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壕據守:細看二戰德軍步兵防禦陣地的火力部署

導語:本文接上一篇

德軍步兵防禦陣地的部署要求

防禦戰術的部署原則簡而言之就是選擇最有利的陣地部署最佳的防守火力。通常來說防禦陣地都被部署在高地,一是射擊界面比較開闊,二是這些地方比較易守難攻。不僅僅是德軍,其他國家的軍隊在選擇防禦陣地的時候也是如此;除了高地是防禦陣地的首選之外,還要選擇能夠卡住交通要道的地帶,這也是防禦的主要選擇陣地。當然這主要依賴周邊的地形、當時的氣候、以及就地取材構築工事的材料,如果是山丘地帶那對於防守一方來說就賺大了;如果是地勢平坦的地方,那麼防守一方也會部署在略微高一些的地方。德軍在東線戰場和北非戰場的防禦戰術就不盡相同,這主要是因為東線的正面戰場非常寬,而且地形起伏不定,有山地有丘陵也有平坦的地方,而且氣候也非常惡劣,步兵師在選擇防禦陣地的時候要綜合考慮的比較多;而北非戰場地勢就比較平坦,高地很少,可供選擇的陣地就比較少。而且最關鍵的是兩者所面臨的對手規模不同,也就是戰鬥經驗和戰鬥規模不同,所以在這兩處防禦的德軍在戰術運用上是不同的。


掘壕據守:細看二戰德軍步兵防禦陣地的火力部署

高地上的觀察哨

除此之外,能夠影響到防禦陣地的還有己方防禦的準備時間以及武器種類和物資儲備是否充足。比方說,A團被上級命令去防守一個河道,但是當A團到達這個河道的時候,卻發現敵軍已經在渡河了。這個時候時間緊迫,幾乎沒有時間選擇陣地,也沒有時間構築陣地,這個時候步兵團的指揮官要做的就是,留下一部分預備隊構築預備陣地,剩下的部隊全部壓上去,直接在河沿部署臨時陣地,有時間就挖個散兵坑,沒時間只能就地臥倒射擊,先打退了敵人再說。再比如說,如果A團達到河道時,沒有發現敵情,那麼指揮官就會帶人偵查一下週圍的環境,選擇合理部署的地帶,挑選敵人可能渡河的地方重點部署,該挖壕挖壕,該築壘築壘,該部署雷區就部署雷區,該佔據周邊的高地就佔據高地,或者從其他地方運來可供建造陣地的材料,所以準備時間也是影響陣地部署的一個因素。武器對陣地的部署影響很大,這麼說吧,有無師屬炮兵和炮兵的口徑都能影響到這個步兵師所能防禦的範圍,在兵力相同的情況下,誰的炮兵多、口徑大,那麼誰的防禦範圍就大,你的兵力就可以部署的略微分散一些。比如說我單兵與單兵的間隔是5米,如果我沒有重武器的話,那麼單兵與單兵的間隔可能就是 2米或者1米,用步兵的密度來增加防禦地區的火力。


掘壕據守:細看二戰德軍步兵防禦陣地的火力部署

德軍的班用機槍陣地

選擇好陣地之後,如何部署兵力和武器配置這個是有難度的,主要是因為武器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所以要根據周邊的環境來合理的發揮武器的優勢。德軍步兵師在防守的時候能用到的武器,最主要的就是師屬炮兵,所有的陣地在選擇上都要優先考慮是否能發揮炮兵的優勢;步兵手中的防禦武器主要的就是輕重機槍,還有迫擊炮和步兵炮,除此之外就是反坦克武器,這包括反坦克槍和反坦克炮,以及後來研發的單兵反坦克火箭筒等。當然在構築工事的時候,還會部署上反坦克障礙以及地雷,這包括反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在設置雷區的時候,這個非常依賴戰地指揮官的經驗。戰地指揮官要把所有的這些武器合理的部署在陣地上,必須要做到讓這些武器形成交叉火力和火力重疊,能夠讓步兵師的火力不間斷的、完整的覆蓋防禦正面。


掘壕據守:細看二戰德軍步兵防禦陣地的火力部署

機槍陣地,這個應該是擺拍,完全沒有掩護

當然在指揮官部署防禦陣地的時候,還要保證防線具有一定的防禦縱深,同時預留一部分預備隊,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會隱蔽陣地。通常來說德軍都是按照彈性防禦戰術來佈置的,但是又不僅僅限於彈性防禦戰術的四個防區,每一個防區內的步兵單位在構築工事的時候都是按照一定的縱深和能否彼此提供火力支援來構築的。說白了每一個步兵團的防守區域就相當於一個小型的彈性防禦戰術。而且隨著戰爭的推進,德軍佈置在前沿的反坦克火炮越來越多,比如前哨陣地、警戒區內的前哨部隊以及主防線內的主力部隊;而在這之前反坦克火炮更多的部署在戰鬥區,起到反擊的作用。引起變化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前哨的步兵很難防禦坦克的進攻,尤其是東線的德軍面對T34的無力,因為最初德軍步兵只有反坦克槍和手雷以及埋設的反坦克地雷,僅憑這些武器很難抵禦成群的T34坦克的進攻,這就使得前哨部隊失去了一定的防禦意義,你不能一見到坦克衝上來就後撤,因此要加強前沿的反坦克火力。1943年以後,德軍步兵反坦克的手段就多了起來,因為這時候“鐵拳”單兵反坦克火箭筒誕生了,除此之外還有“戰車噩夢”反坦克火箭筒。


掘壕據守:細看二戰德軍步兵防禦陣地的火力部署

鐵拳反坦克火箭筒

德軍步兵防禦陣地的兵力部署

步兵師的指揮官在構築防禦工事的時候,首先要預判敵人的主要攻擊地點,也就是說身為戰地指揮官你得知道自己防禦陣地的薄弱點,在這個地段儘量多的構築防禦工事和部署更多的武器,尤其是要多部署重火力,使之形成扇形射擊界面,火力點與火力點之間形成交叉火力。對於防守一方來說,不論你是步兵團還是步兵師,或者是集團軍,總之所有的防禦都是由步兵班為基礎來組成的;而德軍的步兵班通常不會獨自戰鬥,都是依託步兵排為中心實施防禦或者攻擊的。而由於所要防禦的地形和步兵排指揮官不同,所以幾乎沒有相同防禦部署的步兵排。在二戰初期的時候,德軍的步兵排通常由4個步兵班組成,一般排長都會指定其中一個步兵班在防線的前沿前一段距離構築一個前哨陣地,這個前哨陣地起到警戒巡邏與打亂敵人進攻隊形的作用;剩下的三個步兵班成“線式”部署,按照防禦縱深的理論,應該是在後面再部署一個預備步兵班,也就是前1中2後1的部署,但是這個部署在實際戰鬥中會削弱步兵排的防禦火力,不能完全的防禦前沿陣地,所以德軍用的就是前1後3的部署;而且在戰鬥時,前哨陣地的那個步兵班在示警之後,會後撤到步兵排的“線式防禦陣地”上,作為一個補充火力,通常會部署在步兵排與步兵排的連接處。


掘壕據守:細看二戰德軍步兵防禦陣地的火力部署

德軍步兵排防禦陣地

這裡說一個標準的德軍步兵師防禦部署,這只是理想情況下的部署。德軍步兵師由三個團構成,那麼在部署兵力的時候,通常都是前2後1,也就是在前面部署兩個步兵團,後面部署一個步兵團,當做預備隊,而直屬師部的反坦克營會被拆分到步兵團使用;而每一個步兵團,由三個步兵營組成,它的部署跟步兵師一樣,也是前2後1的部署,反坦克火炮同樣會被拆分到步兵營中使用;步兵營由三個步兵連和一個機槍連組成,也用的是同樣的部署前2後1,當然機槍連被會拆分到步兵連中使用;步兵連的三個步兵排也是前2後1的部署。至於步兵排咱上面已經說了,如果全部按照前2後1部署原則的話,那麼就是2團4營8連16個排,共計16個步兵排部署在一線陣地,相當於前哨陣地部署16個步兵班;而一個德軍步兵師由3x3x3x3共計81個步兵排組成,也就是說除了這16個步兵排,其它的都相當於預備部隊;二線陣地則由8個步兵排組成。


掘壕據守:細看二戰德軍步兵防禦陣地的火力部署

個人製作的步兵師防禦兵力部署圖


當然這只是正常情況下的合理部署,但是在東線德軍轉入戰略防禦後,尤其是越往後德軍的兵力越少、質量越差,也就不能用前2後1的部署了,這不僅僅是兵力少的原因,關鍵你的防禦正面太大了,你跟本防不住啊,所以一個步兵師要把所有的團都壓上去,基本上沒有預備隊。德軍為了解決兵力不足,防守正面太寬的問題,就採用了一個新的戰略防禦戰術,當然這要留到下一篇來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