

苏东坡的绘画艺术水平有多高?自称不学而通,其中蕴含怎样玄机

苏轼画作

苏东坡在徐州(在今江苏,古称彭城)当官,文同写信给他,说:“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这当然是玩笑,但其中也包含着对东坡墨竹的推许。 枯木怪石也是苏东坡创作颇勤的题材。他是书道大师,名满天下,总有人来求字,他酒酣挥毫,写累了,就画“枯木拳石”充数。苏东坡作画,常在酒后,画纸则爱贴在墙上。他谪居黄州(今湖北黄陂)时,米芾初次拜谒,他酒劲上来,就让米芾把观音纸贴到墙上,挥洒出一幅幽竹树石酬赠。酒酣则胆气豪壮,立画则收纵自如,故苏东坡笔下的枯木怪石是很遒劲、很洒脱的,要“托物寓兴”,抒写他那满腹的“不合时宜”。

苏东坡的绘画艺术水平有多高?自称不学而通,其中蕴含怎样玄机

苏东坡作品

狂傲如米芾,对苏东坡的树石也十分倾倒,说:“ 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米芾对苏东坡的画迹很珍爱,在黄州所得的那幅,被他们共同的朋友王诜借走不还,言下颇为痛心。如今在传为苏东坡的画迹中,有幅《枯木怪石图》较可信赖。此图纸本墨笔,绘出枯木扭曲、巨石怪异,辅以新篁败草,行笔简劲而雄放,画面清荒而孤寂,境界同米芾的描述接近。可惜现藏日本。中国大陆也有一幅笔意相似的古画,曾藏在“文革”中最先殉难的邓拓家,被邓拓视若拱璧,并坚信为东坡真迹。

山水、人物是苏东坡绘画较少的题材,至于草虫、禽鸟等,更是偶一为之。苏东坡对山水用力虽少,但自负出奇,中年谪居黄州时,他给人写信,说:“画得寒林、竹石,已入神品,草书益奇,诗笔殊减退。”他的“寒林”今已不见,古人也不见评论,虽自出机杼,飘逸不群可以推想,但“已入神品”却倒未必。苏东坡诗名极高,天下传诵,他说这话,令人犹疑。这里的机关早被宋人点破,他在为自己的书画扬名。

苏东坡的绘画艺术水平有多高?自称不学而通,其中蕴含怎样玄机

苏轼作品

墨竹、树石是苏东坡绘画的主项,对此,他的自伐就更不含糊。还是在黄州,他给人家写信、寄画,信上说:“某近者百事废懒,唯作墨木颇精,奉寄一纸,思我当一展观也。”兴犹未尽,又奉上竹石一幅,在信上补笔:“本只作墨木,余兴未已,更作竹石一纸同往,前者未有此体也。”这类言语竟出自精敏洞达的苏轼之口,如此豪迈,又如此天真,真是可爱。 苏东坡于人物创作更少。他画过弥勒像,虽是“游戏翰墨”,但仍被时人誉为“笔法奇古,遂妙天下,殆希世之珍,瑞图之宝”。人物难工,尽管这样的赞美令人陶醉,但苏东坡毕竟是苏东坡,他清醒极了,再不自矜自伐。他画人物本已很少,若要表现,也会找来李公麟合作,如《憩寂图》《渊明濯足图》等。

苏东坡的绘画艺术水平有多高?自称不学而通,其中蕴含怎样玄机

苏东坡标准像

苏东坡作画快捷,又常在酒后。这样的画法当然是“ 大抵写意,不求形似”,注重的是神韵、气象,强调的是独创、抒发。他笔下的墨竹有时会一根通天,米芾问他:“为什么不分节?”他答:“竹子也不是逐节生长的。”他还曾以朱笔画竹,人家问:“天下哪有红竹? ”他就反问:“世间何来墨竹? ”苏东坡绘画的旨归肯定不是描摹万物,再现自然,他是在“醉时吐出胸中墨”,要借物抒怀。他孜孜追求的是物我交融、物我合一。苏东坡的重抒发、轻形似画作,成绩斐然。从那逸笔草草之中,人们看见了“英气自然” 体认到他“胸中原自有丘壑”,领悟出“劲节风霜日,平生忠义心”。这里并不排除欣赏者以人推画的成分,但以画交流能够如此,也真令人羡慕,因为绘画毕竟无言,何况苏氏挥洒的是高度。抽象的作品。

苏东坡的绘画艺术水平有多高?自称不学而通,其中蕴含怎样玄机

苏东坡作品

苏东坡对绘画的贡献并不仅仅局限于创作,他还有卓越的理论建树。在古代画家中,他最推崇王维,评王维特别拈出“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这令此后画家的创造画境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成了后世画论的重要原则。从顾恺之开始,中国的文人画似涓涓细流,虽不绝如缕,却没有浩大的声势。到了苏东坡的时代,风气一变,文人画汇成大川,逐渐成为最有影响、最富特色的中国画流派。

苏东坡的绘画艺术水平有多高?自称不学而通,其中蕴含怎样玄机

苏东坡绘画

扭转风气的人物当然还是苏东坡,是他以墨笔抒怀寄兴、融诗书画于一炉的风格为文人画树立起楷模,是他的文采风流和人格魅力凝聚起文同、王诜、李公麟等一批超凡绝俗的文人画家。或许,苏东坡的美术活动并非无可挑剔,但他仍然太伟大。世间若无苏东坡,中国绘画的发展恐怕是另一种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