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迎春們: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你的幸福

近來,芒果臺一檔節目中,鄭爽和男友張恆因問題產生分歧。鄭爽主動牽手多次想緩和氣氛,結果張恆全程“撲克臉”冷暴力回應。

比起惡言相向、大動干戈,冷暴力卻是最可怕的,畢竟吵架也是一種溝通。

賈迎春們: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你的幸福


我們一般認為,情商低、不懂溝通的人容易發生冷暴力情況。可是,據網友反映,張恆是個泡妞高手,他的這種冷暴力可以說是故意的。

因為鄭爽的內心很自卑,所以總會去討好另一半。她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所以在每一段感情裡,她都把自己放得那麼低,低到塵埃裡努力對一個人好。

一旦連你自己都不在意自己,對方更容易忽略你的情緒。因為他們不在意你的情緒,所以通常會採取冷暴力的方式,去傷害你。

董卿說:“你若好到毫無保留,對方就敢壞到肆無忌憚。”

如果用現代心理學來分析,鄭爽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也稱為“迎合型人格障礙”。

對於“討好型人格”,我們不妨選取古今中外的實例,來分析一二。

賈迎春們: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你的幸福


1. 缺乏界限和獨立人格


《紅樓夢》中的賈迎春,諢名“二木頭”,她的性格特徵是:老實木訥、怯弱寡言、逆來順受。

比起林黛玉的“閒靜時如嬌花照水”,賈探春的“顧盼神飛,文采精華”,王熙鳳的“恍如神妃仙子”,迎春的出場顯得那麼平淡無奇,存在感極低。

賈迎春就屬於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雖然“討好型人格”誰都想討好,但是人緣其實一點都不好。

有一回,迎春的乳母在大觀園中“聚眾賭博”被抓。為了迎春的面子,寶釵和探春都去向賈母求情。

迎春身為小姐,無論代乳母主動向賈母請罪,還是請求賈母放乳母一馬,都是一種表態。

可是迎春卻一聲不吭,一副不聞不問、事不關己的樣子。

如此沒原則無界限,真是令人可憐又可恨。

如此沒原則無界限,邢夫人作為繼母都看不過去了,指責迎春寬縱乳母,丟了長房的臉。

迎春卻唯唯諾諾地答道:“我說過她幾次,她不聽也無法,況且她是媽媽,只有她說我,沒有我說她的。”一番言語惹得邢夫人怒斥:“胡說,你不好,她原該說你。如今她犯了法,你就該拿出小姐的身份來。”

賈迎春們: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你的幸福

賈迎春缺乏界限感和是非觀念,一味做“老好人”,這樣既在人前丟了威嚴,也逃避了訓誡奴僕的責任。

另外還有一事,迎春的乳母賭錢輸了,就偷拿了迎春的累絲金鳳去當了。丫鬟繡橘發現了,想要去告訴理家的王熙鳳。

迎春卻不肯,而且還當沒事人一樣,替罪犯遮遮掩掩:“何用問,自然是他拿去暫時借一肩兒。我只說他悄悄的拿了出去,不過一時半晌,仍舊悄悄的送來就完了,誰知他就忘了。今日偏又鬧出來,問他想也無益。”

如此替罪犯遮遮掩掩,真是令人可氣又可笑。

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容易消極逃避,缺乏決斷與主見。

只有象探春打王善保家那巴掌一樣,“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確立自己的界限與立場,解決起事來也會乾脆利落。

如果想活出真正的自我,摒棄討好型人格,首先要樹立自己的原則,確立自我的界限與底線。

建立了清晰的自我界限,才不會被他人所脅迫。

2.低到塵埃,討好對方

著名女作家蔣方舟,在一檔節目中也剖析過自己的性格缺陷,她懷疑到:“前20多年活的是否是正確的?”

賈迎春們: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你的幸福

蔣方舟發現,為了讓別人喜歡自己,她將真實的自我隱藏了起來,並且不會向別人展示負面情緒。

在談戀愛的時候,男朋友給她打電話,在通電話過程中責罵她,然後她一直道歉。

道歉了2個小時,對方還認為這個道歉很敷衍,掛了電話後還一直打給她要求道歉。但她不敢跟對方說“你不要再給我打電話了,再這樣下去我會生氣”這樣的話。

即使在親密的兩性關係中,“討好型人格”也不會去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不會跟對方爭吵,害怕起衝突,害怕讓別人覺得不高興。

賈迎春們: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你的幸福


低到塵埃的忍讓,其實是一種懦弱的表現。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沒有鋒芒的善良,反而會換來對方的變本加厲。

在影視劇中,我們也能發現這樣的“討好型人格”。

電影《芳華》的男主角劉峰,是個公認的好人,他樂於助人,對誰的要求都來者不拒。為了表現完美,他掩蓋了自己的真實情感。這樣的人,極易成為人際關係掠食者的獵物,被傷害、利用和操控。

賈迎春們: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你的幸福


過度照顧別人的情緒,把自我感覺建立在別人的反應裡,這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是一種一味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也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在這種不健康的相處模式中,感情很容易走向破裂。

因為“老好人”在人際關係中未必就一定很好,和這樣的人相處時間久了可能會感到不舒服。

如果別人是晴天,他感覺到的自我世界就是晴空萬里;如果別人臉色陰沉下來,他的內心就是狂風大作暗無天日。

如此卑微、沒尊嚴,把本屬於自己的璀璨人生,在取悅別人的過程中虛耗掉了。

亦舒曾說:“人生短短數十載,最要緊的是滿足自己,不是討好他人。”

沒有是非觀念的友情註定是脆弱的。

接納真實的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建立自尊與自信,才能真正交到同頻、高質量的朋友。

讓自己找到內在的平衡和舒適,才能和別人建立長期的、健康的、有生命力的關係。


3. 害怕說不,不懂拒絕

古希臘《伊索寓言》中有個故事,相信大家都能耳熟能詳。

話說有一個老頭和一個小孩,用一頭驢馱著貨物去趕集。

賈迎春們: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你的幸福


在回家的路上,孩子騎在驢上,老頭跟著驢走。路人見了,便指指點點說:“這孩子真不懂事,讓老人走路,自己享受。”

老頭一聽,趕忙抱下孫子,自己騎上。走了一會,又有人說:“老頭兒怎這麼狠心?自己騎驢,讓小孩走路。”

老頭聽了,又把孩子抱上來,兩人一同騎。走了一段路,又有人說:“他們好殘忍呀,也不怕把小毛驢累死。”

兩人只好都下來,牽著驢趕路,可還是有人笑話他們:“有驢不騎,真是一對大傻瓜!”

最後,實在沒辦法,他們只好找來繩子把驢捆住,抬著回家。

賈迎春們: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你的幸福

雖說是寓言,也是現實生活的影子。

這類人的潛臺詞往往是這樣:“我沒法拒絕別人,我做不到呀。”

他們活在別人的嘴裡和眼中,無法拒絕別人,就一再妥協,過著一種給別人看的生活。

被他人的意願所左右,自己被束縛於一團亂麻中,無法掙脫出來,他們活得並不痛快。

不懂拒絕,害怕給別人添麻煩,擔心自己成為別人的負擔。在別人眼中可能只是卑微的討好,而他們卻很容易成為別人任意欺負的對象。

喬布斯說過:“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

學會拒絕,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想法,也許對方還會為你的拒絕理由而產生理解。

放下你的自卑,放下你的完美主義,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

別人的建議可以參考,但是不可言聽計從。我們畢竟是為自己而活,始終要有自己的主見。

賈迎春們: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你的幸福

我的人生我做主!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你的幸福!

總的來說,擁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大多數在缺少愛的環境下長大。他們認為只有不斷的迎合才能讓別人喜歡自己。

蕭伯納說過,“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只有認知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才能不再委屈過活,進而獲得別人的尊重。

建立了這種自信與認知,才有可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生活中,我們需要求同存異,不必事事迎合他人。

做個有原則、有尊嚴、懂得說不的人,收穫自己與眾不同的精彩人生!

賈迎春們:別讓討好型人格,毀了你的幸福

本文作者:歡喜讚歎,用文字參術悟道,穿越荊棘人生,直抵富足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