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時借彩筆抒胸臆 常將翰墨賦深情

3月6日電(戚軒瑜 趙雅惠)庚子新春,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洶湧,神州大地疫情肆虐。這一特殊時期,清華大學教授、著名書法大家言恭達先生心繫祖國、情牽大愛,他以飽含深情的丹青筆墨,化作一幅幅銀鉤鐵劃、情暖人心的文藝作品。3月6日下午,他將自己創作的《滿江紅•白衣天使出徵》書法作品捐贈給江蘇省人民醫院,表達了身為藝術工作者與醫務人員同心戰“疫”的決心。

新華網 || 時借彩筆抒胸臆 常將翰墨賦深情

《滿江紅•白衣天使出徵》書法作品捐贈儀式現場

在此之前,言恭達先生和夫人邵僉茵理事長還代表江蘇言恭達文化基金會,向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和江蘇省中醫院無償捐贈一百萬元。而這筆善款所購買的抗疫物資,也已在第一時間送抵湖北抗疫前線,送到了廣大醫護人員手中。

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扛。他的一筆一劃,都是家國情懷的湧動,一言一行,皆是大愛無疆的表現。

新華網 || 時借彩筆抒胸臆 常將翰墨賦深情

江蘇言恭達文化基金會捐贈100萬元

書中有情 字中寫愛

“含月銜星,忠誠載,今宵揮別。戰瘴癘,霄天義貫,壯行聲烈。”這正是言恭達先生飽含深情的詞作《滿江紅•白衣天使出徵》中的佳句,上闕敘事,描寫出徵的情景;下闕抒情,表達對壯士們的由衷敬意。

言恭達先生在以其獨創的大草長卷書法揮灑此卷的同時,也書寫了自己的家國情懷。這首記錄時代風雲、抒寫大愛情懷的佳作,一時引來唱和如雲。

紛至沓來的三百多名唱和者,有來自南京、蘇州、常州、徐州、泰州、南通、連雲港、鹽城、淮安、無錫的江蘇老鄉,更有來自山西、北京、河北、上海等全國各地的海內同胞。他們之中有專業詞家,有藝術愛好者,還有不少領導幹部加入。

“看到一線的信息,我心潮激盪感動不已,正是在這樣的心境下創作了這首詞。”言恭達先生說,“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裡,醫生、護士、軍人等抗疫衛士們衝在第一線,他們是這個時代的英雄楷模,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筆耕不輟,鍾情翰墨。在書寫了《滿江紅•白衣天使出徵》詞作後,言恭達先生還滿懷深情地寫下了《致最美逆行者》(七絕組詩),並分別用草書、大篆、隸書和小篆等進行書法創作,以有情懷、有擔當、有深度、有溫度、有力量的組詩,致敬抗擊疫情的白衣天使,用詩和書法藝術為奮勇戰鬥的人們帶去信心和力量。

“言恭達先生為當代書壇重鎮,追求詩書意境的和諧統一,抒發豐富濃郁的情感,記錄時代的風雲。深品他的詩書意境,我們彷彿看到白衣壯士們橫戈出征的英姿,彷彿看到他們在不見硝煙的戰場上英勇奮戰的情景。”湘潭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著名美術評論家蔣力餘感嘆道,言恭達先生的近作在文藝界掀起了一股“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熱潮。

其實,早在2月1日,言恭達先生就通過公眾號“抱雲堂書院”發出“共同戰‘疫’,我們一起努力!”的聲音,一張“我看不清你的臉,但我知道你在護我平安”的配圖令人動容。

與此同時,言恭達先生還邀請抱雲堂同門師友、學員及社會同道以“共抗疫情•你我同行”為主題舉行主題書法網絡展活動,響應者160多位,既宣傳黨和政府對防控疫情的堅強領導和科學決策,又以書法的藝術形式向奮戰在戰“疫”一線的英雄們致敬。

面對疫情,藝術家與藝術究竟何為?言恭達先生認為,與人民血脈相聯,同呼吸、共命運,是一個真正藝術家應有的品格。抒發家國情懷,謳歌人性的光芒,是藝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養人”的應有之義。

醫藝一家 共抗疫情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在堅守家園的後方,言恭達先生等廣大文藝工作者,紛紛拿起手中的筆,創作作品,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奮進力量。在抗擊疫情的前線,言恭達先生的詞作和詩句也引起了戰“疫”一線醫護人員的強烈共鳴。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裡,江蘇兒女近3000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武漢和黃石,這其中就有重點承擔援助湖北戰疫任務的270多名江蘇省人民醫院和53位江蘇省中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出征前夕,江蘇省人民醫院院長趙俊飽含深情地為奔赴前線的醫護工作者誦讀言恭達先生的《滿江紅•白衣天使出徵》,他說:這首“壯行詞”壯懷激烈、浩然正氣,句句戳心,令許多同志潸然淚下,激發起我們醫者“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責任、使命、情懷與擔當;詞句飽含著豪情,傳遞著溫暖,展現著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社會正能量,醫藝互勵共進,匯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

“言先生是懂我們的。”江蘇省人民醫院援黃石醫療隊隊員周楫如是說,“‘智勇仁,天佑大中華,多豪傑’,是言恭達先生對我們所有奔赴湖北的白衣天使的最高讚頌。我堅信,有全國人民齊心合力,必定能夠戰勝病魔,天佑大中華!”

“言先生的書法作品很有氣魄,古法新意,讓人賞心悅目,信心滿滿!再細細品味,這幅作品行雲流水,筆勢體現血脈不斷,醫藝一家,共抗疫情,激勵我們更好地投入到抗擊疫情的保家衛國戰鬥中。”江蘇省人民醫院援黃石醫療隊隊員吳愛萍說。

“言恭達教授的大草書法長卷《滿江紅•白衣天使出徵》大氣磅礴,又飽含深情,書寫了在戰‘疫’緊要關頭白衣戰士逆行出征,義震長空,戰瘴驅魔,保家衛國的浩然正氣。讀來蕩氣迴腸,又令身為其中一員的我感慨萬千。我們不是孤軍奮戰,我們的後方有黨和政府的堅強保障,有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更有愛的託付和期望。” 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醫療隊隊員吳軍說,“我堅信黑暗和風雨很快會消散,黎明和陽光也將馬上到來!”

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隊長、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陳旭鋒也被言恭達先生詞裡行間透出的雄壯之氣深深感染,他說,這幅長卷不僅鼓舞了隊員的士氣,也激勵了隊員定將不辱使命,勇往直前。“保家國、志如鐵!”陳旭鋒動情地說道,“我們一定不負黨和國家的期望,請江蘇父老鄉親放心,戰‘疫’必勝,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凱旋歸來。”

以筆戰“疫” 唯願凱旋

“當代中國文化的新覺醒是‘以道為本,以德為基’的道德責任,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作為擔當,這是中國人的理想人性‘仁’昇華為民族精神的‘道’,書法絕不是單一的技法訓練,而是一種精神價值追求。”曾經,言恭達先生這樣說。

“敬天愛人”,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現,也是言恭達先生堅守人文操守的處世信念。被稱為“中華文化的佈道者”的他,有另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南京市慈善總會副會長。

多年來,一直熱衷於社會公益與慈善事業的言恭達先生,通過出售自己的藝術作品所得款項,為四川汶川、青海玉樹、四川雅安等地震災區和安徽貧困地區、江蘇紅十字孤兒學校、全國艾滋病防治事業等無償捐資已達2000多萬元。

他還建立了“南京言恭達慈善基金”“東南大學言恭達教育基金”“北京語言大學言恭達藝術文化教育基金”和“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言恭達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基金”,2012年又建立“江蘇言恭達文化基金會”。

新華網 || 時借彩筆抒胸臆 常將翰墨賦深情

江蘇言恭達文化基金會捐助的物資

“願將熱血育新桃、換得春來萬瘴消;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盼君歸;憑語多加餐,春來約重還;捷報書來報故人 我欲因之壯詩魂……”2月28日下午,江蘇言恭達文化基金會捐助的防疫物資隨車馳往湖北,每一箱防疫物資上都仔細地粘貼著言恭達先生親自創作的詩句。他給支援湖北的江蘇省人民醫院、江蘇省中醫院醫療隊隊員寫下了殷殷囑託。雖然很多人都素未謀面,但那些守衛人民的“最可愛的人”,彷彿一直就在他的眼前。

新華網 || 時借彩筆抒胸臆 常將翰墨賦深情

江蘇言恭達文化基金會捐助的防疫物資隨車馳往湖北

這份“小禮物”來得及時,更是暖心,身在湖北的江蘇醫護人員在收穫“驚喜”之餘,亦是感動漣漣。

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市第一醫院醫療隊隊長、江蘇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劉雲很是驚詫,她原以為物資上用紅紙貼的詩句是援用的一些古詩句,仔細一看,卻是基金會自己借用古詩典故創作的詩句。“應時應景很有創意。”劉雲說,“有激情豪邁的‘熱血化春桃,換得萬瘴消’,也有傳語問候的‘憑語多加餐,春來約重還’。基金會不但送來了關心、愛心,還有詩心、詩魂,感謝言先生帶給我們前線抗疫戰士們的暖心物資和精神食糧!這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氣質,帶給我們一種強大的自信和力量!”

新華網 || 時借彩筆抒胸臆 常將翰墨賦深情

江蘇言恭達文化基金會捐助的防疫物資隨車馳往湖北

“你們的行動無異於雪中送炭,為我們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提供了有力的後勤保障;你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動著我們,鼓舞著我們堅守一線,心無旁騖與病毒做最後的鬥爭。同時,我們也深感責任重大,心懷感恩,砥礪前行。我們心手相連,並肩作戰,一定能走過寒冬,迎來春天!”主管護師顧素蓮感動地說道。

“‘憑語多加餐,春來約重還’,讀完此句,再看著言先生給大家捐贈的物資裡,有防護物資、藥品,還有貼心的食物,讓人倍感親切,亦是對我們醫護人員的細心關照。憑藉殷勤話語,讓我們好好吃飯,好好鍛鍊,不讓身體瘦損,約定待到扶春之際,一個都不少平安回家。”馳援武漢的護士馬進榕說,“來到武漢這座城市,是對我們的考驗,也是履行身為醫者的承諾。”

湖北這座城市被按下“暫停鍵”,但堅守於此的人們收穫了源源不斷的關懷、祝福與期待。疫情還未解除,勇敢“逆行”的白衣天使們依然在連續奮戰,言恭達先生銀鉤鐵劃的記錄不是為了忘卻的紀念,而是要銘記這一刻。“又見戎裝赴險行,扶傷濟世訴衷情”,他用翰墨丹青抒胸臆,一字一句總關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