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陸游,筆寫眾生,唱出了當時抗戰救國的最強音


詩人陸游,筆寫眾生,唱出了當時抗戰救國的最強音

文丨孤篇君

閱讀用時2分鐘

說到陸游我們能想到他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闊達,

想到:“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豪情壯志,

想到了:“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報國之志,

想到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悲憤之情。

陸游的一生都在與詩詞作伴,一生創作詩詞數目達九千多首,名副其實的高產詩人,既有抒情創作,又有愛國情懷,陸游用筆訴說心中情,用文字表達箇中情愁。

雖說陸游的一生都在創作,不同的是作品的風格隨著身境、心境的變遷,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陸游一生創作的詩詞風格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詩人陸游,筆寫眾生,唱出了當時抗戰救國的最強音

我初學詩日,但欲工藻繪。

年少的陸游,年僅十二便能創作詩文,一發便不可收拾,如果不是乾隆皇帝的出現,陸游可謂是中華歷史上創作詩詞最多的詩人了,陸游出生在一個世代做官的家庭,但是不幸的是陸游出生的第二年,宋朝就被南下的金兵攻陷了首都汴京,陸游出生沒多久就跟著家人顛沛流離,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金兵的入侵導致了戰爭的開始,同時也受到了家庭因素的影響,陸游從小就立志要報效祖國,擊敗金國,驅逐金兵,從小的愛國心理影響著陸游的一生,愛國主義的情懷也貫穿著陸游的一生。

正是有著報效祖國的情懷,陸游學劍,鑽研兵書,29歲參加科舉考試,在參加禮部開始的時候,因為自身過於優秀,被主考官放在了第一,比秦檜的孫子要前,手握朝中權力的秦儈怎麼會善罷甘休,於是乎,秦檜將陸游出名,順理成章的讓自己的孫子上位,這一次陸游的仕途倒在了奸臣的手中。從此,秦檜也記恨上了陸游,朝廷不再錄用陸游。

早期的陸游,還沒有步入仕途的他,作品上沒有很多的愛國主義情懷,主要是偏文字形式,早期的作品佔比較少,加上陸游篩選過自己的作品,並做了一定的刪除,早期留存下來的作品就更加的少了。

詩人陸游,筆寫眾生,唱出了當時抗戰救國的最強音

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寸丹心唯報國”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秦檜死後,陸游再次步入仕途,這一次他被任命為福州寧德縣主簿,不久之後宋孝宗繼位,賜陸游進士,科舉制度下的社會,進士是讀書人加官進爵的唯一途徑,對於官宦世家出身的陸游來說,同樣是彌足珍貴的機會,擁有著一顆愛國之心的陸游,這一次似乎有點過了火,他力勸張浚北伐,在部下與將領不合的情況下,加上主和派加以阻撓,朝廷的主張馬上就發生了變化,因此陸游這一次的愛國之心被冠上了“交結臺諫,鼓唱是非”的罪名,此時的陸游也是夠鬱悶的,一顆報國之心無人能懂,反而被人誤解,實屬當朝者愚弄。

被免職四年之後,陸游又重新被錄用了,這一次他擔任的是夔州通判,管學事兼管內勸農事。這一次陸游攜帶著自己的家人前往,沿路的風土人情讓陸游流連忘返,一首《入蜀記》便由此誕生了。陸游走哪裡寫到哪裡,身體力行為我們闡述了:文學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高尚情操。

詩人陸游,筆寫眾生,唱出了當時抗戰救國的最強音

乾道七年,陸游從學事工作轉變為了軍務工作,他受到而來當時主戰派王炎的邀請,王炎委託陸游草擬驅逐金人,收復中原的戰略計劃,陸游用《平戎策》再次吹響了北伐的號角,可惜好景不長,同年十月,陸游的《平戎策》再次被朝廷否決了,自己的伯樂王炎也被調回京師,軍幕府解散,再一次出師北伐失敗,讓陸游的詩詞添加了一絲的不甘和憤恨,此次大散關的軍旅生活是陸游一生中唯一一次親臨抗金前線,實現自己的報國之心的一次軍事實踐,雖然只有短短的八個月的時間,對陸游的影響卻是深遠的。

這把個月的時間裡面,讓陸游心中的抱負得以實現,陸游的那些熱情奔放的愛國詩詞便自此誕生了,“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寸丹心唯報國”是陸游這八個月裡面的真實寫照,可惜的是,雖然陸游滿懷愛國之心,北伐之志,無奈朝廷不思進取,對待外族的入侵總是一退再退,可惜了陸游的一腔熱血,復國之心永無伸展之機。

詩人陸游,筆寫眾生,唱出了當時抗戰救國的最強音

眼明身健何妨老,飯白茶甘不覺貧

歷經多次官職的升降,陸游已進入暮年,晚年的陸游只能回到自己的老家山陰,在山水田園的風光中度過了自己最後的餘生。

陸游的一生都在主張北伐,收復失地,驅逐韃虜,並且一番報國之志不僅僅表現在自己的詩詞上面,更多的也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踐行自己兒時的諾言,只要一有機會就參與到朝廷的軍事中,只可惜當朝者無意北伐,終日沉迷於紙醉金迷的生活,陸游的一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說盡了當時當朝執政者的昏庸生活,空有一番熱血的陸游只好把自己的不甘和愛國熱情賦予詩詞,以求發洩心中的苦悶。

陸游晚年的生活,雖然年事已高,由於養生有方,晚年的身體依舊強壯,一句“眼名身健何妨老,飯白茶甘不覺貧”道出了陸游晚年的生活,也有一絲絲的不甘,眼名身健卻不能用到收復祖國大好河山的軍事實踐中,反而過上了養生的田園生活中,陸游的無奈只能表現在詩詞中,更與何人說?

詩人陸游,筆寫眾生,唱出了當時抗戰救國的最強音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死前的最後一首詩名叫《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作為一生都在為收復失地而努力的愛國詩人,死之前依舊想著國仇家恨,回顧陸游的一生,滿腔救國熱忱,無奈只有短短的時間能親赴前線,其餘的大部分時間都只能通過詩詞去訴說心中的情感,看到一幅馬,幾朵鮮花,聽見雁叫,飲上幾杯酒等等都會引發陸游的報國之心,一想起金人的入侵,祖國的大好河山被外族侵佔,自己內心的熱血就會沸騰起來,一首首愛國詩詞油然而生了。

關注文化歷史,關注 ,銘記過去,共同成長!!

我是孤篇,一個專注於文化歷史的95後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