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鄭大一附院實現重大突破,成功實施省內首個機器人輔助下立體定向腦電圖技術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外科焦紅亮副教授聯合癲癇多學科會診團隊

,對一名影像學檢查正常的成年頑固性癲癇病患者成功開展機器人輔助下顱內立體定向腦電圖技術(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 SEEG),對癲癇的起源病灶及癲癇外科手術進行了精準定位,填補了河南省在該項業務上的空白。

癲癇是神經科和兒科的常見病,其中約30%患者是頑固性癲癇,需要多學科協作才能取得較好療效。多年來,一附院在癲癇病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組建了包括神經內科連亞軍教授、陳晨教授、張海峰博士、神經外科劉獻志教授、楊波教授、小兒內科王懷立教授、羅強教授、磁共振科程敬亮教授、張曉楠副教授、核醫學科韓星敏教授、謝新立副教授、王瑞芳博士等在內的癲癇多學科會診團隊


牛!鄭大一附院實現重大突破,成功實施省內首個機器人輔助下立體定向腦電圖技術


該團隊定期對頑固性癲癇患者進行會診,通過磁共振和PET-CT融合技術尋找癲癇起源病灶,進行視頻腦電圖連續監測,從發作期腦電圖起始放電和放電演變進一步確定癲癇的起源病灶,為癲癇外科手術進行定位。

立體定向腦電圖技術採用機器人輔助立體定向的方法,在患者顱內植入深部電極,利用深部電極對腦深部結構進行記錄,通過“解剖-電-臨床症狀學相互關係”分析方法,從時間和空間上對癲癇放電的起源灶、傳播形式及所涉及的皮層結構進行評估,精確定位致癇灶


治療中,一附院醫療團隊通過微創外科手術,將多個電極放入患者大腦深部,全面監測癲癇的起源、擴散和症狀產生,使癲癇外科手術更加精準切除致癇灶。與傳統框架立體定向技術相比,機器人輔助立體腦電圖技術使手術時間大大縮短,具有安全性和精確度更高等多個優點

。該技術的成功開展,將為癲癇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診療服務,造福更多癲癇患者。


歡迎關注“鄭州大學”頭條號,獲取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鄭州大學最新精彩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