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東至縣黎痕古街

池州市東至縣黎痕古街

東至縣黎痕古街隸屬東至縣木塔鄉,距縣城63公里處。

黎痕古街自唐代得名,歷代沿承沿用至今達1100年曆史,有著古老地域文化。“黎痕”村名源於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在此居住的汪,王兩姓先祖命名。據王氏族譜記載,唐文宗李昂太和元年(公元827年),王氏七世祖王五郎攜子由石痕(今泥溪鎮隱東村)逃難到黎源(今木塔鄉榮勝村西家),短暫居住一年後到黎渾(今黎痕古街下街),與先行居住的汪氏商議後將“黎渾”改為“黎痕”,並在此生息繁衍。宋崇真宗年間(公元1017年)設“黎痕鎮”,清乾隆年間(1742年)改為“黎痕鄉”。民國34年(1945年)至德縣國民政府立“泰山磬石碑”,以示安民,遂改“黎痕”為“黎安”。解放後為“黎痕村”,後簡化字將“黎”簡化為“利”,遂名利安。

池州市東至縣黎痕古街

池州市東至縣黎痕古街

池州市東至縣黎痕古街

黎痕古街王氏宗祠“惇敘堂”(現黎痕鄉愁館),位於“黎痕中街”,坐北朝南,“惇敘”取自“惇敘九族”,意為家人親友惇厚和順,相聚敘情。“敦敘堂”文革時期被毀,1982年在原址修建電影院,2014改建為“黎痕街鄉愁館”。存有清光緒皇帝欽賜“樂善堂”牌匾和民國許世英題字匾。

池州市東至縣黎痕古街

黎痕古街“七步街”,黎痕下街出入口沿七步古青石臺階拾級而上,是三里多長的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兩旁是高高的馬頭牆,老店排門,屋內雕樑畫柱,鏤空綺戶的徽派建築。現存的清乾隆年間修建的供排水溝渠仍在發揮作用。

池州市東至縣黎痕古街

黎痕古道保存有黎痕至蘇村詹村畈段和黎痕至曹家壩部分路段。黎痕河遺存有古碼頭。

黎痕古橋多為石孔橋,存有觀音亭卷洞橋,袁家石孔橋,泰安橋,齊彩橋。泰安橋建於清乾隆年間,長8米有餘,寬2米多,距河面高3米。

黎痕太平塘,近千年歷史,長30米,寬15米,用鵝卵石砌成,塘壩面用青石板鋪就。

黎痕千年古銀杏,樹高20餘米,為掛牌保護重點文物。

池州市東至縣黎痕古街

池州市東至縣黎痕古街

黎痕山美水清,古有“南陽修竹”“北嶺喬楓”“龍崗東障”“石壁潭影”“黎陽別墅”“永鎮禪林”“錦川夜月”“繡谷松風”等八景。現有九龍池,轎子尖,茶溪,棠林,燕窩裡,白果樹,蓮花形,楓坑,天鵝孵蛋,古銀杏等景觀。這裡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屬天然氧吧。同時黎痕還是革命老區,遺留有保存完好紅軍戰鬥過的工事,建有革命烈士陵園和“黎痕鄉愁館”,館內珍藏有紅七軍在此戰鬥過的照片及生活用具。館內矗立著方誌敏烈士、粟裕大將的塑像。紅色文化單獨介紹,這裡不做闡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