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莫在悲伤逆流成河后画上句号

昨天刚看了《悲伤逆流成河》,无边的黑暗笼罩着我,仿佛走进了影片,心情异常悲伤。

我不单单是同情女主角。

生活里,是有易遥这样的人,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悲惨经历的。

我边看影片,边为她担心。我在想,如果我是她,我该如何。

很多人都说,如果你进入了戏中,和主角同呼吸,她悲伤你跟着难过,她开心你跟着欢喜。那你就不会太客观。

我不以为然。

我们读书,看电影,看节目,大多时候就是为了找到共鸣,直击内心深处。从而认知自我,有所期待,有所获益。

青春,莫在悲伤逆流成河后画上句号

青春,莫在悲伤逆流成河后画上句号

易遥,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靠按摩抚养她成长,“低贱”的职业造就了母亲粗犷的性格,和不同常人的教育方式。

在易遥的世界里,母亲没有慈祥的面孔,没有和蔼的话语,更没有温柔的怀抱。支离破碎的家庭,指责谩骂的教育方式。使得她变得内向,少语,胆怯,懦弱。

我想,她不会奢望太多,能好好读书就好,如果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就更好了。

就像她的班长齐铭一样。家庭幸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无端的殴打和谩骂,没有做不完的家务。一心扑在学习上。

但,这就是现实的差距,也是人和人的差距。

史铁生在《山顶上的传说》中曾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运、路,上帝本来不公平。”

或许只有拼命地学会坚强。

易遥就是。

母亲不被待见,她也跟着遭罪。家庭经济条件差,一件旧校服就成了别人眼里的“特例”。但又偏偏患上了疣病,雪上加霜。致使本不乐观的她,彻底成了同学眼里的 “坏孩子”,“贱骨头”。

泼水、撕衣服、砸篮球、辱骂、白眼、暴力,嘲讽。一连串的校园欺凌事件一一发生在了这个正值花季的姑娘的身上。

她像过街的老鼠,只能抱头鼠窜。

青春,莫在悲伤逆流成河后画上句号

有些人是唐小米校园欺凌的“帮凶”。她们人云亦云,有的是为了起哄,有的仅仅是为了开心,有的只是在青春无知的幻觉下盲目不堪,随波逐流。

年少而无知的她们不会去想后果,却使得易遥在心灵上受到了重大的创伤。

顾森西的出现给她的生活多多少少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尽管,她并不会奢求顾森西能带给她什么,但内心渴望温暖和安慰的心态,却是无法遮掩的。她内心欢喜,却又矛盾重重。

她怕连累他,同样的也怕连累班长齐铭。

内心的纠结和心中渴望变成了两头猛兽,在她的心中不停地冲突。

好在,她从顾森西哪里似乎领悟到了什么。

坚强?反击?

于是,她努力让自己坚强。

她用水冲了辱骂她的男生,用药膏涂抹了欺负她的唐小米的双脸。

但似乎并没有起到多好的效果,甚至还让班长齐铭误会她。

她说,你生活在光亮里,所以你以为整个世界都是光亮的。

青春,莫在悲伤逆流成河后画上句号

影片画面并没有特意去渲染,有人将它称为“懦弱”。场景的切换也不是最好的。甚至就连台词也被吐槽说,矫揉做作。

或许是的。

但,请好好思考。影片想要突出的主题远远不是镜头的大胆和台词的作与不作。

如果,影片仅仅为了追求刺激和画面感。而丢弃了思想的东西,那才是烂。

我们追寻的走心,不单单表现在画面上。当思想大于画面时,这样的走心,我想大多数的观众是愿意接受的。

那些说,记忆中中国没有校园暴力,日本挺多的人。你只是生存在了自己的小圈子里,也幸运,没有发生在你身边或身上,固然你不信影片中的场面和导演的心思。

泼水、撕衣服、砸篮球、辱骂、白眼、暴力等等,都是存在的。我上学的时候,都见过。

所以,我能从影片中读出真实的味道。

并且我极度悲伤,我希望有一部法律可以专门针对校园暴力或冷暴力的人。也要有一种制度去约束这种行为。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校园的负责人以及老师,要有一双能洞察孩子们生活的快乐与否的慧眼。

当然,并不是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只是,多花一点心思听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以及多去关注善良且无助的孩子的成长。

在学校里,在孩子们的心里,老师是最大的支持。

除此之外,家庭的环境是孩子牙牙学语之后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如果,你有孩子,请好好爱他(她)。让他无忧无虑,健健康康,幸幸福福的生活、长大。

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影片结尾,易遥在海边自杀前对她同学的话语,是痛苦而又真切的表达:

“你们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个人,因为你们日子真的无聊,因为你们觉得自己不会承担任何后果。你们骂过我最难听的词,你们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你们比石头还冷漠,你们又恶毒又愚蠢,你们胆小怕事,别人做什么你就跟着做什么。”

“谁杀了顾森湘我不知道,但是杀我的人,今天可就全在这里了。”

说罢,她跑向海的尽头。

尽管,影片的编剧没有让易遥失去生命。但想想她说过的那些话,是有多悲伤,多绝望。尽管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一定会说出类似的经典台词,但我能想象到,一个遭受如此伤害的孩子内心的惆怅和无助。

别以为你们都觉得没有责任,伤害本身即便是间接的,但那也叫伤害。

现实会和影片有些出入,对白没有那么文雅和端庄。生活没有那么多风采和滋味。但,整个影片的故事,其实是最真的青春暴力的证明。

我们要知道的,懂得的,其实远不止这些:

一,家庭的环境和教育,决定了孩子的品性。

二,青春期的友谊是可贵的,也是无知的。不做始作俑者,也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三,教育,是学校的本质。有教,还要有育。

愿你的青春,不会在悲伤逆流成河的尾声画上句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