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三十五章“往而不害”是什麼意思呢?


《道德經》第三十五章“往而不害”是什麼意思呢?


《道德經》第三十五章“往而不害”是什麼意思呢?


《道德經》第三十五章“往而不害”是什麼意思呢?


執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樂[yuè]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持道治國,天下人都會來歸附。前往那裡不會受到傷害,於是有平安舒心的生活。

道治吸引天下人歸附就象音樂和美食吸引過路的旅客止步品味一樣。若把道說出來,卻談然無味。無法看到道的形狀,無法聽到它的聲音,但它的用途卻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感悟:

老子在本章重點論述大道的功用。道雖然是看不著,聽不見,說不出,但道的能量能讓人受用不盡。以道治國,天下必定人心所向,心悅臣服,人人嚮往,不召自來,紛紛歸服。民眾生活在這樣一個互不傷害的道德社會里,友好、安寧、平和、康泰。道治的背後是一顆聖人之心,呈現出太平盛世的格局、境界、氣象。道治正好能順應人性之自然,保持人性之自然,讓人們能夠自由自在地生活,真正得到安居樂業的太平日子。

世俗之人生活在名利場中苦苦爭鬥、掙扎,嚐盡了人間百味,愛恨情仇,悲歡離合,其根源是內心的小我、私利、貪慾太多。 聖人則是心靜如水,良知清澈,無為而為;聖人在歷盡千辛萬苦時,仍保持一顆純真的心,以自己的美德來吸引周邊的人;清靜為天下正,所以才有了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卻用知不足既的境界。時勢造就英雄,時代需要英雄。一旦遇到關係國家民眾的大事,聖人鐵肩擔道義,義不容辭,挺身而出,內心的那份堅定和信心就呈現出來了,心生萬法,仁者無敵。因此我們學習聖賢之道當從格物致知,從明心淨心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