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恭達《軍魂頌》大草長卷創作談

堅守·探索·創造談談我的

書法長卷創作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言恭達,國家一級美術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兼職教授,東南大學中國書法研究院院長,北京語言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中國文字博物館、中國青銅器博物院顧問,第五、六屆中國書協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會長,(全國)教育書畫協會副主席兼高等書法教育分會會長。

改革開放的今天,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也是最值得歷史記載的時代。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因。作為漢字藝術的書法與文學詩歌作品一樣,同樣肩負著記錄歷史、陳述歷史、反映時代、感悟生活的本體功能與使命。書法在歷史長河代代相傳的演進中無不依託歷史的文脈與社會生活的變遷,開啟中華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彰顯傳統禮樂生活裡詩意的生命情調。“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歷代留下的書法經典,都是表達當時社會生活的風貌與歷史文化深層的意蘊。

當我們回顧歷史上傳世經典的藝術作品時會發現,這些作品大都具有這樣的特徵:內容上,書寫記錄了那個時代深刻的社會生活或特定的人文事件;藝術上,是在傳承歷史傳統的基礎上又注入了那個時代新的元素,包括筆墨技法元素與時代精神元素,完成了一個時代藝術承繼與創造的輝煌。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言恭達 隸書自作詩《追憶前遊之二》

今生無意戀繁華,贏得真傳始到家。

滿眼落紅春已老,扃門一任剪奇葩。

藝術作品的時代文化創造無非有兩個方面,即內容與形式的創變,“文”與“質”的互動。王羲之的《蘭亭敘》是一篇記錄當時盛大雅集活動的美文,顏真卿的《祭侄稿》則是悼念亡侄、催人淚下的祭文,而黃庭堅的《諸上座帖》記錄了宋代佛學和書法的時代關聯。從懷素的《自敘帖》直至林散之的《論書帖》等都是與當時的社會文化緊緊結合在一起的,也是書家親身經歷,抒發內心感受的自作詩文。歷代文人書家將傳統文脈與時代情愫有機融合,賦予一個時代藝術新的生命,這是中華民族十分寶貴的文化遺產。

應該說,古今中外,任何藝術都是時代的產物。就書畫藝術來說,傳世的經典作品可以說都是“為人生而藝術”。這種優秀的文化遺產都顯現出對當下社會的思考與人類精神的弘揚,也就是說,藝術的“人文性”,它的“人本主義”將永遠超越藝術本體的技法層面作為人類歷史的文化記憶積累下來。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言恭達 大篆自作詩《追憶前遊之一》

雪卷千堆送客仙,九皋鳳落散雲煙。

何須墨舞載時雨,好得詩文去補天。

我常說,我們這一代書畫家很幸運,趕上了一個好時代。今天,我們生逢奧運與世博兩次人類社會最重大的盛會在我們這個東方古國舉辦,怎能不讓人自豪與感奮?因此,自2008年起我就萌發了要通過書法來記錄當代歷史,體驗輝煌,努力創作精品,以留下時代的印記。要更理想地完成這一“宏大計劃”,我決定將書法定格在最能表達書家情感的大草書體,其形式是長卷。

今天《書法報》討論“鴻篇鉅製”這個課題,是很有意義的。當下書畫藝術的傳播已進入了“展覽時代”。書法已從個人書齋轉換為大社會的人文空間展示與交流,進入互聯網全媒體多形式的傳播與推廣。傳統書法作者與觀賞者從單一平面互動逐步轉捩為社會性大眾觀賞與點評。視覺空間的多維,交流形態的多面,傳播手段的多彩,驅使“展廳效應”呼喚“鴻篇鉅製”的出現。這同樣贏得書家從“感性的興趣”進入到“理性地追求”,凸現突破一般傳統陳式、出新求變的時代創作心理。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言恭達 隸書自作詩《答友人》

曾沐春風始報恩,桃園飲譽夢猶存。

人生閱盡風霜後,但教詩魂振國魂。

自2008年為奧運創作《我的中國心》大草長卷以來,整整十年,我已創作草(大草)、篆(金文)、隸不同內容長卷巨幅16件,其中大草長卷居多。要說這些“鴻篇鉅製”創作的初心,我基於以下三個方面的思考:

一是書法內容的定位。內容必定是時代特定的敘事經典表達或詩性傳遞。文字內容是任何一件書法作品的“核”,有核才有生命,才有魅力,才有根。

內容是你這一“鉅製”宣洩人文精神的基石。鑑此,這就決定了“鉅製”形式中這一“鴻篇”文本內涵品質的高端性與人文性,這就要求我必須選擇十分優質的與時代脈動同步的文本內容。無論是2008年創作的《我的中國心——何振梁在莫斯科申辦第29屆奧運會的陳述演講》大草長卷(規格70cm×1700cm,中國奧運博物館收藏)、2010年創作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胡錦濤主席在歡迎出席世博開幕式貴賓宴會上的祝酒詞》大草長卷(規格70cm×2500cm,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還是2011年創作的《世紀脊樑——推動百年中國歷史進程人物詩抄》大草長卷(規格97cm×4800cm,APEC美國夏威夷大學文化論壇展出)、2012年創作的第30屆倫敦奧運《體育頌——創意城市·2012倫敦美術大展》大草長卷(規格70cm×1700cm,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展出)、2013年創作的《時代抒懷——言恭達自作詩十首》大草長卷(規格70cm×1600cm,全國性展覽展出)、2014年為青奧會創作的《習近平主席給南京青奧會志願者一封信》大草長卷(規格70cm×2200cm,南京國際青年文化中心收藏)、2015年創作的《將軍吟——新中國元帥詩抄》大草長卷(規格97cm×2500cm,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一直到2017年創作的《軍魂頌——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大草長卷(規格97cm×3200cm,人民美術出版社紀念建軍90週年出版文獻展,在中國美術大樓展出);無論是2014年創作的隸書長卷《江海南通賦》(規格97cm×1800cm,南通博物苑收藏)、2015年創作的隸書長卷《棲霞山賦》(規格180cm×2800cm,南京棲霞寺刻碑建亭)、2015年創作的隸書巨幅《自作詩六首》(規格400cm×600cm,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在西安展出)、2017年創作的隸書長卷《東湖賦》(規格180cm×1300cm,陝西鳳翔鐫刻東湖碑林),一直到2019年創作的隸書長卷《中國大運河賦》(規格90cm×2600cm,由全國政協組織的“中國藝術家筆下的運河”150米畫卷前書題);無論是2017年創作的金文長卷《詩經·大雅·綿》(規格200cm×700cm,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收藏)、《詩經·秦風·蒹葭》(規格122cm×520cm),還是《自作詩六首》(規格300cm×600cm,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在上海展出),以上這些長卷作品的內容,均是我們生活中具有重大影響力事件的詩性表達,是社會文化的深層思考。可以想象,“奧運”“世博”“青奧”等的舉辦,昭示著當下中華民族日益強大和中國在世界外交史上的巨大影響力,以中華文化最典型的藝術形式——書法去表達這種中華文化自信。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言恭達 大草自作詩《澳洲行之一》

黛點花城薄霧開,潮聲到枕月中來。

問君此夕洋洲夢,一寸春心萬里回。

此外,我們這個時代也提倡和鼓勵書法藝術家不再沉湎於閉門造車,而是融入社會,擁抱時代,感知民生,感悟生活,讓書家個人的生活體驗提升為一個時代的藝術審美體驗,從而實現真善美相統一的時代審美理想。這是今天書法家藝術創作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個有良知有責任感的書家的社會擔當。

二是書法形制的定位。書法藝術的形制自古以來有多種,歷史上留下了各類書法款式的文化遺產,其中包括經典書法長卷,尤其是草書長卷,張旭、懷素、黃庭堅、祝允明、王鐸……讓後世仰之彌高。要盡情書寫今朝豪情,我選擇了書法長卷形式。長卷揮灑文字容量大,且可長可短,盡情揮灑,盡意造勢,不受篇幅限制;長卷書寫藝術處理變化大,跌宕起伏、首尾呼應,視覺空間虛實變化佈局特殊。尤其是大草書更能使觀者獲得符合時代特質的審美體驗,縱橫捭闔,大開大合,一氣呵成。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言恭達大草

自作詩《答友人》

自古藝文鄙釣名,人言寵辱也無驚。

誠心不入時流轉,立志承傳典業精。

三是書法創作理念的定位。“守正通變、融古為我”是我半個世紀以來尤其是三十年來書藝創作的堅定理念。千年的中華書法藝術發展到今天,隨著一個時代文化背景的轉捩而必然隨之變化,這是歷史的必然。我們常說,書法藝術的發展必須遵循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不能離開傳統的基因,但今天的迴歸傳統不是複製傳統,而是必須融入現代文化的諸多元素與時代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從我創作奧運長卷開始,就深深地意識到:從文字內容上這不僅僅是一份份重要的歷史文獻,同時也是書法內容與形式,時代文化創造的有效嘗試。可以說,長卷承載著當下時空的諸多元素,如在人文空間上,它是全球文化背景與人類重大歷史事件的記載;在藝術手法處理上它是白話文現代敘事方式,與傳統書寫唐詩宋詞、古典文賦有很大不同,需要詩性的轉換和音韻的豐富,這才能使長卷藝術具有獨特的時代精神與文化價值。因此,長卷創作不管是草書,還是篆隸作品,都須觀照與研究今天這個時代的審美趨向、審美體驗,從技法到風格都要追求“個性化”表達中的內質和民族脈象——中國氣派、中國精神的時代傳遞,而不是單一、膚淺的形式解構與視覺圖式。

我的《抱雲堂藝思錄》開篇有這樣一段話——“我戀古,但不守舊,我天天與古人對話,但又時時吸收時代的新鮮空氣。清逸、蘊藉、渾樸、平和、簡靜是我五十年來硯邊探索的藝術風格”。學書應從篆入,溯流而上。傅山雲:“不知篆籀從來,而講字學書法,皆寐也。”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我就進行“以篆入草”與“以草入篆”的探索,即以篆法入草書、以草意入篆書的實踐。此一“變法”,意在銜接並開拓清代金石學理念,實現當代碑帖相融審美理想的完善。這實踐用純羊毫(定製)、生宣,以裹鋒絞轉、逆勢澀進的筆法完成兩大創變。

下面,試以2017年所作《軍魂頌》大草長卷(32米)為例,簡要作一說明: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軍魂頌》大草長卷

(上下滑動)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毛澤東《沁園春·雪》)

茫茫大陸起風雲,舉國昏沉豈足雲。

最是傷心秋又到,蟲聲唧唧不堪聞。

(周恩來《次皞如夫子傷時事原韻》)

名將以身殉國家,

願拼熱血衛吾華。

太行浩氣傳千古,

留得清漳吐血花。

(朱德《悼左權同志》)

北伐時期士兵會,

秘密活動兩三年。

平江起義揚眉日,

工農革命旗幟鮮。

(彭德懷《平江起義口占》)

繁茂三灣竹樹,蒼茫五哨雲煙。

井岡搏鬥憶當年,喚起人間鉅變。

紅日光彌宇宙,戰旗湧作重洋。

工農億萬志昂揚,誓把敵頑埋葬。

(林彪《西江月·重上井岡山》)

微服孤行出益州,今春病起強登樓。

海潮東去連天湧,江水西來帶血流。

壯士未埋荒草骨,書生猶剩少年頭。

手執青鋒衛共和,獨戰飢寒又一秋。

(劉伯承《出益州》)

呂梁蒼蒼,汾水洋洋,

烈士英靈,山高水長。

(賀龍《為晉綏烈士塔題詞》)

斷頭今日意如何?

創業艱難百戰多。

此去泉臺招舊部,

旌旗十萬斬閻羅。

南國烽煙正十年,

此頭須向國門懸。

後死諸君多努力,

捷報飛來當紙錢。

投身革命即為家,

血雨腥風應有涯。

取義成仁今日事,

人間遍種自由花。

(陳毅《梅嶺三章》)

我盡力爭取不死,

繼續為革命奮鬥。

如果死已經來臨,

我也絕不畏懼,

決不發愁。

我給你們留下的,

只是黨的事業,

別的什麼都沒有。

我之遺囑是一句話,

永遠跟著共產黨走。

(羅榮桓《告子女》)

巍巍太行起狼煙,

黎涉路隘隱弓弦。

龍騰虎躍殺聲震,

狼奔豕突敵膽寒。

撲天火龍吞殘虜,

動地軍歌唱凱旋。

彈指一去四十載,

喜看春意在人間。

(徐向前《憶響堂鋪之戰兼賀》)

集師上寨運良籌,

敢舉烽煙解國憂。

瀟瀟夜雨洗兵馬,

殷殷熱血固金甌。

東渡黃河第一戰,

威掃敵倭青史流;

常撫皓首憶舊事,

夜眺燕北幾春秋!

(聶榮臻《憶平型關大捷》)

八十毋勞論廢興,

長征接力有來人。

導師創業垂千古,

儕輩跟隨愧望塵。

億萬愚公齊破立,

五洲權霸共沉淪。

老夫喜作黃昏頌,

滿目青山夕照明。

(葉劍英《八十抒懷》)

歲次丁酉之夏,言恭達書於抱雲堂。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言恭達在展覽現場為書友講解作品

一是作品氣格上以篆籀筆法入草,繞過明清,追求宋和宋以前經典的大草風貌,實踐清代碑學背後含蘊的博大輝煌的金石氣與傳統帖學透析的儒雅古逸書卷氣的融合。努力做到中鋒絞轉,氣格沉雄,縱橫奇逸、宏闊蒼遒。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軍魂頌》大草長卷(局部)

二是從長卷形式上,隨著尺幅的增大,尤其是駕馭長線的難度增大,包括開合、收放、聚散、方圓等矛盾的處理必須到位與到味。研究新時代特質,我追求大開大合的形式解構,借詩歌之意境,跌宕起伏,意趣橫溢。既豪邁大氣,又古雅清逸,力求開合有度,虛實相生。體欲方而用欲圓,應勢而生,隨象而形,結字之造險,布陳之虛實,通變中達到和諧統一。尤其是好多字法筆斷意連、筆斷勢連,營造形制布白的二度空間進入三維視野的過渡。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軍魂頌》大草長卷(局部)

三是墨法上的精心處理。“書法唯風韻難及”,書法的筆墨性,用墨亦是一大關鍵。林散老、曼翁師都是當代善於用墨的大師,其用筆與造線審美含金量都戛戛獨造,具有特殊的美學意義,表現為線性嬗變的豐富性,形式構成的隨機性,其中有一個共同點,均擅用渴墨,注重造白,獨闢虛靜境界。我在創作此長卷時,大量巧用渴墨、燥鋒、宿墨,其墨調、墨態做到了濃淡相宜、潤渴互補。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軍魂頌》大草長卷(局部)

四是通勢布白的全方位把握,以保證整幅作品氣息不但暢通,而且求得空靈虛靜。此是遵循老莊哲學的“虛、靜、明”“致虛極、守靜篤”,力求達到整體氣格境界的通明融和。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軍魂頌》大草長卷(局部)

供稿:2020《書法報》第6期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2020年《書法報》限時包郵,快快搶購

言恭达《军魂颂》大草长卷创作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