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一个人有没有福报,看这2点就行了,你中了吗?

《易经》:一个人有没有福报,看这两点就行了,你中了吗?

《易经》:一个人有没有福报,看这2点就行了,你中了吗?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福报、恶报;积德、败德,皆在一念之间。佛教里常说:“前世的因,今世的果”,道教里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个人,难以决定自己的出身,但却可以改变自己今后的命运。

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并不一定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善行善举”,正所谓“积德未必人见,行善自有天知”,只要自己一心向善,自会得天庇佑。

古代经典《格言联璧》中便讲述了越是有大福报的人,越懂得这两条天机,日子自然越过越好,即使没有洪福,也能安享清福!

《易经》:一个人有没有福报,看这2点就行了,你中了吗?

一、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

释义:善良是世上最珍贵的至宝,能让人一生安享福泽;培养一颗善心,则子孙后代一同受益。

《太上感应篇》里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一个人的福祸都不是凭空得来的,必然有因果的关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做人做事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懂得从自己的念头出发,留存善念,消除恶念。须知,小恶不除,积成大恶,便再难以消除。

《了凡四训》: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人的福报福德,其实都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懂得从心中生发善念。心中有善,手中行善,时时改过,时时自省!

《易经》:一个人有没有福报,看这2点就行了,你中了吗?

二、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心田培一点,子种孙收。

释义:凡事懂得退让三分,则一切烦恼不存;心中培养善念,则子孙相传。

“满招损,谦受益”,《易经》八八六十四卦中,惟有“谦卦”六爻皆吉,可见谦逊之功效。一个骄傲自满、丝毫不肯退让的人,反而会不断地被天地损耗,被人排斥;而一个谦逊谦让的人,则能够得到天地的庇佑,众人的帮助,正所谓“退才是进,失才有得”。

《易经》:一个人有没有福报,看这2点就行了,你中了吗?

积财不如积德,很多人为子孙拼命赚钱,留下一大笔家产,结果呢?尽是败家子,坐吃山空,纵有千金万金也无用,与其如此,不如多多积德,不仅为子孙增添福报,同样也能将这颗善念、德行的种子种在后辈子孙的心中,自然代代相传,代代兴旺!

中国人到何时都不能忘了《易经》

《易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经典巨著,对于中华文明的延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世界文明四大古国中为何只有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流传至今?

这值得我们去思考。

诸葛亮精通易学众多分支,创作“八阵图”,用于排兵布阵

京房师从焦延寿学易,发明了“六十四卦纳甲法”,和八宫卦系统。被后世称为“京氏学”。

郑玄注《易经》,把象、彖与经文合在一起,提出“五行生成说”与“爻辰说”。

孔颖达继承而突破了王弼易学。依据《易传》对《易经》进行解释,重新肯定了象数易学的价值。

鲁迅曾说,不读《易经》,就读不懂中国文化、在中国社会生存的道理;

马云行商数十载,《易经》从未离身,他说,重大决策问《易经》

杨振宁、李政道从《易经》的阴阳消长的原理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原子能态二组的奇偶性虽是不灭的,但不是不变的,而且存在着盛衰消长的变化,这一重大发现使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易经》:一个人有没有福报,看这2点就行了,你中了吗?

我身边许多朋友多说自己想学习易经,但是一看到上面的字就打退堂鼓了,因为一点都看不懂,我刚入门的时候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因此,我总是会向他们推荐自己正在学习的《图解易经》,普遍反映都是完全没了因为文言文导致的阅读困难的问题。

《易经》:一个人有没有福报,看这2点就行了,你中了吗?

这套书通俗易懂,采用图解的方式,精彩的图片,深入的解析,让书中的内容变得生动、简单起来。

《易经》:一个人有没有福报,看这2点就行了,你中了吗?

在尊重原著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实际的例子来告诉你如何去分析问题,将易经中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着实让我受益无穷。

《易经》:一个人有没有福报,看这2点就行了,你中了吗?

如果有一样苦恼的朋友,也可以选择《图解易经》来看。一本仅需要58块钱,就是一顿饭钱,便能让自己受益一生,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