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後檢查怎麼做?看完本文你就知道!

一般而言,金融機構的風險治理體系由三道防線構成:

經營單位、客戶管理部門為第一道防線;風險管理、信貸審批、法律合規為第二道防線;內部審計、紀檢部門為第三道防線。因此風險管理工作不應該只是風險管理部門的職責所在,而應該是全面的、全流程、全員的,具體而言指的是授信業務涉及的各機構、各部門、各崗位應按照全面、全程、全員的原則,切實履行授信風險管理職責,不僅要對授信風險管理過程負責,更要對資產質量管控結果負責。

接下來,本文將重點闡述經營單位在授信後檢查階段的職責流程,經營單位是金融機構授信業務前線單位,直接負責敘做各類對公授信業務及其風險管理,是對公客戶授信風險管理的第一道防線,對所敘做授信的安全及合規承擔第一性責任。

貸後檢查怎麼做?看完本文你就知道!

一、授信後管理定義

授信後管理是指從授信啟用到結清前對客戶和授信業務所採取的各項風險監控與風險化解的行為,其主要任務是對影響授信償還的各項風險因素進行跟蹤和分析,及時發現風險隱患,並採取有效的應對和補救措施,核心是防範不良貸款的發生。授信後管理工作既是一次授信工作的後續,又是下次授信工作的開始。因而,授信後管理工作既要有效風險識別,又要為客戶關係的發展做好準備。

授信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授信後檢查、風險排查、收息收貸管理、風險預警管理、風險分類及預計損失計提、重點監測客戶風險化解工作、抵質押物價值重估管理、業務移交、授信後檔案的管理等。

二、授信後檢查內容

授信後檢查基本指導思想是本著以“問題導向”的檢查思路,通過對授信業務用途檢查、日常收息收貸管理、借款人經營情況、財務指標、風險緩釋措施等相關內容的變化情況進行檢查分析,從而對授信風險進行判斷,並形成續做策略及管理評價。授信後檢查具體分為

授信後日常檢查、平行作業和風險排查三大部分。

具體內容如下:

1用途檢查,貸款出賬後7日內,主辦客戶經理通過調閱借款人用款流水對貸款直接用途跟蹤檢查,在信貸管理系統中錄入提款記錄,監督檢查貸款實際用途是否符合借款人的提款申請和借款合同約定的用途和方式,對轉入他行同名賬戶的貸款資金,應收集與貸款用途有關的憑證並歸入三類檔案備查;檢查具體內容包括:信貸資金劃付日期;劃付金額、交易對手、支付方式(包括自主支付和受託支付)、申請或合同約定的授信用途、信貸資金實際用途是否與合同約定相符;挪用的貸款是否已按規定進行了處理、授信用途檢查評價等。

貸後檢查怎麼做?看完本文你就知道!

2收息收貸管理

1)收息

收息工作屬於日常基礎性工作,根據具體授信方案中約定的還款頻率,如按季結息,按月結息、按年結息進行收息工作管理,本文主要以按月結息為例進行分析,一般至少提前7天與借款人聯繫落實還息資金,做好臺帳登記工作。如預計可正常還款,應至少在結息前一天查詢利息入賬情況。如預計無法正常還息,應加強催息工作,必要時要進行現場走訪工作。至少應在欠息當日進行電話通知,通知為避免金融機構債權安全性受到侵害,對於欠息客戶,應嚴格落實《欠息催收函》發送工作,保留好催收記錄,做好訴訟前的材料收集準備工作。

2)收貸

一、判斷是否能正常還款。如能正常還款,一般至少提前20天聯繫落實還款資金,提前做好還貸手續,準備好轉貸材料。

二、如預計無法正常還款,為了防範和化解信用風險,需提前上報授信轉貸方案,可採用貸新還舊、重組、授信期限延長等多種措施。對擔保圈鏈貸款,可以考慮多種措施拆圈解鏈,例如保證人已完全喪失代償能力,金融機構是否可以考慮綜合相關因素,實事求是地對擔保條件進行調整,這也是目前各大金融機構正在探索化解存量風險事件的新方式。如遇到借款人不配合轉貸方案的,長期懸而未決的,可考慮訴訟方式解決,因此,貸款逾期後經營單位應按照相關規定寄送《逾期貸款催收函》(一般至少每30天發一次)。3

全面檢查根據客戶類型,五級分類為正常類,五級分類為關注類及以下的至少應每30天進行一次完整的全面檢查,並在信貸管理系統中錄入檢查報告。檢查內容包括:某金融機構以及他行貸款是否逾期、欠息、水電繳納情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重大訴訟信息、是否存在拖欠工人工資、稅費等情況、是否存在重大事項變更、財務數據分析、擔保情況分析(擔保人分析可參照對借款人本身的分析)、抵質押物情況分析(包括是否被查封、價值是否出現重大貶值等)等。

4平行作業現場走訪,一般而言,平行作業應有業務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貸後管理部分)協同進行,平行作業現場檢查的內容主要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客戶經營狀況、財務及非財務信息、授信資金使用情況、目前企業融資需求、所處行業發展狀況、突發事件及預警情況、擔保的風險緩釋作用等。平行作業實施人員可根據本次平行作業目的,確定重點內容。平行作業如能做到突擊檢查,效果更佳,採用突擊檢查的方法可以減少企業“偽造開工率”、“借庫存”等手段來製造生產繁榮的假象的可能性。

5其他貸後工作,風險排查是授信後管理的一項日常性、持續性的工作。通過風險排查工作發現的問題,經過督促整改,檢查落實情況,評價最終效果是否達到排查預期目的。經營單位應負責提供排查資料、參與現查排查,並對發現的問題落實整改。一般而言,風險排查工作一般定期不定期會展開,排查內容可以為是否涉及民間借貸、開工率排查等。

貸後檢查怎麼做?看完本文你就知道!

三、風險案例與措施

2016年XX鞋服有限公司向某金融機構申請存量續作綜合授信,提供非關聯方XX鞋材有限公司提供連帶責任保證。從經營規模看,申請人主營運動休閒鞋生產,基本為國外訂單代工,廠區製鞋生產線4條,現場開工生產線3條,行業地位中游水平,已有多年經營歷史,整體處於穩定態勢。通過人行徵信系統查詢,申請人融資規模基本穩定,但自13年來對外擔保規模開始加大,或有負債達到1億元左右,被擔保企業多達8家。通過對被擔保企業的徵信查詢,發現個別企業融資規模存在多家金融機構授信,且近年來增幅明顯的特點。由於鞋服行業近年來發展放緩,利潤趨薄,資金佔壓現象較為明顯,行業風險已開始凸顯,而申請人的或有負債量較大,可能會對其經營造成實質影響,因此某金融機構要求申請人在續作業務時控制對外擔保的規模。果不其然,在2014年3月末,已發現一家被擔保企業存在金融機構欠息現象,目前某金融機構已進行風險預警,對申請人造成的影響也將進一步做出評估,並將根據後續情況採取一系列的風險防控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