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5个民俗,就别说你了解四川,更别说你是四川人

中国,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悠久的时光,留下许多文化遗产,这些都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我们每一个人对遗产都要心存敬畏、对文化充满自信。

1、跳曹盖

不知道这5个民俗,就别说你了解四川,更别说你是四川人

“白马-跳曹盖”是四川绵阳市平武县境内聚居的白马-的一种古老的驱邪祭祀祈福活动。

白马-历来信奉原始的自然宗教,不信喇嘛教,不吃酥油,每年的正月各寨子都要“跳曹盖”祭祀山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无病无灾。

跳曹盖整个活动包括:宰羊念经、引出曹盖、镇邪、劈魔、祭祀山神等几项内容。“曹盖”与“白该”的舞蹈是整个“跳曹盖”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跳曹盖的活动一般历时两天。这两天中,全寨子的人共同分享羊肉、烧馍,边跳圆圆舞边饮青稞酒,大家都非常兴奋,情绪热烈。跳曹盖其实就是白马山寨的狂欢节。

2、川剧

不知道这5个民俗,就别说你了解四川,更别说你是四川人

川剧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及云南、贵州、湖北省的部分地区,是中国西南部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它主要有高腔、胡琴、弹戏、昆曲、灯调五种声腔,是明末清初以来中国戏曲声腔剧种演变历史的一个缩影。明末清初,昆曲、弋阳腔、青阳腔、陕西梆子、湖北汉调、徽调等声腔流入四川,乾隆、嘉庆年间与当地的薅秧调、川江号子、地方小调、宗教音乐等逐渐融合,基本完成了外来声腔“四川化”的演变过程。辛亥革命前后,高腔、昆曲、胡琴、弹戏及四川本土的灯戏在同台演出过程中融为一体,形成“五腔共和”的川剧,一直延续至今。

3、泸州雨坛彩龙

不知道这5个民俗,就别说你了解四川,更别说你是四川人

四川泸州雨坛彩龙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浪漫的龙舞表演艺术被誉为“东方活龙”。清光绪十八年左右,当地艺人将原有的“草把龙”改成彩龙,到1919年,出现了第一条雨坛彩龙。自此每逢年节或婚丧嫁娶,当地百姓都要舞彩龙。

雨坛彩龙的表演重在一个“活”字,“人龙合一”。表演时舞者“动于中而形于外”,“心有性情,手衍神色”,“手随眼动,眼随心动”。在川剧打击乐的伴奏下,龙与“宝”交织缠绵,紧紧呼应,在龙舞中对龙的个性特征、生活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雨坛彩龙按连绵不断的太极图案行进表演,套路变幻莫测,表演活泼灵动,变化多端,或脱衣,或翻滚,或叹气,或擦痒,极显龙之性情。在此过程中,舞者与龙的情感融为一体。

4、抬阁(青林口高抬戏)

不知道这5个民俗,就别说你了解四川,更别说你是四川人

“青林口高抬戏”指流传、活跃于川西北地区江油青林口古镇的一种民间乔妆戏表演样式。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江油市的青林口都要举办传统庙会。当地这一习俗已沿袭多年,每年这个时候都要扎高抬、唱大戏。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因年代久远,已成习俗,每逢会期,必有表演,十里八乡,观者如潮。

5、夹江书画纸

不知道这5个民俗,就别说你了解四川,更别说你是四川人

夹江书画纸,历史悠久。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康乾时期成为“贡纸”和“文闱卷纸”,抗战时期达到顶峰,年产万吨,产量之多,品种之繁,品质之佳,为全国之冠。

以上5大民间艺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艺术瑰宝。它们凸显出“中国范儿”,不仅广受国际友人的欢迎,也在中国人民的世代传承之下,不断发挥出新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