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若無魚,何以漁!再不保護長江魚,未來將無魚可吃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餘種,特有魚類180餘種。

保護好長江的生物多樣性,事關國家的生態安全與長遠發展。

1040這個數字令研究者們震驚,這意味著保護江豚的速度似乎趕不上種群下降的速度。2006年,國際聯合考察隊考察到的江豚數量還有1800頭左右。食物匱乏,是影響江豚生存的主要原因,以魚為食的長江頂層生物鏈,最先感知長江無魚之困

江若無魚,何以漁!再不保護長江魚,未來將無魚可吃



長江刀魚已經被炒到八千多一斤。在這種珍稀食材受到一部分人追捧的背後,暴露出的是長江漁業資源正逐漸枯竭的問題。

江若無魚,何以漁!再不保護長江魚,未來將無魚可吃


近日,據媒體報道,長江正面臨魚類種群下降、品種減少的問題。長江漁業的天然捕撈量從1954年的42.7萬噸,下降到了如今不足10萬噸。

長江曾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由於長期的過度捕撈,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以魚為食的長江生物鏈頂層江豚的數量已經減少到一千多頭。

著名魚類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曹文宣表示,魚類在人工養殖時,必須不斷補充野生的魚卵資源進行繁殖飼養,而長江魚是四大家魚不可或缺的基因庫,如果不保護好魚類基因庫,將來我們就真的會面臨無魚可吃的局面。

從2006年起,曹文宣開始呼籲長江流域全面禁捕十年。長江辦主任馬毅稱,長江目前的捕撈量不足10萬噸,僅佔全國淡水水產品的0.15%。十年禁捕不會影響民生,但是對漁業資源恢復有很大的好處。

中國水產品產量增速趨緩,水產品產量主要來自水產養殖

2014-2018年,我國水產品產量增速趨緩。2018年,全國水產品總產量6457.66萬噸,比上年增長0.19%。其中,海水產品產量3301.43萬噸,同比下降 0.61%,淡水產品產量3156.23萬噸,同比增長1.04%,海水產品與淡水產品的產量比例為51.1:48.9;養殖產量4991.06萬噸,同比增長1.73%,捕撈產量1466.60萬噸,同比下降4.73%,養殖產品與捕撈產品的產量比例為77.3:22.7。

江若無魚,何以漁!再不保護長江魚,未來將無魚可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