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总兵苏明良

点开☞

碣石总兵苏明良

点开☞

碣石总兵苏明良


碣石总兵苏明良

苏登科

碣石总兵苏明良


苏明良(1682-1742年),字虞廷,号省斋,清代漳州府海澄县八都(今福建省龙海市虎渡村岭头社)人。行伍出身。康熙末年至乾隆初期(1718-1742年),历任漳浦营守备、福建抚标右营游击、泉州城守营游击、浙江提标中军参将、湖州城守营副将、广东碣石镇总兵官、台湾镇挂印总兵官、福建水师提督、福建陆路提督、广东提督等职。

碣石总兵苏明良

碣石,古称“石桥盐场”、“老苏城”、“碣石卫”,为广东东西分洋界点,汕尾市四大名镇之一。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屯兵于此。清康熙八年(1669年)朝廷派遣总兵一员置防碣石卫,复建碣石卫城;到雍正七年(1729年),遂设立惠州府海防军民同知一员,驻碣石卫城,对军民实行统一管理 ;雍正九年(1731年),朝廷以海丰县东部之石帆、坊廓、吉康三都新设陆丰县,碣石自此纳入陆丰县治版图。

《大清雍正朝实录》卷五二载:“雍正五年(1727年)春正月丙午,广东碣石总兵官陈良弼、广东左翼总兵官蓝凤,俱缘事革职。升浙江湖州副将苏明良,为广东碣石总兵官;福建兴化副将朱杰,为广东左翼总兵官。”

碣石总兵苏明良

又,乾隆《陆丰县志》卷四《秩官》载:“苏明良于雍正五年四月任碣石镇总兵官,十一年三月离任。”驻地在广东陆丰县碣石卫。

雍正六年(1728年)三月二十四日,上任不久,苏明良就写了三篇奏折给雍正帝,分别题为《奏报滨海米价民生乐业情形折》、《奏陈左营守备驻地宜迁贴防兵丁宜归原营管见折》和《奏保举虎门协标左营都司严武折》。(见《雍正朝汉文硃批奏折汇编》第12册)。

第一折,主要奏报“臣于雍正五年四月到任以来,仰仗圣主德化,碣石一带地方安宁,民心乐业。……臣于二月统巡,届期遵例,带领臣标各协营舟师出洋哨巡。”雍正帝硃批:“深慰朕怀,但凡有奏闻惟贵,实不可丝毫粉辞隐饰。”

第二折,雍正帝又作了深刻的批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乃为人臣者分所当然,岂但职任中事。凡关国计民生内,而朝廷之用人行政外,而邻省之吏治戎务,所闻所见,俱当密奏朕知,方可谓无欺隐也。”

七月二十二日,苏明良收到雍正帝给他的五个奏匣,并口传旨意:“以后应奏的事,总督近呢交与总督代奏,巡抚近呢交与巡抚代奏,若有机密要紧的事,再差家人来奏。”(见《雍正朝汉文硃批奏折汇编》第23册第727页)。

十一月初六日,苏明良又写了三折给雍正帝,分别题为《奏谢雍正帝硃批训诲并赐折匣等物折》、《奏报年岁丰登海疆宁谧折》和《奏陈失察洋盗出口入口之武弁处分宜重等四条管见折》。(见《雍正朝汉文硃批奏折汇编》第13册第845-847页)。

碣石总兵苏明良

在第三折里,苏明良就大胆地谈到鸦片问题,提出“严禁贩卖鸦片,以拯民生,以息盗源”,还详细描述了鸦片制作和吸食过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严重后果。在奏折里,他说:“鸦片一项产自外洋,近来闽广洋商以药材为名,与贩获利,惟闽省厦门、台湾最盛。因而一种无赖闯棍,勾引良家子弟以此射利,用小铜锅将鸦片炮制成膏,然后将烟丝入内拌均,亮干为烟。又截竹为筒,内贮棕丝以便呼吸,乃私设馆舍,聚集数人成群结党,相依枕席,循环递吸。夜聚晓散,夜夜如是,从无间断。初吸之时,晕迷似醉,身体颇健,淫荡非为,更难枚举,是以少年子弟易坠其术中。迨至年深日久,血枯肉脱,纵自知鸦片所害,急欲止之,则百病丛生,或腹痛而脱肛,或头晕而迷乱,或咳嗽而呕吐,一吸此烟,则诸病立愈,精神百倍,则苟延一息,然死期日迫。但吃此烟,必列肴馔、果品,相兼而食,不致速害,及至家业荡尽,称贷无门,即相率为盗,是厦门、台湾盗贼之盛者,皆由于鸦片之根源,是鸦片之贻害地方,匪鲜浅矣!然地方官虽有禁止,不过代兵役开需索之端。以臣愚见,欲除此害,必绝其源。伏乞皇上敕部通行闽粤督抚:严禁洋商,嗣后如有与贩鸦片及私开鸦片馆者,或被拿获,或被首告,即将洋商、船户、铺家、地保、邻佑人等,概行从重治罪,并严加处分漫无觉察之地方官。庶民命拯,而盗源息矣。”

正是由于苏明良发现这种吸食“鸦片烟”的恶习迅速蔓延,出于整顿风俗酗,雍正帝当即硃批:“此系应行者,该部详议施行。”因此,在第二年春天清廷向全国颁布了第一道查禁贩卖“鸦片烟”的条例。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部旨在禁毒的法规。(详见中央电视台第12套《法律讲堂》2011年第65期《百年禁毒风云·毒发雍正》,主讲张义荣教授)。

雍正八年(1730年)九月初十日,苏明良又写了二折给雍正帝,分别题为《奏报闽省民人违禁偷渡往台船只遭风飘至镇属折》、《奏报省城营兵匿名散帖情形折》。(见《雍正朝汉文硃批奏折汇编》第19册第180-182页)。

碣石总兵苏明良

在《奏报闽省民人违禁偷渡往台船只遭风飘至镇属折》里,苏明良谈到“窃照闽省偷渡之弊,久经严禁在案,复经观风整俗使臣刘师恕查访,条奏部臣议覆,定以严例,宽以限期,通行沿海地方之各该督抚臣,多张告示临行晓谕,业经奉旨依议通行到臣,钦此。不意犹有利慾熏心,敢不畏法之船户客头,招引偷渡过台。于本年八月十五日五更时候,有彭仔船一只,遭风失去桅舵,飘至臣青山仔后江湾地方,撞岸被风浪击碎,并无货物,止有男妇一百二十九名口。当被臣标中营巡哨把总拿获,查验并无牌照系偷渡,随押解到臣。臣即转发臣标中军游击点验、讯问口供。据偷渡民人叶溪、陈爱等供称,溪等系福建同安、诏安、龙溪各县人氏。因客头王彩即船户陈荣,并算命的黄千水卦的黄喜,招引溪等偷渡过台,其水脚银二两三两不等,约于八月十二日在福建厦门裂屿开船,众人陆续乘坐小船,在于大擔帽仔口白石头湖下等处出口上船,除船户陈荣,水手罗从、杨三、廖禄、何赐五名,溪等男妇,总共一百二十四名口,不幸于十三日驶至澎湖口,遇风失去桅舵,飘流至此,幸得登岸等情,一一直吐不讳。臣当将船户陈荣,水手罗从、杨三、廖禄、何赐五名锁禁录供,通报督抚提臣,并给发口粮,将一干人犯,押交海丰县收审详报。”

碣石总兵苏明良

雍正十年(1732年)七月二十六日,福建总督郝玉麟在《奏覆宜将吕瑞麟调补金门并以苏明良调用台湾总兵等情折》(见《雍正朝汉文硃批奏折汇编》第23册第24页)里,保举苏明良担任台湾总兵官。他说:“至台湾为数省藩篱,所关最为紧要。……臣查有广东碣石镇总兵苏明良,巡察地方事务最为勤谨,更能安辑兵民,协和文武;且才品兼优,曾任闽省漳浦营守备,康熙六十年随师进剿台匪,着有劳绩,风土、民情素所熟悉,若以苏明良调补台湾镇总兵,洵属人地相宜。臣谨遵旨敬抒愚昧之见,据实奏闻。”

《大清雍正朝实录》卷一二二载:“雍正十年八月甲戌,调福建台湾总兵官吕瑞麟,为福建金门总兵官。广东碣石总兵官苏明良,为福建台湾总兵官。”

苏明良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正月初一日经厦门抵台,初二日接任台湾总兵官。他担任碣石总兵官长达五年之久,一共写了二十四篇奏折给雍正帝。从这些奏折可以看出,苏明良经常带兵巡视海疆岛屿,还要时时注意天气变化,收成如何。他为碣石的稳定和百姓的安居乐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是个正直、有胆识的人。正是这种高贵质量,才赢得了雍正帝的赏识。他是中国禁毒史上,第一个倡导禁毒的人。他为官清廉,洁己奉公。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遗产: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办事。

(作者单位:漳州苏氏谱牒研究会)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家风|扬正气,从关注开始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苏氏信息平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