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开创者——拓跋鲜卑的权利禅让


前言:拓跋鲜卑同匈奴、羌、羯、氐、慕容鲜卑一样,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于公元386年建立北魏,从公元439年统一北方,到公元534年孝武帝西奔,共统一北方95年。这同十六国其他胡人政权短暂的现象形成显明对比。通过本文,了解拓跋鲜卑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权力继承的特点。


一、拓跋鲜卑遵循"强者得立"的继承原则


1. 记录简单的拓跋鲜卑早期历史


拓跋氏是鲜卑部落联盟中的一个员。对于拓跋鲜卑的早期历史,史书并没有详细的记录。《魏书》对拓跋鲜卑的记录是从拓跋毛开始的,至拓跋毛,拓跋鲜卑己经传"六十七世"。拓跋毛以前的历史,《魏书》说"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拓跋鲜卑是以游牧为主业,而狩猎为副业。至拓跋诘汾时,拓跋鲜卑部族南移至匈奴故地。

拓跋鲜卑酋长位经拓跋贷、观、楼、越、推寅、利、侯、肆、机、盖、侩、邻十二代,继承关系及继承细节史书并没有详细的叙述,只有从拓跋邻开始,继承关系才有明文记载,拓跋邻将酋长位传于子诘汾。诘汾奉其父邻之命南迁而居于匈奴故地。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开创者——拓跋鲜卑的权利禅让

(图一:北魏地图)


2.拓跋力微之后的权力继承关系


诘汾之子力微立子,沙漠汗为"国太子",沙漠汗公元275年出使晋,并于本年折返,被留并州。公元277年,沙漠汗归拓跋部后不久就被害。史载沙漠汗"奇术绝世"、"才世非常"、"身长八尺,英姿瑰伟"(《魏书》)。拓跋部族自力微后,酋长之位先是在力微诸子间传承,其间有短暂的沙漠汗之子弗继位,之后,力微之子禄官继酋长位。在禄官之后,部族权力在继承形式上,在沙漠汗子孙间,或子继或弟继,交叉进行。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开创者——拓跋鲜卑的权利禅让

(图二:北魏皇帝)


3."强者得立"的继承原则


公元376年,拓跋代国被前秦符坚灭亡,什翼建被徙至长安。淝水之战后,拓跋部族在拓跋珪的努力下终于复国称"魏"。拓跋部族经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熹三代经营,最终统一了北方。从史书记载来看,拓跋鲜卑的兴盛与拓跋酋长的"强者"天赋有着明显关系。拓跋鲜卑的权力继替原则同十六国时期的诸"胡族"权力继承规则并没有根本上的差别。同样遵循以血缘为纽带的核心部族中实行"强者得立"的继承原则。拓跋鲜卑在其"强者"首领的带领下,成为继羯人石勒、氐人苻坚之后,第二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


二、拓跋鲜卑内部血雨腥风"强者争立"


部族内部强者既是部落统一的主要凝聚力量,也是同外部族间竞争的有力因素。拓跋鲜卑从发源地不断西迁、南迁,从弱小到壮大,从部族到立国、国灭,至再次复国,最终统一北方,都是在拓跋鲜卑强者的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下而实现的。据史学家分析,拓跋部族在统一北方前,其权力继承并不一定如《魏书》所述,继替有序,而是如同匈奴、氐、羌等民族一样,权力过渡中,存在着血雨腥风的拭杀,拓跋部族早期权力继替原则仍逃不出"强者争立"的"铁律。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开创者——拓跋鲜卑的权利禅让

(图三:拓跋鲜卑南迁)


1.沙漠汗被害事件


沙漠汗虽被力微定为法定继承人,但从公元261年至公元277年间,近一半以上时间都在魏晋做国宾。"自帝在晋之后,诸子爱宠日进,始祖年逾期颐,颇有所惑",这说明沙漠汗的诸兄弟成为其竞争对手,并在沙漠汗不在部族的情况下,除取得力微信任外,并培育自己的势力,这从诸部大人认为"吾等必不得志,不若在国诸子,习本淳朴"的想法可得证实。


沙漠汗长期留于魏晋,与诸大人关系紧密程度比起"在国诸子"(如后来继位的悉鹿、绰等)会弱得多。《魏书》说:"晋征北将军,以帝为人雄异,恐为后患",诸部大人挑拨力微与沙漠汗间的关系,致使力微杀了沙漠汗。因此,沙漠汗之死很大程度归因于游牧民族内部权利争夺。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开创者——拓跋鲜卑的权利禅让

(图四:拓跋鲜卑民族服饰)


2.拓跋禄官继位背后的权利争夺


拓跋禄官是力微之子,其继位之前,是沙漠汗之子拓跋弗在位。拓跋弗在位一年而亡,史学家认为很可能是非正常死亡

,也不像权力止常交接,而拓跋禄官又是拓跋弗的叔辈,很可能发生了拭君夺权之事。史料记载拓跋禄官继位后,拓跋为东部、中部、西部,三部分别由拓跋禄官、拓跋猗口、拓跋猗卢各自统领,三人分别被追封为"昭"、"桓"、"穆"皇帝。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开创者——拓跋鲜卑的权利禅让

(图五:北魏拓跋氏)


史学家认为,拓跋禄官篡夺了其侄的酋长位而立,但是沙漠汗的两子并不承认拓跋禄官的合法性而导致分裂,出现了拓跋禄官、拓跋椅口、拓跋猗卢各控一部。拓跋酋长个人能力的大小,同拓跋部兴衰关系密切,且拓跋部族一直对强者的崇拜显而易见。拓跋部落中,拓跋禄官阴谋就夺了酋一长之位,但由于个人能力、魅力欠缺,在拓跋部族中无法实现其统治,而出现三部分裂的局面。自拓跋弗至拓跋猗卢,出现了强者争立的局面,使得拓跋部族出现了长达十四年的分裂。


3.拓跋郁律被害后的权利争夺


拓跋郁律被害后,祁氏立己子拓跋贺傉为拓跋酋长。从贺傉被立开始至拓跋什翼建被迎立前

的十八年中,拓跋部政局处于动荡之中。拓跋贺傉死后,继其位的是其弟拓跋纥那。拓跋纥那在位时,贺兰及诸部大人立拓跋郁律之子拓跋翳槐为拓跋酋长。纥那与翳槐争立,且贺傉、纥那都相继东奔于东部,翳槐曾避难于后赵。从郁律、纥那、贺傉到翳槐,是一个"强者争立"的时期。郁律"姿质雄壮,甚有威略",

符合拓跋首领的强者支配的条件,但遭到祁氏的谋害,贺傉、纥那、翳槐居于拓跋酋长之位,并不是依靠自身的察赋,而是依靠外力。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开创者——拓跋鲜卑的权利禅让

(图六:北魏壁画)


因此,他们这种"强者"并不能服众,得到部族的完全支持。

翳槐死时,并未将酋长位指定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临崩顾命曰:"必迎立什翼建,社稷可安"(《魏书》),部族迎立什翼建,果然拓跋部族重新走上振兴之路,建立了代国。至于什翼建时期,代国被前秦符坚所灭,则并不是什翼建之能力问题,而是遇到前秦这样更加强大的对手。代国被灭已经不是什翼建所能决定的事了。


总之:从拓跋鲜卑权力继承来看,"强者得立"仍然是拓跋部族权力嬗代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十六国中的匈奴、羌、羯、氐、慕容鲜卑的权力继承形式。而"强者得立"的孪生形态"强者争立",也是"五胡"内部权力争夺的一幕幕再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