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育兒理念——感覺好才能做得好


正面管教育兒理念——感覺好才能做得好

感覺好才能做得好

每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重視對孩子的教養。然而,我們並非天生就具備做優秀父母的能力。父母需要學習和善與堅定並行的方法,才能幫助孩子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與價值感

之前我們聊過很多關於情緒的事,人有很多的情緒,喜、怒、哀、懼。想一想,你在什麼情緒下能夠發揮出你最好的狀態呢?是在緊張害怕的時候麼?那個時候你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汗毛都要豎起了了,恐怕呼吸都要斷了。估計沒有人會喜歡長時間待在這樣的情緒裡。

那麼,是在生氣難過的時候麼?那個時候頭腦發脹、怒火沖天、面紅耳赤,可能心灰意懶。那在這個時候做得決定有可能讓我們後悔。

那麼是在喜悅的時候麼?嘴角上揚,眉開眼笑,這個時候會不會感到心裡充滿了動力和希望呢?做任何事情都勁頭十足。

那回到孩子身上,成長中的孩子免不了犯錯誤、惹麻煩、鬧情緒,很多時候作為父母,我們常常試圖在問題發生的當下解決問題。我們擔心過了這個坎,孩子就忘了。在當下解決,是要讓他們長記性。為了讓孩子“長記性”,父母可能會說教,也可能會懲罰。比如站牆角,坐淘氣椅、關小黑屋······那麼我們來探討一下,在這個時候教育孩子,他們長了什麼記性呢?

如果你小時候有過被說教、懲罰的經歷。回想一下,在那個時候,你有怎樣的感受?估計不太美好。如果你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也可以設想一下,孩子的情緒是什麼?他的大腦在什麼狀態?孩子可能會感到憤恨、不滿、著急、沮喪。這種狀態下,孩子“大腦蓋子”就容易被打開(腦科學實驗表明:當我們處在強烈的情緒中理智腦就不工作了,由動物腦接管。我們稱之為“打開了蓋子”),在爬行動物腦的狀態下,孩子的反應可能是:反抗、逃跑、僵在那裡,他們很難勵志思考。

他們會關上耳朵,可能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我要小心,下次不要被抓住!

或者覺得——自己就是個壞孩子!

又或者盤算著——我要如何報復!

這是我們希望孩子長的記性???他們有沒有從這些經歷裡學到我們所期待孩子獲得的品質和技能呢?那麼什麼時候適合教育或者是解決問題呢?那就是在我們把“大腦蓋子”合上之後。這個時候,我們恢復到了理智、平和、平靜的狀態,我們可以想到很多的解決辦法,做出理智的選擇。

簡尼爾森博士在《正面管教》這本書裡提到:我們從哪裡得來這麼瘋狂的想法,讓孩子做得好先讓他們感覺糟糕?

只有孩子感受到連接、愛與安全的時候才能做得更好。因為這個時候他們可以運用理性的大腦。

感覺好才能做得好!

正面管教育兒理念——感覺好才能做得好

照顧好自己、愛自己


其實不光是孩子,我們成人也是一樣。我們在外面遇到挫折或者有不順利的事,回到家看到亂糟糟的房間,洗碗池滿滿的髒盤子、一個嗷嗷待哺的熊孩子,我們就能瞬間化身為那個有耐心、有方法、充滿愛、的父母麼? 可能很難,這個時候,只要孩子一個小小的錯誤就能讓我們徹底爆發了。所以,做一個好父母,請千萬千萬千萬要照顧好自己。感覺好才能做得好!這樣,你才能更有能力把愛傳遞給孩子、給家人。照顧好自己,不僅僅是在身體上,包括在精神上的滋養。也許,讀我寫的育兒文章也是照顧好自己的方法之一呢!o(* ̄︶ ̄*)o

最後,留給大家思考的是:有哪些事能讓你感覺好、滋養自己。把它們記錄在本子上,今天就做一件吧!期待能在在評論區讀到你們的留言分享,讓我們共同學習。

【我是碧月,喜歡閱讀畫畫、更喜歡分享育兒經。邀請正在看的你一路同行,共勉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