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怎樣做到“仁者無敵”?

怎樣做到“仁者無敵”?

雲私塾倡導“易經決策生活”之理念

今天為您分享的是第798期內容

龐子博先生經典系列解讀之

《弟子規》專欄 之九

怎樣做到“仁者無敵”?

怎樣做到“仁者無敵”?

“而親仁”

怎樣做到“仁者無敵”?

龐子博先生:孝弟、謹信、愛眾之後,在學文之前講的最後一個規矩就是親仁。“而”的原意是臉毛,就是臉頰上生的毛髮。“而”上面加個“雨”字頭是“需”,再加個單人旁就是“儒”,那“儒”是什麼意思?

其實“需”和“儒、孺”在上古都讀一個音,就是“Xu”音。“需”的實際含義不是需要,它是一個象形字,上面的雨字頭不作雨講,而作面具講,底下的“而”代表鬍鬚。“需”的本意就是祭祀天地時帶著面具跳舞的人,所以“儒”在上古的時候就是溝通天地的“巫”,上古時能夠溝通天地的人被社會尊為“巫”,他們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怎樣做到“仁者無敵”?

儒家把禮、樂居前兩位,因為禮、樂兩項都是祭祀天地的遺風,所以說“禮樂教化天下”,這是頌揚天道最後留下來的遺風,其實儒家就源於上古的神道教。古代的書院有三大職能,第一職能是祭祀,第二職能是講經,第三種職能是藏書。

怎樣做到“仁者無敵”?

人是不能違背天地次序的,天地之衡,人倫相守,守的是什麼?天地之道!人一定是尊重自然、學習自然、隨順自然,能達到這個境界,天下才能太平。如果你一味按著人的意識改造它,天下就會越來越亂。

下面講“親”字,什麼叫“親”?尋常可見者,平時都能見到的就叫“親”,所以有句話叫“遠親不如近鄰”。但是現在的生活,隔壁住的誰,十幾年不知道幹什麼的,過去我們住的大雜院,誰家有什麼事都知道,關係好的樓上樓下還互相送東西,現在還有嗎?少得可憐。

怎樣做到“仁者無敵”?

親的力量不在於血緣,而在於人性。不管是父母也好,還是夫妻、朋友、兄弟也好,裡面都有親疏,親者曰近,疏者曰遠,這個關係一旦成立,就決定了你的人生。很多人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處理好親疏、厚薄、遠近關係。

現在有的孩子連父母都瞧不起,“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狗忠誠、有良心,但現在有些孩子有時候對父母是沒有良心的。很多人連人格最根本的東西都沒有了,其實孝順就是道德底線,如果沒有孝,親就沒有意義。

怎樣做到“仁者無敵”?

“親”字怎麼寫?是“辛”字加兩點,那是父母為孩子辛辛苦苦一生。我見過很多人品很糟糕的人,但是從來沒有見過他對孩子不好,為什麼?作為子女你們想一想,如果你無心,見又如何?所以說親者以尊為重,你憑什麼跟父母爭吵,你沒有這個資格。今天的“親”小了講是親人、親師、親自己的父母,再擴大一點講,“親”實際上是親道、親書、親經典、親倫常、親禮儀。

“仁”的最根本含義是推己及人,“己之不願,勿施於人”,這就是“仁”最根本的含義。古人講“仁者無敵”,真正有仁心的人,從來都是把別人想到前面,所以他就不可能有敵人。我們所謂的敵人只不過是在利益上存在衝突的人,我說的“利”絕對不是指金錢,而是他所喜好的東西,人之所寶者曰利。

怎樣做到“仁者無敵”?

“仁者無敵”的根本原因,不是他會什麼,而是他願意把利讓出來給別人,“推己及人,己之不願,勿施於人”,且自己不願意的事情絕對不會讓別人去幹。

往期《弟子規》內容:

怎樣做到“仁者無敵”?

怎樣做到“仁者無敵”?

怎樣做到“仁者無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