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老闆無關“對錯”,她講究的是“妥協”和“交易”

我在MBA教“向上管理—如何成功的搞定你的老闆”這門課少說也有6/7年的時間了,每次上課幾乎都會被問到一個相似的問題:

Peter老師,如果老闆做“錯”了,我該如何應對?

比如說:

我覺得老闆給的命令是“錯誤的”;
我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
我覺得老闆的想法是“無法實現的”;
我覺得老闆分配的指標是“天方夜譚”;
我覺得,我以為,我判斷,我思量,
我我我我……

我還覺得

我的文章能獲諾貝爾文學獎呢!

搞定老闆無關“對錯”,她講究的是“妥協”和“交易”

當我看著臺下那一張張,被“變態“老闆折磨的要死要活的年輕臉龐時,我都會發自內心的感到心痛,恨不得上去再給他/她們補上兩記耳光,好狠狠的把他/她們打醒:

小夥伴們,你們快別再犯傻了!

職場裡哪有什麼“對錯”啊!?

她講究的是“妥協”和“交易”!

你如果只是一味的站在自己的角度抱怨,意氣用事,而不懂得利用資源和情勢進行聰明的妥協,合理的交易,那麼最終你就只能像個任性的孩子一樣,不但買不到新玩具,還會因為哭鬧被爹媽暴揍一頓,然後今後一個月都不能玩電腦遊戲,你說這是何苦呢?!

搞定老闆無關“對錯”,她講究的是“妥協”和“交易”

怎麼,你還不服氣?那好,就讓Peter哥給你們講個故事先,然後再借著這個CASE,好好給你們洗洗腦,重新塑造一下你們的職場三觀:

故事背景

很多年之前,我曾經負責過一個亞太區的營運團隊,下屬包括分駐在4個國家的營運總經理,以及位於中國總部的項目管理部門(培訓/流程改進/技術支持。。)--一共大概8/9個直線下屬。有一年,某位營運總經理因為個人原因提出了離職申請,在挽留無果的情況下,我需要在一個月之內尋找一個替代者:這是一個下面帶著十幾個高級經理/經理,外加500個售後服務人員的崗位。

對於我來講,當時有兩種選擇:

方案A:將原總經理的一個下屬(高級營運經理)直接提拔上來。(我的下屬的下屬)

方案B:把位於總部的一個項目管理總監下派。(我的直線下屬)

其實平心而論,無論選擇哪個候選人皆有利弊:


方案A

優勢:

  • 熟悉當地情況/和團隊關係密切
  • 具有豐富的一線運營經驗/踏實肯幹

劣勢:

  • 大局觀不足/壓力下容易
  • 能否獨當一面我沒有十足的把握

方案B

優勢:

  • 富有大局觀/具備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
  • 成熟穩重/懂得自我激勵/學習能力強

劣勢:

  • 沒有帶過大型運營團隊
  • 一線工作經驗不足/不熟悉當地情況

隨著現任離職日期的臨近,我在徵求了HR,以及數位和這兩個候選者都曾經共事過的同事/領導/下屬的意見之後,同時結合了我以往對他們的觀察和判斷,最終做出了決定:

選擇B方案。

搞定老闆無關“對錯”,她講究的是“妥協”和“交易”

任命是週三發出去的,結果不到三天,我就聽到了一個“震驚”但又“不意外”的消息:

方案A的那位小同學,因為實在無法平復內心受到的打擊,開始主動的去外部門面試新的機會。

同時“無意中”將他打算離開團隊的消息散佈了出來,一時間搞得人盡皆知,坊間議論不斷。而最終消息也傳到了我的耳中。

說句良心話,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時,心情挺複雜的--首先,我不想讓他走,原因有三:

  1. 這小子的工作成績確實不錯,雖然說能力上還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無法立刻提拔到總經理的位置,但只要假以時日,再加上他自己的努力,是完全有希望再往上發展的。
  2. 我也不想讓下屬—尤其是在一線打拼的運營團隊的兄弟們,覺得大老闆沒有人情味,只喜歡總部身邊的人,對基層的員工不信任。
  3. 我需要保證團隊和日常運營的穩定性—尤其是在新老領導交替的過渡期內,如果這個時候他撂挑子,極有可能影響到當地的KPI表現,這對新上任的領導,甚至是我本人的工作,都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其次,我的內心確實覺得有點對他不起:

這小子在我的團隊裡已經待了7/8年了,工作認真努力,對團隊有忠誠度,和我的溝通和私下裡的關係也都不錯,而且我知道他盯著這個總經理的位置已經好久了。

之前我每次去當地出差,都會和他聊到今後的職業發展,他曾經數次流露出這個意思,而我也曾經反覆鼓勵他要好好混,今後機會大大的。可結果呢?當機會到來時,卻給了別人……

搞定老闆無關“對錯”,她講究的是“妥協”和“交易”

想到這兒,我打算下週一給他發個微信,約時間和他聊聊。沒成想我的微信還沒寫呢,他就已經找上門來了---星期一一大早剛打開手機,我就發現了來自這個小同學的一條信息:

“老闆,今天有時間嗎?想和你聊聊,我挺鬱悶的……”

很快,在我的秘書安排下,一個時長一小時的電話會議被接通了:“老闆,我覺得挺不開心的。”他一上來就直言不諱的表達了不爽的心情。

“哦,說說看,為啥不開心?”我明知故問道。

“老闆,我覺得這個決定不太合適,我仔細的比較過我和***,其實我發現自己比他更有優勢,比如說我在當地已經待了6/7年了,比他更熟悉團隊;我更瞭解當地的市場情況;我和跨部門的關係更好;我更……”

此處略去1000字,詳情請參見方案A的優劣勢分析

當他的吐槽告一段落之後(15分鐘過去了),我耐著性子給他逐條解釋了為何方案B是對組織來講更佳的選擇,並嘗試安撫和挽留他。

可我的話還沒說到一半,就被他的新一輪訴苦打斷了:

“老闆,你說的這些我都懂,可是他的那些優勢我也有啊,你比如說”大局觀“吧—我上個月就獨立發起了一個全部門的流程改進項目,最終節省了****錢,得到了*****的表揚。再比如說……”

此處繼續略去2000字……

20分鐘又過去了,我的耐心也被消磨的所剩無幾了。於是我直截了當的打斷他:

“小夥子,所以你的最終決定是?”

“我還是想去試試其他部門的機會”,電話那頭的他繼續嘟嘟囔囔的說到。

“我理解你的感受,那有什麼是我現在能做的,以至於可以改變你的決定呢?”到此,我覺得自己的耐心已經到頭了。

“我還是想去外部門試試……”

“ok,祝你好運!”

電話會議就此結束。

搞定老闆無關“對錯”,她講究的是“妥協”和“交易”

電話一放下,我就立刻召集HR和即將要派駐當地的新任總經理,一起重新規劃了當地未來的組織架構—我指的是剔除掉這位哭哭啼啼的高級經理之後的新架構:

其核心思路就是將這位小朋友的現有團隊打散,分配給其他的經理,這樣就能把將來因為他的離職而造成的動盪降到最低,而且提前做好了準備。

搞定老闆無關“對錯”,她講究的是“妥協”和“交易”

同時又額外的挑選出了幾個平時表現優異,而且職責重要的當地管理人員,該升的升該加薪的加薪該擴大團隊的擴大團隊。

一時間大夥無不歡欣鼓舞喜笑顏開(除了那位鬱悶的哥們),爭相表示堅決擁護黨中央的英明決定,一定做好支持新任領導的工作,同心同德共創輝煌……

三週後,又一個消息傳來:那位哥們最終沒有通過外部門的面試,只好重新回到了本部門,可是他的團隊早已經被拆散分到了其他的經理旗下,結果他成了一個尷尬的存在:

留下吧,無事可做;走吧,又沒地方可去。

搞定老闆無關“對錯”,她講究的是“妥協”和“交易”

又過了四周,我接到了一個友商COO的電話(圈內的朋友),詢問我認不認識某人(就是那個鬱悶的哥們),以及我對這個人的評價,當我問WHY時,這個朋友說:

“哦,因為他來我的公司面試,我發現他是你的手下,所以來問問,怎麼樣,這個小夥還行嗎?”,

“呵呵呵。。。。。。”

你覺得此時我除了呵呵,還能說些什麼呢?

總結

這件事已經過去好多年了,現在回頭想想還是挺有感慨的。

其實那天和這位小夥伴談話之前,我都已經做好了“補償”和“安撫”他的打算(或者叫“妥協”和“交易”更合適吧):

如果他能在溝通中接受我的決定,而且積極的配合新任領導儘快熟悉情況,讓團隊順利度過難關,那我會立刻做出包括,但不侷限於以下內容的措施:

  • 立刻加薪
  • 調整職務級別(享受總經理待遇)
  • 給予其他新的發展機會
  • 未來無論哪個部門出現總經理空缺時,予以優先考慮。

等等……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

忍住自己的鬱悶,無條件的接受組織已經做出的決定—就是那個他覺得“錯誤”的決定。


1.付出物

對組織/老闆所做決定的理解/接受和支持,識大體,服從團隊。

2.獲得物

老闆的信任,今後的優先發展機會,在老闆心目中長遠的價值。

搞定老闆無關“對錯”,她講究的是“妥協”和“交易”

或許有一天你發覺日子特別的艱難,那可能是這次的收穫將特別大

我不知道具體到這個案例中,我當初做出的那個決定是“對”的,還是“錯”的。但是20多年的職場經驗告訴我:

已經發布的決定是不應該更改的,這一點自始至終我都非常堅持,甚至不惜為此做出犧牲—比如說那個表現一向不錯,而且頗有潛力的高級經理。

因為我知道一個組織要想良性運轉,就像一臺機器一樣是需要程序和規則的。

你可以質疑或者校正某個個體決定的好壞優劣,但是你不能去挑戰規則本身。

因為破壞規則比規則不完善的危害要大的多。如果你一定要挑戰她,那我站在老闆的角度,只能為了整個組織的利益(這其中也包括我本人的利益),而毫不留情的犧牲掉你!此事無關對錯,就像歐美黑幫電影裡常說的那樣:

Sorry,It’s all about business!”

昨天晚上我兒子有點感冒,因此今天從幼兒園接他回家時,我就想不讓他去樓下的遊樂園玩—因為外面風很大,害怕他的病會加重。

“我不要!別的小朋友都有下去玩,我也要去!”兒子很不開心的說道。
“乖兒子,今天咱們不是生病了嗎?你如果聽話,爸爸過兩天等你病好了給你買玩具好嗎?”
“爸爸,是不是真的不能下去玩啊?”兒子還是有些不甘心的問。
“對啊,你看外面多冷啊。”
“那好吧……但是我想要回家看會電視
(因為害怕他的眼睛近視,平時嚴格控制他看電視的時間)。”
“沒問題!”
(只要能把他忽悠回家,啥條件都行)
“嗯……我還要個最新的變形金剛!”
“可以,爸爸改天給你買!”
“爸爸太棒了!走,咱們回家吧!”

我怎麼覺得哪裡好像不對勁啊?

到底是我成功的把兒子“騙”回了家,還是我兒子通過“妥協”和“交易”把我給成功的忽悠了??

這事等會得好好想想……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