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哲”之首颜回:德以润身,孰谓其贫,心以传道,孰谓难老

颜回,大贤君子,英年早逝,若欲探其人物本身,实无太多的史料,若非孔子之称述,则几湮没而不闻。

《论语》这一部经典,可以算是记录颜回形象的源头,亦是探索其人格、精神较为可靠的资料。

颜回,字子渊,春秋鲁国人。他天资渊懿,早怀学圣之志,与父亲颜路师事孔子;他贫而好学,笃志践仁,乐道以居,冠绝群伦,是孔子最钟爱的学生,亦是孔门最出色的弟子。

颜回列于孔门“德行”首科,名居“十哲”之首;他不幸英年早卒,后世尊其为“复圣”。

天纵圣哲,大智若愚

颜回生而聪明睿智,品质潜纯,有圣人之资。

《刘子新论》中说颜回有“重瞳”,虽未敢肯定其言是否属实,但观诸中国古来圣贤常附有“生具异相”之传说,足可意谓古人亦肯定颜回乃一受天殊相而生者之贤瑞。

“十哲”之首颜回:德以润身,孰谓其贫,心以传道,孰谓难老

孔子与颜回 剧照

子贡曾赞颜回有“闻一知十”之资。子贡凭借其“利口巧辞”,“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可以说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才智必甚出众;他自认不敢与颜回相比,颜回才智之高可见一斑。

“颜渊弱冠,而与仲尼言易。”

孔子曾传授颜回深奥的易道,再可想见颜回才智之高卓;而从颜回不迁怒、不贰过的操持,以及用行舍藏、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看来,颜回对易之大道,当有极深之体悟。

孔子曾道颜回听闻其言“无所不说”、“不违如愚”,而“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可见颜回乃所谓“大智若愚”者也。

颜回之智与圣智略同,对孔子之道有深刻之领悟,故而对夫子之言无所不悦、终日不违,这种不贸然提不同意见,不显才华,不露锋芒,其貌如愚的表现,实质上是对孔子的高度契合,是一种“大智”。

“十哲”之首颜回:德以润身,孰谓其贫,心以传道,孰谓难老

孔子剧照

从学孔门,师生情笃

颜回资秉过人,自幼投身孔门。孔子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显之以仁,导之以道;而颜回循循而行,笃志行仁,潜心体道。

如此精进不已之精神,使孔子对颜回的钟爱,是视同己出,溢于言表,推许其最为好学;并屡屡称赏他高尚的品格和出众的才华,并肯定其心“三月不违仁”,更赞叹其“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亦甚得同门的爱戴与推崇,子贡十分赞扬颜回“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称言不苟”的德行;曾子亦称赏他“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的气度。

无怪乎孔子会说:“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颜回不仅信守孔子的教诲,以其言行实践了夫子的学说,弘扬了夫子的道法;更以其德行、声望,感召了孔门其他弟子,在孔门弟子中形成一股凝聚力,致使他们对孔子日益亲近。

“十哲”之首颜回:德以润身,孰谓其贫,心以传道,孰谓难老

孔子与颜回 剧照

颜回自入孔门,直至谢世,未曾离开孔子。

其一生追随孔子,历鲁、卫、宋、陈、蔡诸国,尝与孔子畏于匡,绝粮于陈、蔡,出生入死,随侍在侧,未曾离开。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孔子畏于匡,弟子失散。孔子一直未见颜回归来,甚为担心他的安危;如今颜回来见,孔子不禁喜出望外。观孔、颜这一问一答,不但可从而了悟死生之义,而其师生情笃,更是千古如见。

而当陈蔡绝粮之际,“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子贡色作,而颜回不但不懊不恼,更反过来深慰师心。

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天下无道,孔子栖栖惶惶,为行道而四处奔走,但亦到处碰壁,甚或如丧家之犬,屡受人揶揄,为世所不容,为当权者所不用。

颜回故谓孔子“不容然后见君子”。君子耻己德之不宏,不患不见容于世,颜回的话,充分道出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

孔子闻其言不禁欣然而笑。所以说,颜回最为孔子知音。

“十哲”之首颜回:德以润身,孰谓其贫,心以传道,孰谓难老

颜回剧照

颜回师事孔子始终不衰,不为匡人之难而轻其身,不为陈蔡之厄而动其心;是非之分,厄难之时,穷困之交,生死之际,颜回与夫子无不心意相通,形神一体,两者的师生关系,堪称儒门的佳话典范。

不幸早丧,令人不胜叹惋

可惜颜回这位孔门巨擘,却不幸英年摧折;门人恸失良友,孔子更是万分悲伤,不仅流露着如父丧子般的哀戚,更有道统无继、文化难成的伤绝。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短命而死,圣怀怆痛,不禁发此伤叹,如非圣门之贤,谁能及此?孔门师弟之情谊素极笃厚,而孔子独于颜回之丧哭之恸者,何也?

能传孔子之道的曾子,其才并非颜回之比;颜回既卒,孔子之事业亦竟不复传。孔子不胜伤恸,非情出于不能自已,更伤道统之绝,斯文之丧耳!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颜回事孔子如事父,孔子亦待颜回如己子;颜回虽卒,孔子视之犹其生也,以其生之所不受者,而阻止门人违礼厚葬,师生间情若父子的感情令人动容;而从门人之必欲厚葬颜回此等尊亲颜回之深情厚意,亦显衬出颜回令人敬服的人格。

“十哲”之首颜回:德以润身,孰谓其贫,心以传道,孰谓难老

孔子剧照

颜渊之丧既祥,颜路馈赠祥祭的熟肉给孔子,孔子亲自出来接受祥肉,走进屋内,弹琴以散情,而后乃食之,足见其对于颜回之逝的无限哀伤心情。

颜回死后,孔子还常常想念他,尝对门弟子叹道:“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惜乎者,可惜颜回之早死也。颜回方进而未已,如果天假以年,他的造诣岂可限量!

颜回惜因天才早逝,终不获显功于世,令人不胜叹惋!

“十哲”之首颜回:德以润身,孰谓其贫,心以传道,孰谓难老

孔子剧照

​结语

颜回逝后,后世贤哲,莫不痛之惜之,赞之美之,对其倍加尊崇,多所赞辞。而历代帝王更尊师颜回,以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配享庙庭。

以后历朝,“十哲”座次时有升黜,惟颜回之位不变。

纵观颜回一生,虽未立下盖世之功,亦未着有传世文章,然而其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实现了儒门的人生理想,为后世树立了千古典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