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為什麼說“仁者無敵”,原來登上人生巔峰,靠一個“仁”字


孟子:為什麼說“仁者無敵”,原來登上人生巔峰,靠一個“仁”字

君仁,則國富強

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徵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秦國、楚國那些執政者剝奪了百姓的生產勞作時間,讓他們不能農耕種地來贍養他們的父母,父母挨餓受凍,妻離子散,他們讓百姓處於水火之中,大王您如果去征伐他們,誰會站出來抵抗你呢?所以施行仁政是無敵於天下的,大王請不要懷疑。

這是惠王向孟子請教治國圖強的方法時,孟子給出的策略,就是要施行仁政,百姓是國家的建設者,國家的強大靠的是百姓的強大,如果一個國家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那麼便像一座危牆,傾覆只是時間問題。

歷史上的明君數不勝數,各具優點,但他們無一不以仁治天下,而像商紂王這種君王,雖有開疆擴土的功績,但是殘暴的統治讓其失了民心,最終導致亡國。

孟子:為什麼說“仁者無敵”,原來登上人生巔峰,靠一個“仁”字

民仁,則國安康

仁,既仁愛,仁慈,是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之一。

仁字左邊為單人旁,右邊一個二字,代表仁愛是兩個人或多個人的關係,能愛人,即為仁。

孟子:為什麼說“仁者無敵”,原來登上人生巔峰,靠一個“仁”字

《道德經》: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道德經中說,明道之人,能參透生死大事,愛護他人生命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樣,不會被惡人和猛獸傷害。

仁愛之人心中沒有對立思想,沒有絲毫傷害之心,能以慈悲大愛對待其他一切生命,所以生存在沒有敵人的世界中,正是孟子提出的“仁者無敵”之境。

此次疫情正是有太多的仁義之士,不顧自己,前往疫區支援,才能讓我們打贏這一場抗疫之戰,所以說民仁愛,則國安康,如果我們都能夠學習仁道,以仁愛待人,那國家怎能不強大。

孟子:為什麼說“仁者無敵”,原來登上人生巔峰,靠一個“仁”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道德經中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很多人把這句話理解為天地不仁慈,把世間萬物當作沒有生命的貢品,這其實是錯誤的,“不”指的是不感情用事,順其自然,“仁”指的是一視同仁,天地對待萬物不會感情用事,對一切都一視同仁,就像紙紮的貢品一樣。

天地對待萬物的態度就是讓他們自然生長,不管最後成為什麼樣子,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世間的智者都應該像天地學習,對待萬物無所偏愛,任其自然,外物的好與壞都與我無關,自然就會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孟子:為什麼說“仁者無敵”,原來登上人生巔峰,靠一個“仁”字

不管是孟子說的仁者無敵,仁愛待人,還是道德經所提出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對萬物一視同仁,前者的“仁”是君王的治國之道,民眾的安康之道,後者的“仁”是待物之道,順其自然,兩者都值得我們去學習,其中的奧妙無窮,揭示了人生真理,仁道,就是通往人生之巔的捷徑。

孟子:為什麼說“仁者無敵”,原來登上人生巔峰,靠一個“仁”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