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在险峰


无限风光在险峰

巴东县有一条神农溪,神农溪中游有一处曲折幽深的峡谷叫做鹦鹉峡,鹦鹉峡东岸有一处面长近四、五千米,最处高达600多米的板壁崖,这处最高的板壁崖名叫高石岩。 高石岩座落在溪丘湾乡火炮山村宋家湾西侧。是神农溪边一处最高最高最险最雄奇的高崖。崖顶就在宋家湾八组地界。距村组公路约300多米。站在岩顶,可鸟瞰整个鹦鹉峡,俯视神农溪。 从高石岩往南的连片悬.,依次叫做野羊岩(野山羊成群结队出没,俗称羊圈juan)、徐家屯岩(这里有座古寨,称徐家寨,据说是在清朝嘉庆元年,川、陕、楚三省交界处的白莲教起义时,白莲教中一个姓徐的首领在这一带筑寨据守,以对抗朝庭官兵围剿而得名)、牛角洞岩、獐子岩(这里经常有麝獐出没。后来,地方人们为了顺口,误称其为“张巴子”岩)和硝场岩(古时官方采硝一上炼硝的场所)。这几处高岩都有一个共同持点:悬崖壁立,崖壁陡峭,高达数百米。真可谓“黄鹤之飞尚不过,猿猴欲渡愁攀援。”

无限风光在险峰


上文提到的这几处悬崖,每一处悬崖几乎都有着一段奇特的故事。

关于硝场岩的故事。

硝场岩毗邻龙船河村的下谷坪,岩底至下谷坪的岩口叫硝场岩口。传说自清未至民国初,这里有一处官办的炼硝场。专门从事提炼岩硝制黑火药。

硝场岩的崖壁底部,有一排形态各异的岩洞。据父亲讲它们分别叫硝洞、石棺洞和三层楼洞。硝洞是我最熟悉的地方,我十来岁前后的每年冬天,当村子里冰雪覆盖时,父亲就带着二哥和我,还有四弟,翻越悬崖峭壁到硝洞里去刨扫硝土运回家提炼岩硝制作黑火药卖给猎户挣些零花钱补贴家用。

去硝洞的路特别难走,从岩底至洞口有一处长达两米多的绝壁。要手脚并用攀住石缝慢慢爬到洞口处。硝洞也并像洞,而是一处高约十多米,宽仅容一人侧身而进的大岩石缝隙。石缝上、下狭窄,只有中间位置人才能钻进去。且脚下的石缝既窄且遍布怪石。我们只能赤着脚,手拿一个用墨水瓶做成的小煤油灯,用双脚蹬着两边的石壁慢慢摸索前行,大约进去四、五百米后,来到一处较为宽阔的地方。然后脱掉棉衣,一手拿着刷子、撮把、布袋,一手拿着照明用的煤油灯,分散爬进各个小石洞及石缝中,用刷子扫,用手抓,把小洞里或石缝石壁上的白色的像冰凌一般的岩硝收集起来,装进小布袋再慢慢搬到洞外。每次进洞一工作就是七、八个小时,运气好的时候,一个人能收集到四、五斤岩硝土。在洞内刨硝土,个子越小的人优势越大,小个子狭小的岩洞也能钻进去,收集到岩硝后倒退着爬出来。个子大的进去容易出不来,非常危险。我曾听人讲过一个让人笑不得的故事:

月明垭村有个叫王启某的创硝人,一天他和几个伙伴进硝洞创硝土。因为他个子大,钻进一小洞内后退不出来了。折腾了个把时展,急得哭了起来。

同伴在外面安慰他:“老王,你别急,我们出找几个石匠带铁锤钻子进来,把石洞凿大,把你救出来好吗?”

王某打着哭腔应道:“怎么得了噢,就是来一百个石匠,也打不出来一个王启云啰!”

不知怎么的,他哭了一阵后冷静下来,居然一下子自己退出来了。

工作间隙休息时,父亲就讲故事我们听。

第一个故事:三层楼洞的的革命历史。

上世纪三十年,毛主席带领秋收起义的革命队伍踏上了井冈山,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的火种传遍大江南北。贺龙领导的起义部队建立了湘鄂西革命据地。巴东县苏维埃政府在黄大鹏等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组织青年参加红军。在各乡镇成立农协会,革命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当贺老总率领的红军主力北上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疯狂反扑。地方党组织和红军留下的伤病员被迫转入地下:有的躲进深山,有些藏进岩洞。

月明乡龙船河村农会主席王承章三年命带领另在他家养伤的两个红军战士躲进了硝场岩硝洞旁边的三层楼岩洞内。当时,担任巴东县国民政府保安大队大队长史子会带领一百多人的保安大队官兵,把硝场岩周边包围起来。对山洞发起强攻,不断地向岩洞口射击,还找来许多干柴,在上面浇上辣椒面,点燃后用烟熏洞口。围攻三天三夜,洞内的几个人因弹尽粮绝,被俘牺牲。

当时我听了故事还将信将疑。后来上小学时听到一个叫祁继美的老人给我们讲家乡革命斗争史时也讲了这个故事。居然和当年父亲讲的一模一样。

无限风光在险峰


牛角洞岩。黄色岩壁是深凹进去的悬崖,长年累月淋不着雨,所以呈深黄色。

牛角洞岩崖壁底部一带又名牛角洞湾。这里有一处奇特的岩洞。进口离地面5米多高,洞口较大。沿着着峭壁攀爬进洞内,你会发现洞道呈牛角弯形向斜上方延伸,且山洞空间逐渐变小,极像牛角似的。顶部有一小洞口。沿洞壁爬到顶部洞口,再向下望,洞口离岩底高约20多米。此洞下面大,上面小且洞道弯曲,形似牛角,故当地人称它牛角洞。就在这个牛角洞里,大革命时期发生过一段悲壮的革命故事。

无限风光在险峰


牛角洞岩上的宋家湾里,有一个名叫宋宏宝的青年,他是我大爷爷宋光美的儿子。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指引下,许多热血青年积极投身革命,加入党组织,成立农民运动协会,参与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暴动。二十岁的党员宋宏宝被推选为火炮山村农会主席。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抵达鄂西地区时,中共巴东县委组织地方党员,农会组织积极开展革命工作,为红军筹积粮食,救治红军伤病员。当红军主力北上时,部分重伤员不能随军,就秘密分散到各地方党员干部家中调养。宋宏宝就带回来两个重伤员。红军主力刚走没几天,国民党反动派就展开疯狂的反扑。国民党县保安团长史子会带领几百人的保安队下乡搜查抓捕红军伤病员和地方党员干部。一时间,白色恐怖笼罩,四处血雨腥风。

巴东县委和留守伤病员领导商议决定:迅速将大部分伤员转移到小龙乡万仙洞驻扎。来不及转移的由地方农会协同就地找地方躲避。红炮山离万仙洞较远,宋宏宝就带着两个红军伤员就近躲进了獐子岩下的牛角洞。保安团带兵沿鹦鹉峡两岸的山岩搜山抓人。首先发现了躲避在硝场岩三层楼洞的龙船河村的王承章及两个红军伤员。保安团在围攻他们的同时,再增加兵力沿着崖底向北搜索。一群匪兵搜查时发现了牛角洞,并发觉从林中有人走过的痕迹。他们立即报告上司增加兵力围堵。宋宏宝和两个红军伤员被堵在牛角洞中,内无食品,外无救兵。只得隐避洞内。敌人在洞外大呼小叫,向洞内胡乱放枪。但他们也不敢冒然进洞搜查。夜幕降临时,敌人在岩下生起了篝火,准备彻夜据守。宋宏宝和两个红军伤员经过仔细观察后商议后决定。两红军战士称黑夜跳下悬崖,沿着预定方向突围,宋宏保则留在洞口向敌人扔石块转移敌人的注意力。子夜时分行动开始,两红军战士摸黑下到洞口边隐避,宋宏宝将准备好的石块奋力扔向敌群。矇胧中的匪兵遭到突然打击,顿时一片慌乱,胡乱放枪。两红军伤员称着混乱迅速跳下四、五米高的洞口悬崖,沿着山脊消失在茫茫的夜空中。据说他们成功突围后,终于找到大部分伤病员据守的万仙洞。但后来被敌人围攻数日,全部壮烈牺牲。

红军伤员突围后,敌人盯守更加严密。此时天已大亮,宋宏宝知道白天突围根本不可能了。就在顶部洞内继续隐藏,打算挨到天黑后再想法突围。但是经过一天一夜和敌人周旋,洞中既无食物,又无饮水,饥渴难耐。敌人发觉洞中没有动静,他们找来干柴,在上面撒上辣椒粉,点燃了向洞内熏烟,用此方法把人逼出来。但是他们不知道,牛角洞洞口离地面较高,并且洞中部还有向外的小洞口,其实烟是熏不着的。

也许是事与愿违吧!当敌人忙着用烟熏山洞时,附近却突然出了现一个老婆婆,一手提着一个用竹子编织的饭篓,另一只手提着一个盛水的葫芦。

她走近后对敌人说:“你们莫熏的达吗,我的和尚子还在洞里头呢!”

敌人一听说,赶紧问她,你说的和尚子是哪个?老婆婆说:“和尚子是我的儿子宋宏宝唦。”

这帮坏家伙一听,那个乐呀!“我们要找的就是宋宏宝。”

他们立马把老婆婆捆绑起来,嚷着要拉去枪毙。宋宏宝在洞里看到这个场面,加上饥渴难忍,为了母亲不受折磨,他毅然决然地走出山洞,匪徒立刻将他团团围住,抓回去向上司请赏。

原来,他和他母亲约定,隔一天晚上回家取食物和水。他母亲见他几天没回,担心了他们饿着,就来给他们送水和吃的。可谁知道反而帮了倒忙呢?

宋宏宝被敌人抓去后,关押在下谷坪老新屋(县保安团临时办公地)。遭受严刑拷打,要他交代地方党组织的人员名单和红军伤员的下落。面对敌人的迫害,他始终一声不吭。最害被敌人杀害。解放以后,他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土。有关部门还为他立了一块“宋宏保烈土”的基碑。

他,就是宋家湾村民宋秀荣的太祖爷爷。

鉴于上述这段革命历史,宋家湾的乡亲曾提出一个动议;提议把獐子岩改名为“宏宝岩”,以此来纪念他老人家为人民为革命所作的贡献。

无限风光在险峰


无限风光在险峰


改革开放的今天,火炮山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修到各家各户,家家盖起了新楼房,户户用上了自来水,电视、宽带进家门,家家户户有电灯,各家各户都开辟了果园,种上桃、李等果树。

生活条件改善了。人们有了新的追求,乡亲们都想着如何利用家乡的红色幸命历史和险峻秀美的自然景色来发展乡村旅游业。

2019年岁末,宋家湾的父老乡亲在组长宋秀伦的号召、带领下,自发地行动起来。他们用镰刀,斧头、锯子等工具,从南边的獐子悬崖边向北至高石岩顶,砍割出一条宽一米多,长一千三百多米的小路。

无限风光在险峰


他们期望通过此举,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笔者于去年年底,邀同几位乡亲沿着这条小路走了一趟,并拍摄了此文附带的照片。

我以为,如果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抽空请有关专业人员沿着此小道参观考察一番,再请专业人士加以设计,拟作出一个乡村振兴的项目,来争取一定量的资金,沿着崖壁顶端修建一条沙石水泥类的人行步道和几处观景平台。附加一定数量的安全设施。那么,在不久的未来,这里还真的可能成为一处不错的探险猎奇,观景旅游的胜地呢。

高石岩南侧

无限风光在险峰


宋家湾近景

无限风光在险峰


无限风光在险峰


无限风光在险峰


刀削般的悬崖

无限风光在险峰


无限风光在险峰


野羊岩

无限风光在险峰


岩顶怪石——龙爪石

无限风光在险峰


无限风光在险峰


具有观赏价值的常绿灌木——椆树、黄杨树、九钢木…

无限风光在险峰


野羊岩,当地人俗称“羊圈”岩,丛林中野山羊成群结队。

无限风光在险峰


站在岩顶,俯瞰神农溪中的游轮

游轮辟波前行

无限风光在险峰


无限风光在险峰


无限风光在险峰


在神农溪游轮上仰望高石岩

无限风光在险峰


神农溪上杨家凹

无限风光在险峰


无限风光在险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