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把皇帝稱為“官家”就君權薄弱了?簡直是笑話,明朝皇帝最弱

宋朝大臣對皇帝的稱呼是絕無僅有的,他們用了一個罕見的名詞:“官家”,而不是常見的“陛下”、“天子”、“皇上”等詞彙。

《清平樂》中晏殊、范仲淹乃至太后都是一口一個“官家”稱呼宋仁宗趙禎,以致於人們產生了一種錯覺:宋朝的君權極度薄弱,士大夫階層權力高於君王

更有甚者以宋太祖立下的“不輕易殺士大夫”以及宋朝中後期的“文官集團”來作為論據,言之鑿鑿地對“宋朝君權薄弱”這一論點進行論證,實在是有點荒謬。

宋朝把皇帝稱為“官家”就君權薄弱了?簡直是笑話,明朝皇帝最弱

《清平樂》中的人們一口一個官家

“官家”一詞的確容易讓人產生誤解,誤以為只不過是和大臣一種簡單的身份之別,但是這個詞的真實含義相當豐富,它的意義經歷了多次流變。

《前漢紀》記載:“官家之惠優於三代,豪強之暴酷於亡秦”,這裡的官家特指的是漢朝。

《三國志》中:“牢獄之中,非養親之處,且又官家亦不能久為人養老也”的官家一詞,特指的是政府機構。

可見歷史上早已有了官家這一稱呼,官家一詞真正流行的時間是五代十國時期。

宋朝把皇帝稱為“官家”就君權薄弱了?簡直是笑話,明朝皇帝最弱

官家不是宋朝才產生的專有詞彙

五代十國時期的官家一詞所指逐漸專一化,專門用來代指皇帝,宋朝顯然是繼承了這一稱呼。

《舊五代史》《新五代史》中,郭崇韜、李從敏、慕容彥等人明確地使用官家一詞代指皇帝,可見其此時已經專門指代帝王。

官家這個詞除了所指之外,意義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開始有了非常複雜的政治意義。

《湘山野錄》明確記載了官家一詞在宋代的解釋:“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曰官家”,這個解釋讓宋真宗相當滿意。

宋朝把皇帝稱為“官家”就君權薄弱了?簡直是笑話,明朝皇帝最弱

官家一詞不能作為宋朝君權薄弱的佐證

再回到前面的論點:官家這一稱呼體現了宋朝君權的薄弱,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第一,官家一詞並非是宋朝獨有的,前朝也多有官家這樣的稱呼,這一稱呼只不過是在宋朝流行開來;

第二,即便是宋朝皇帝有意使用官家這一稱呼,那按照官方的解釋也只是加強正統性,而非抹去帝王與臣子之間的差別。

所謂的“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有兩層意義:第一是強調宋朝的正統性,第二是強調宗法制的必要性,而宋朝顯然是二者的結合。

宋朝把皇帝稱為“官家”就君權薄弱了?簡直是笑話,明朝皇帝最弱

民間早就流行了官家的稱呼

三皇時代任人唯賢,帝王是天命所歸,這其實暗指趙匡胤陳橋兵變的合理性;

五帝時代禪讓制式微,家天下的出現加強了宗法制,這一點也暗示了宋朝延續在趙家的合理性。

以上兩點沒有一點可以看出官家一詞證明了宋朝的君權薄弱,反而有著一層加強君權的意味。

事實上,宋朝所謂的“重文抑武”矇騙了大多數人,“與士大夫共天下”也使得大多數人對宋朝產生了誤解,宋朝君王的權力遠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高,士大夫始終無法左右君權

宋朝把皇帝稱為“官家”就君權薄弱了?簡直是笑話,明朝皇帝最弱

官家一詞在五代十國中逐步流行開來

宋朝的歷代皇帝都在與文官集團周旋確實不假,宋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文人地位最高的也確實不假,但是宋朝的君權明顯比明朝要高得多,明朝才是中國封建王朝中君權最弱的時期。

明朝的歷代皇帝除了洪武、永樂、嘉靖前期、萬曆前期之外,都被文官集團壓得喘不過氣來,因此才大力扶植宦官集團與之抗衡。

宋朝的重文輕武是吸取唐代藩鎮割據和五代十國亂象教訓的產物,它的本意並非是完全將權力下放到文官手中,而是利用文官來制約武官。

宋朝把皇帝稱為“官家”就君權薄弱了?簡直是笑話,明朝皇帝最弱

宋朝相對來說時候君權比較集中的朝代

《明朝那些事兒》和《萬曆十五年》這兩本書一本是通俗小說,一本是學術著作,裡面對於明朝有著相對客觀的評價,明朝才是中國封建王朝中君權最弱的一個。

反觀宋朝,它在四百年的生涯中,始終沒有一位皇帝扶植第三方勢力,君權與士大夫、武官集團三者處於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這一點恰恰是君權相對穩定集中的鐵證。

帝王之心深不可測,千萬不可因為一句小小的“官家”就誤認為可親可愛,其實猛於虎也,不可不戒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