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以改革提升招商和项目建设质量

以亩均论英雄 以打桩论英雄

河北邢台:以改革提升招商和项目建设质量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闫立军、邢云)日前,位于清河经济开发区的河北亿利橡塑集团高新纳米材料项目开工。该项目亩均投资300万元,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亩均税收20.24万元、亩均产值420万元。“这个项目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能起到‘雁阵效应’的‘领头雁’作用,将为全县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注入新动力。”河北省清河县委书记王俊红说,今年,全县力争引进27个超亿元项目。

招商选资,不再“拣到篮子都是菜”,而是“以亩均论英雄”;项目建设,以“见工地、见设备、见产品”为标尺,“以打桩论英雄”;营商环境,由“保姆式”服务向“妈妈式”服务升级,把企业视为己出,精心培育……

今年以来,河北省邢台市加快高质量赶超发展步伐,“突破条条框框、打破坛坛罐罐”,以“保五争三拼第一”的争先意识,推动经济全面提速。一季度,该市公共预算收支、增幅均位于全省首位,财政保障民生和支持高质量赶超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4月7日,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已开工1267家,复工率达99.7%,大多数县区达到100%。

为突破土地瓶颈制约,向亩均要效益,前不久,邢台市出台了《关于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用地3亩以上的规下工业企业中开展“亩产效益”综合评价。

具体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以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污权增加值、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6项指标为主,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以亩均税收等指标为主。评价结果按一定比例将企业分为A类优先发展、B类鼓励提升、C类帮扶升级、D类倒逼整治。

邢台市提出,到2022年,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6%以上、单位能耗增加值年均增长8.6%以上、单位排污权增加值年均增长6.4%以上、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以上。

时下,“以亩均论英雄”,已成为邢台经济发展的一个“指挥棒”。该市全力实施“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五未”土地是指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建而未投、投而未达标等各类低效用地。经初步摸底,全市批而未供土地5.3万亩、供而未用土地1.1万亩、用而未尽土地0.7万亩、建而未投土地0.3万亩、投而未达标土地1.4万亩。目前,相关年度指标量化已分解到位,并逐地块明确处置措施和完成时限,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实现“有限空间、无限发展”。

同是清河县,占地面积仅9亩的同德有色金属冶炼有限公司,2018年纳税1200余万元,2019年利税超3000万元,成为全县亩均税收最高的企业。“全县企业都在‘以亩均论英雄’,同德就是要做‘英雄’。”总经理孙春景说,企业注重打造“小而美”,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做市场,“我们年产碳化钨粉1000吨,在全国钨资源回收再利用企业中,产量排名前三。”

项目“以亩均论英雄”,倒逼招商选资,不再“拣到篮子都是菜”。“项目只有落地、达产、投效了,才能把潜力变成效益,把前景变为现实。”邢台市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凡是“八字还没有一撇”的项目,不能列入年度重点项目计划;凡是未落实开工条件的,不能列入年度计划新开工项目。

今年,该市安排的300项市重点建设项目中,在建项目200项。从产业结构看,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有66项,传统产业升级项目85项。53个项目列入第一批省重点项目计划,比去年增加14个,省重点项目个数居全省第二位。

为让项目安心落地提高亩均效益,该市大力改善营商环境,由“保姆式”服务向“妈妈式”服务升级,把企业视为己出,精心培育。全市上下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经常深入企业和项目现场,多渠道帮助解决用地、资金、人才等瓶颈问题,使服务贯穿全程。

“在县城管局副局长刚志东的协调下,近70名工人和管理人员准时返岗,项目得以复工。”日前,威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经理朱勇说,“预计今年底实现主体工程完工,设备安装到位。”

威县是我省“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县之一。该县推进“马上办、点餐办、信用容缺办、不出村就办”新“四办”改革。“去年2月,我们开始‘承诺制’改革,目前,共有8个项目纳入‘承诺制’管理。”县行政审批局局长蒋志华说,改革后,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减至11个。

邢台市还利用“互联网+”等手段,全面推进政务服务由“面对面”到“键对键”的“不见面”改革。提出,一般政务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企业、群众“不见面”办理率,今年达到90%以上。行政审批事项,“不见面”办理率今年要达到3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