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帶1400年古畫鑑定, 專家說是贗品, 女子笑問: 你可知出自哪?

最早關於張善果的文字記載,出自於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卷七:僧繇子善果,李嗣真雲:“既漸過庭之訓,猶是名家之駒。摽置點拂,殊多佳致。時有合作,亂真於父。若長轡遠途,亦不迨意。一篇之中,自有玉石在田楊之下、鄭法輪之上。”而張善果不會想到的是,自己的一幅畫,卻在千年之後,引發了一場爭論。


女子帶1400年古畫鑑定, 專家說是贗品, 女子笑問: 你可知出自哪?



這位女士叫石秋林。她很喜歡古董,所以她也在家裡收藏了許多珍貴的古董。此外,她也是一名畫家,所以她對古董書畫很感興趣。有一次,她去日本旅遊採風,參加了當地的一個畫展。當時,她遇到了南北朝梁國畫家張善果的一幅古畫。眾所周知,張善果是中國畫家四祖之一張聖堯的兒子。他在繪畫方面也很有天賦和造詣。他的繪畫對中國後世的繪畫風格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石秋林看到這幅畫時,覺得自己很喜歡,於是花了很多錢去買。

女子帶1400年古畫鑑定, 專家說是贗品, 女子笑問: 你可知出自哪?



但石秋林當時並沒有透露這幅畫的價格,但根據保守估計,至少應該是1000萬。石秋林把古畫買回來,一幅收藏,一幅欣賞。但眾所周知,古董要有好的價格,除了一定的年代感外,還需要有一定的曝光度,才能獲得市場的人氣,價格翻番。於是,石秋林後來參加了一個鑑寶項目,請專家趙強先生幫他看看這幅畫是不是張善果的真跡!俗話說:“稀世珍寶!”張善果沒有留下多少書法。如果石秋林手中的畫是真的,那將是非常珍貴的。不幸的是,專家在觀察表上說:一個錯誤!是假的。究其原因,畫中有三枚印章,一枚是崇政宮的珍寶,即北宋宮廷的印章。另一件是《宮華堂集》,是宋代高宗公主趙果衝的藏章。

女子帶1400年古畫鑑定, 專家說是贗品, 女子笑問: 你可知出自哪?



最後一個是乾隆御展,是乾隆皇帝收藏的印章。清朝距今約300年,南宋至清朝還有500年。當我們仔細觀察這三個印章時,我們可以看到,這三個印章的硃紅色是一樣的,顯然是從同一個糊狀物。此外,畫作中還有幾處破損處,懷疑是故意做舊的,所以專家認為這是複製品。聽完專家的解釋和介紹,石秋林覺得這是胡說八道,笑著說:“你知道它是從哪裡來的嗎?”原來這幅畫是她在日本的一個博物館裡畫的,上面有附近博物館的題詞和附言。你知道,鄰近的博物館很有名。它的名字取自《論語》中“德不孤,必有鄰”的一句話。鄰近的博物館是日本名副其實的中國文物博物館。它在當代中國收藏界轟動一時,一度被公認為收藏界的權威。

比如宋徽宗的《珍禽圖》和米芾的《燕山銘》都出自附近的博物館。石秋林對專家的質疑,意味著他想在公開場合證明自己的畫是真的,而不是假的。


女子帶1400年古畫鑑定, 專家說是贗品, 女子笑問: 你可知出自哪?


面對石秋林的說法,專家表示,這幅畫確實有題詞和後記,但他表示,並不是鄰家博物館的畫都是真品,也不是鄰家博物館的畫都能賣高價。聽完專家的解釋,石秋林女士還是不願意接受。她離開時仍情緒激動,說要再請權威專家鑑定。鄰館的權威毋庸置疑,但這並不意味著不會出錯。對於張善果留下的這一水墨寶藏,人們當然希望它能是正宗的。這樣的文物,不管誰知道,只要能妥善保存,都是件好事。你覺得這個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